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敏
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课程设计、开发和实施的重要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构建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创新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学习方式”“建立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评价体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素养”“综合思维素养”“区域认知素养”以及“地理实践力素养”。2017版人教版地理教材以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为指导,创新教材编写的思路与方法。以“地球的宇宙环境”为例,本节内容无论是从知识点的逻辑顺序,还是从教学内容的组织顺序或是学生认知发展的水平来看,都运用了崭新的思路与方法来达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一、地理教材编写思路
1.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线
在旧版教材P4活动探究题中,将“行星的运动特征”作为活动探究的案例,但是作为活动探究题,可供学生发挥的空间不够,并且在P5中,直接把行星运动的“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展示出来,没有充分发挥活动探究题的作用。而新版教材是以“开展简单的天文现象观测活动”作为活动探究的课题,这一课题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更为密切,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同时,这一课题将实践过程呈现给学生,并且没有直接给出活动探究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与地理工具,在室外、社会、野外等真实的情境下,进行考察、实验、调查等活动,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素养。
2.对旧教材的保留、发展与创新
新教材在本节内容中将旧教材的主体知识点保留了下来,如在“地球的宇宙位置”中也对何为天体、何为天体系统、天体系统的层级进行了介绍,在“行星地球”,也对八大行星进行了分类并对八大行星的公转方向、公转轨道面以及公转轨道形状的特征进行了介绍,并且解释了为什么地球既是一个普通的行星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创新之处在于对知识点讲解的幅度有所差异,对于简单的问题直接给出答案,对于复杂的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这样的保留、发展与创新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知识点的联系增强,对于学生综合思维素养的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
3.图像比重大幅增加
图像是学生在地理学习中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翻开新教材,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教材中图幅所占的比例大大提高,这也是新课程地理教学实践的一大特色。运用地图而不是文字向学生传递地理信息,对于学生来说,更加容易理解,而且地图所涵盖的地理信息更加丰富,会给学生更多想象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及发散思维的发展,对于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来说,效果更好。与旧版教材(表1)相比,新版人教版教材仅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就用了十幅地图和两个表格(表2),图像所占的比例增加50%。用图像来表述文字,用文字来描述图像,文图互补,图文并茂,是新课程地理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所遵循的重要思路。
4.注重对图片拍摄地的介绍
新课程地理教材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十分重视对书本上每一幅图的拍摄地进行介绍。如在本节中,在介绍恒星时,特意在图下注明“图为在地球上看到的太阳”,在介绍行星时,在图下标明了“图为在外太空拍摄的环绕太阳运行的土星”,在向学生展示银河系时,在图上标明“图为夏季在金山岭长城观测到的银河”等。这样看似细微的改变,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高一年级的学生在地理方位感知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弱,如果不在图中标明拍摄地,可能会使学生产生某颗恒星或者行星不论在哪个角度观察,都是一种状态的假象。对图的拍摄地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在不同的拍摄地所观察的天体形态是不一样的,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5.地理教材语言表述的科学性增强
旧版教材中,将“天体”定义为“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而新版教材,将“天体”定义为“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连同通过天文望远镜或其他空间探测手段才能探测到的星际空间物质”,相比较来说后者更加全面具体。旧版教材将“天体系统”的级别分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而新版教材将“天体系统”的级别分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可观测宇宙”,并且对“可观测宇宙”进行了定义,即“银河系和现阶段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统称为可观测宇宙”。“可观测宇宙”相比较“总星系”更加严谨,表述更加合理。由此可见,新课程在实践方面注重知识表述的科学性,强调以科学严谨的知识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6.强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情感的升华
新教材大部分章节都设有“自学窗”栏目,本节的“自学窗”栏目是“人类观测宇宙的工具——天文望远镜”,向学生介绍了天文望远镜的发展历史以及功能特点,对于激发学生探究宇宙奥秘的好奇心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在最后,提到“随着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深入,航天活动日益频繁,留在太空中的垃圾越来越多。地球的宇宙环境亟待保护,这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从而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升华,深入体会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认同人地协调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形成尊重自然和谐发展的态度,使人地协调观素养得以发展。
二、地理教材编写方法
2017版地理教材在新课程地理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在编写的方法上,首先,对2003版地理教材的栏目进行了继承、调整和创新,以“地球的宇宙环境”这一节为例,如图1所示;其次,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教材中为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提供了充足的发挥余地;最后,教材紧跟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为信息技术的应用创造条件。
1.增加学生活动所占的比重,将课堂还给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课程地理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倡导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本节课的前言部分,以“风云四号”气象卫星拍摄的地球入手,向学生提问:地球真的会发光吗?如果不是,那么从太阳看到的地球为什么是明亮的?这与它在宇宙中所处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对天体、天体系统以及天体系统的等级进行介绍时,以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水平为依据,按照知识的难易程度与逻辑顺序,层层递进,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在这一节中,同時采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指导,旨在培养学生的活动探究能力,并且提供了各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材料,引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活动所占的比重,这些都体现了新课程地理教材在编写中正在逐步落实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目标。
2.为教师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提供余地
新课程地理教材为教师的“教”提供了充足的发挥空间,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特色。例如,在本节课中,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提供课题,充分发挥个人独立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全班集体学习的优势,如进行“天文现象观测活动”,把全班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一组组长负责组织组员进行观测活动,一段时间后,班级组织交流活动,各个小组之间分享自己关于“月亮位置的逐日变化”以及“月亮形状的逐日变化”的学习成果,之后教师再进行总结提升。其次,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运用问题式教学,通过提各种与学习相关的问题来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理解记忆。最后,师生之间加强互动交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行评价,以此来优化教师教的方式与学生学的方式。
3.为教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供空间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技术不断更新,新课程地理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于达到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地球的宇宙环境”这一节,为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提供了充足的空间,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电脑软件,如“Stellarium”“Celestia”等,向学生展示宇宙空间的奥秘,同时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不同类型的手机软件,如地球运动类“TerraTime(地球时钟)”“SunSurveyor(太陽测量师)”,气象气候类“MeteoEarth”“WeatherNow”等多种类型的软件,使学生有机会利用课余时间观察自己各个方位有哪些天体,并且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星座方面的知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向学生动态的展示天体运动特征,利用3D技术,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宇宙的神奇,激发学生对宇宙空间的向往之情,调动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地理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为达到课程改革的目标,或是在原有的思路和方法上进行创新,或是采取全新的思路与方法等,不同的思路与方法所起到的作用不同,但最终的落脚点都在于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理念上。新课改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新课程地理教材还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不断发展。随着新课程地理教学改革的推进,地理教材编写思路和方法将会在继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