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文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 合肥 230000)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关节病转变为全身性的自身性的免疫疾病。患者的手、脚腕,肘等多处的胀痛或者是发生僵硬,最终可能导致患者的关节的功能障碍,患者的活动僵硬,生活不便。在临床的表现特征为慢性滑膜炎和侵袭性关节炎,该种疾病有着致残率高的特点,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1]。本次研究为了观察甲氨蝶呤羟氯喹白芍总苷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效果,选取了我院接诊的100例患者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共100例,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各50例。在该观察组的50例患者中,女22例,男28例;患者的年龄31~73岁,平均(47.37±3.51)岁。在对照组中有女21例,男29例;患者的年龄32~75岁,平均(49.21±2.53)岁。通过对所有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给予观察组50例患者的治疗方法为甲氨蝶呤7.5 mg口服,每周1次,羟氯喹0.2 g口服,每天2次,白芍总苷(帕夫林)600 mg口服,每天3次治疗,对照组50例的治疗方法为甲氨蝶呤7.5 mg口服,每周1次,羟氯喹0.2 g口服,每天2次治疗。在治疗3个月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同时观察用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观察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患者的主要症状、特征的指标变化,包括关节压痛数,发生晨僵的时间、双手的平均握力的情况,以及关节的肿胀及变异性。还要对患者的满意度做出调查和评定。除此之外,还要对患者的血沉、C-反应蛋白和类风湿因子的指标的变化。最后依据相关的标准对患者的病情,治疗效果做出相应的评分。
本次实验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的方式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用%表示,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性水平均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三个月的治疗结束后,统计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6.00%,对照组的满意度为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数据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对比[n(%)]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3个月后疗效相比较,治疗组在展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医生对疾病活动的总体评价上均优于对照组的,比较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2数据所示。
表2 两组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指标的对比()
表2 两组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指标的对比()
对照组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关节压痛数 11.9±2.7 7.5±1.3 11.3±2.9 8.7±1.7关节肿胀数 9.1±3.7 5.1±1.7 10.1±2.7 6.8±2.3晨僵时间(min) 79.3±15.7 49.7±15.3 79.4±16.3 65.3±15.7医生评价 5.5±2.7 3.5±2.3 5.6±2.3 4.3±2.7项目 观察组
当前甲氨蝶呤羟氯喹白芍总苷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方案是公认的治疗效果较好的模式之一,它的治疗原理就是利用药物的不同药理的作用或者是每种药物针对的部位不一样的优势增加药物的疗效,或者是利用较小剂量的药物,减少药物带来的副作用。最终可以达到联合用药的治疗模式来缓解类风湿关节的病变的进展,然后在逐渐的减少药物的种类和剂量,选取副作用较小,但是作用效果好的药物来进行长期的治疗,维持当前的关节功能。并且使用甲氨蝶呤羟氯喹白芍总苷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方案的效果比用单一药物的治疗效果好,且患者对这种治疗方案的耐受性较好。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利用甲氨蝶呤羟氯喹白芍总苷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方案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的,同时,观察组的患者的治疗情况要优于对照组的,各项指标也均由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利用甲氨蝶呤羟氯喹白芍总苷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提高满意度,所以此治疗方案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