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联合化疗治疗胃癌术后临床观察

2020-07-24 06:30
光明中医 2020年14期
关键词:胃肠道证候针灸

郭 娟

胃癌在我国临床恶性肿瘤疾病中发病率居首位,术后患者应用化疗药物对免疫功能和胃肠道功能损伤明显,极大影响愈后康复及生存质量[1]。目前临床通过对术后化疗患者应用温针灸治疗可显著减轻胃肠道刺激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我科通过对胃癌术后化疗患者应用温针灸治疗方案颇有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在我院肿瘤科病房治疗的胃癌术后接受化疗的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研究病例通过信封法随机分组,试验组3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38~68岁;全胃切除6例,近端胃切除 11 例,远端胃切除 13 例;肿瘤分期:III期 18例,IV期12例。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39~69岁;全胃切除8例,近端胃切除 12 例,远端胃切除 10 例。肿瘤分期:III期 17例,IV期13例。2组病例的年龄、性别、手术方式和肿瘤分期等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纳入试验研究。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此次研究纳入的病例均符合第15版《实用内科学》中胃癌的诊断标准:患者经病理组织学检验证实为胃部恶性肿瘤,病理分期为III期和IV期,通过病情及体质评估后进行胃癌根治术,术后可接受mFOLFOX6化疗方案;上腹部疼痛、恶心、消瘦,食欲下降;预计生存期>6个月。中医诊断标准: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辨证为脾胃虚损、胃肠气滞型,主症:胃肠疼痛、食欲减退、腹满、胀闷,肛门无排气或排气后仍感腹胀者,肢体困重、胸腹痞满,次症:面色萎黄、白,神疲乏力,肢体倦怠,自汗,舌淡红或瘀斑,苔白腻、滑,脉细数而涩。

1.3 排除标准①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②合并其他脏器恶性肿瘤患者;③不同意参加临床试验的患者;④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⑤评估后预计存活期<6个月者。

1.4 治疗方法2组患者入院后均完善各项理化检查,通过腹部增强CT和病理组织检查确诊。研究病例均通过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手术治疗。监测患者呼吸、体温、血糖等各项生命体征。对照组术后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评估进行 mFOLFOX6化疗方案,奥沙利铂85 mg/m2静脉滴注 2 h,亚叶酸钙:400 mg/m2静脉滴注,5-氟尿嘧啶(5-Fu)400 mg/m2静脉推注;5-Fu 2400~3000 mg/m2持续静脉输注44~46 h,14 d为一个周期。化疗期间每天于化疗前30 min给予托烷司琼注射液5 mg静滴,奥美拉唑注射液40 mg静脉推注,抑制胃酸保护胃黏膜。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温针灸治疗方案,选穴:关元、气海、足三里、大横、内关、血海、地机、水道、归来等。针刺得气后,予提插补泻行针,后将长约2 cm的艾段点燃插在毫针针柄,并以牛皮纸覆盖温针灸处皮肤,以免烫伤,患者自觉穴位温热为宜,约20 min艾段燃尽后起针。2组患者均14 d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

1.5 观察指标①中医证候积分:研究病例均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患者食欲、体力、腹痛、排便、出汗、恶心呕吐等临床体征及症状进行评估,每项症状及体征分为无、轻、中、重4个级别,分别判定0分、2分、4分、6分。②生活质量评分:通过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中心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包括躯体、角色、认知、情绪、社会等5个功能和15个领域。分为没有、一点、较多、很多4个等级,并分别赋1~4分。③胃肠道不良反应率:根据WHO拟定的化疗药物胃肠道不良反应标准,统计患者治疗后胃肠不良反应。恶心及暂时性呕吐:轻中度反应;呕吐及恶心难以控制需治疗:重度反应。不良反应率=(轻中度+重度)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治疗前: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13.47±2.52)分,生活质量评分(45.58±7.28)分;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13.45±2.61)分,生活质量评分(45.63±7.37)分。治疗后: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2.64±0.45)分,生活质量评分(55.32±5.62)分,胃肠道不良反应率23.33%;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6.36±1.16)分,生活质量评分(50.27±6.51)分,胃肠道不良反应率46.67%,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例,

3 讨论

胃癌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疾病[2]。据卫生组织统计,2018年我国胃癌新发患者约为70万例,每年死亡病例数高达50万,居同期肿瘤疾病死亡率之首,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预防、筛查和胃癌术后康复工作成为我国临床卫生工作重点[3]。有研究表明,胃癌是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引起胃黏膜上皮细胞恶变的肿瘤疾病,其在全球的感染率可高达50%,但仅有少部分人群可发展为胃癌。我国早期胃癌确诊率较低,多数患者在健康筛查时确诊。晚期胃癌可出现明显的胃部疼痛、乏力、消瘦等,可有吞咽困难或胃肠梗阻的贲门及幽门受累症状[4]。临床上首要以手术切除后联合化学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案。虽然化学抗肿瘤药物效果显著,但治疗过程中对患者消化功能及免疫功能损害严重,其显著的毒副作用的选择性极弱,杀灭癌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和组织均造成损伤。

中医学根据胃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胃脘痛”“反胃”“痞满”等范畴,并认为胃癌的发生与发展是人体脏腑经络失衡、阴阳气血失调造成的复杂病理过程[5]。温针灸作为中医外治法的一种特色疗法,具有行气活血、温经散寒的功效。根据传统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基础,针刺入腧穴后施加行针补泻及灸法,可将艾柱燃烧产生的热量导入特定穴位,达到助气行经的功效。针刺结合灸疗热力的双重刺激可增强胃经的降逆止呕效果,用于胃癌化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效果显著。足三里、内关、大横、气海、血海等腧穴可显著提高机体代谢率。经大量临床试验证实,单独温针灸治疗的镇痛效果与西药组接近,并可显著抑制药物的不良反应。温针灸疗法融合了针刺治疗和灸法的优点,安全高效,无毒副作用,既治已病,也防治未病,临床应用易被患者接受。

本研究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我院肿瘤科病房收治的胃癌术后化疗患者60例,其中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温针灸治疗方案,结果证实该方案安全有效,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胃肠道证候针灸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柘木提取物对胃肠道肿瘤的抑制作用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连花清瘟胶囊致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