勾书琪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明确提出“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地理教育的角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在经过学习后需要达到的目标。依据约翰·比格斯的“SOLO分类理论”,学习者的认知结构是内隐的,无法直接进行观测,而学习者的行为表现则是基于其认知结构而产生的,是外显的、可观测的。因此,对于学习成果的评价需要基于学生的具体行为表现。这一理论为评价指明了“途径”,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地理学科的学习目标,则为评价提供了“尺子”,是进行评价的依据。从这一角度进行分析,围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分析学生的行为表现成为评价的重要“突破口”,而解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表现”和“水平”则是落实评价的合理途径。本文以综合思维作为案例,尝试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表现与水平分别进行分析,并利用教材中的具体内容进行说明,希望能为解读与评价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提供新的视角或思路。
一、综合思维的三维解读:表现—情境—综合认知
课标中对综合思维素养的内涵解释为“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这一点和地理学科综合性特点是相互对应的。在《重新发现地理学——与科学和社会的新关联》一书中对于这一特性也提出了相关分析:将动态观察世界的方法划分为“地方综合”“地方间的相互依赖”“尺度间的相互依赖”。结合课标中对综合思维的阐述,可以将其表现划分为“要素综合”“区域/地方综合”和“时空综合”三个方面。
从水平上看,约翰·比格斯在“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分类理论(SOLO分类评价理论)中提出通过学生外在行为表现推测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并将学习者的认知结构由低到高划分为“前结构水平”“单点结构水平”“多点结构水平”“关联水平”和“拓展抽象水平”。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五级水平的划分依据的是学习者内在知识体系的关联性和系统性,和综合思维中强调“综合”的特点有异曲同工之处。学者邱鸿亮就基于SOLO分类理论提出综合思维素养的水平可以划分为“简单联系水平—复杂联系水平—系统水平”,其中“系统水平”可继续划分为“简单系统水平”和“复杂系统水平”。基于这一观点,本文结合SOLO分类理论和课标中对综合思维四级水平的划分与阐述,将课标中综合思维的水平分解为“情境复杂程度”和“分析的全面性与综合程度”两个维度进行解读(表1)。
结合表1,“要素综合”是从要素间联系的角度看问题,“时空综合”是从要素和时空相联系的角度,“地方/区域综合”则是从要素与区域发展联系的角度。“初步辨识”阶段对应SOLO分类理论中“单点结构”状态,仅要求在三种表现方面能够有简单的认识;“简单分析”和“综合分析”阶段对应“多点结构”和“关联结构”水平,要求学习者能够在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包括多要素间作用和关系的阐明、变化过程和规律的总结以及发展问题和途径的分析,这两个阶段都强调学习者对多要素间相互作用的分析。“系统分析”对应着“抽象拓展”水平,这一阶段强调三种表现下要形成体系化的认知,也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包括从要素角度解释成因、对变化的预测以及发展的全面分析。将表现、情境复杂程度和分析的全面与综合程度这三种维度进行整合,形成的三维图像如图1所示。
二、教材案例分析
以2009年出版的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中“农业的区位选择”内容为例,该节内容主要包括“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农业地域的形成”两部分知识,并引入了“环地中海地区农业的发展”和“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两个案例。结合上文对学科核心素养表现和水平的划分,对这两方面内容中所包含的部分知识进行归类总结(表2),并建立了三维图像,如图2所示。
[内容 对应表现 对应水平 情境复杂程度 分析过程的全面和综合程度 农业区位因素 “要素综合” “给定简单” “簡单分析” 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发展历史 “时空综合” “现实情境” “系统分析”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 “地方/区域综合” “现实情境” “简单分析” ][表2 “综合思维”案例分析]
三、反思总结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基本源于我国地理基础教育领域长期以来对中学地理课程学科性质和特点的共识。课标中对它的解读包括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和水平,以“综合思维”素养的表现为例,课标中将其表现具体概括为“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和“地方/区域综合”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是从内容维度上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解析,对每种表现的水平并没有太多涉及;而课标中对“水平”的说明,则是通过对“情境复杂度和深广度”的控制来体现不同层次,且每一级水平的描述中基本上都可以体现对应的学科核心素养的三种表现方面。这实际上是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从层次维度上的解析,呈现的是较具体的、相对外显的行为描述,从这一角度讲,“水平”是对“表现”的具体化。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属性和育人价值的结合,课标中对其表现的描述是从素养内涵出发来确定的,而水平的描述则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具体化,再结合具体课程内容明确“学业质量标准”。从整体而言,课标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解读和描述基于“SOLO分类理论”,是一个将宏观抽象的课程目标不断落实到具体行为的过程。但就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表现”和“水平”而言,二者都是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进一步解读,是了解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两个方面。“表现”是对四大学科核心素养内容的划分,“水平”体现的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二者分别个显示内容维度和层次维度,“表现”与“水平”结合,才能展现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实际水平。当然,四大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宏观上是彼此交融渗透的整体,但在具体素养的解读和评价过程中需要将核心素养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划分,为教学提供明确导向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