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瑶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动力。尤其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指导下,我国中小微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我国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信息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共有市场实体11 020万户,其中企业3 474万户,个体工商户7 328.6万户。
在“三农”政策的影响下,农村中小企业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农村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自身资源和能力有限,在进行生产和扩大经营过程中,往往面临资金短缺等问题。而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在营业性贷款方面具有较高的门槛,小规模的农村中小企业由于缺乏抵押品,因此很难从大型商业银行获得贷款。农村金融的出现使农村中小企业看到了曙光,2007年以来我国在多地开始了村镇银行试点工作。村镇银行是一种服务于“三农”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主要的客户是农村中小微企业等。近年来,我国村镇银行在服务农村中小企业中效果显著,服务网点也呈快速增长的态势。根据银监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数量增加至1 427家、村镇银行增加至1 616家。银行业网点乡镇覆盖率达到95.9%,较好地发挥了农村金融机构普惠金融的作用。但是我国村镇银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如竞争不充分、服务水平低下、缺乏能满足农村中小企业特色化需求的金融产品,使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一直以来得不到明显改善。
村镇银行作为农村中小企业资金的主要提供方,相比其他大型商业银行,能更准确地了解农村中小企业的生产和经营问题,从而为其提供适合的金融产品。农村中小企业通过从村镇银行获得贷款,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也能为村镇银行带来利息收入。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村镇银行与农村中小企业之间存在一定的共生关系,即两者在同一个共生环境中将会相互影响。
为了进一步探讨农村中小企业与村镇银行之间的共生关系,基于2008-2017年我国中小企业和村镇银行的数据。从共生度、共生环境及共生模式三个角度分析我国农村中小企业与村镇银行之间共生关系不明显的原因,并提出了优化路径。一方面能为共生理论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另一方面也能为我国农村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以及村镇银行合理利用存贷款金额提供经验指导。
“共生”是指两种不同类型的事物因某种联系而相关影响,一件事物的变动将会对另外一件事物产生影响。“共生”的概念最初来源于生物学,是在生物进化理论基础上形成的研究组织演化的另一基础理论,后来被用于社会科学。经济学上的“共生”关系主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主体之间存续性的物质联系,并在共生系统内相互影响。一般来说,共生系统主要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
1.共生单元
共生单元主要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或经济主体)之间能量的互换,是两者之间形成共生关系的基础。
共生度是衡量两个或多个共生单元之间的共生关系的强度,是共生关系常用的量化指标。如有共生单元A和B,两者的量化指标分别为x和y(分别代表A和B的主要参数),则他们的共生度的衡量方式是:
2.共生模式
共生模式是指两个(或多个)共生单元之间的存在方式及相关关联的模式。在村镇银行和农村中小企业的相关联系中,两者能量产生的方式主要是村镇银行通过提供贷款获得利息收益,使营业收入和利润增加。农村中小企业通过合理利用银行贷款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营业收入。两者之间的共生关系中,只有保持两者之间的平衡,才能使彼此的共生关系可持续。如果农村中小企业不能及时偿还贷款,一方面将会影响村镇银行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农村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和再次贷款的成本,不利于共生关系的持久稳定。
3.共生环境
共生环境是指两种(或多种)共生单元存在共生关系的环境,如经济环境、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共生环境是稳定持久的共生关系的重要保障。
在农村中小企业及村镇银行之间的共生关系中,农村中小企业是资金需求方。由于大多数农村中小企业仍属于作坊式生产,为了扩大其生产规模,企业需要从外部获得融资。而相比其他大型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具有贷款门槛较低、贷款审批的周期较短等优势,能更好地满足农村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因此很多农村中小企业与村镇银行的联系更加紧密,这是影响农村中小企业和村镇银行之间共生关系的主要社会环境。
此外,政策环境也是农村中小企业与村镇银行之间共生关系的关键。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相关政策和法律逐渐完善,对于农户及农村中小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性贷款门槛也逐渐降低。一般来说农村中小企业对于贷款资金的需求比较急,对于贷款审批的速度有较高的要求。而相比全国性银行村镇银行的贷款审批速度更快、决策链条更短,所以二者之间的共生关系将更加紧密。
综上所述,村镇银行为农村中小企业规模的生产和经营提供持续充分的资金支持。而农村中小企业通过合理利用村镇银行的融资和贷款提高经济收益,支付村镇银行的贷款利息。因此两者之间形成互惠共利和“双赢”的共生关系。
在农村中小企业和村镇银行的共生关系中,农村中小企业和村镇银行分别为共生单元A和B。而农村中小企业的生产产值则代表其量化指标x,村镇银行的银行贷款余额则表示量化指标y,两者之间的共生程度可以用¢AB表示:
¢AB表示量化指标x的变动对于量化指标y的变动的影响程度, ¢BA表示量化指标y的变动对于量化指标x的变动的影响程度。
1.样本选取及模型建立
本文使用村镇银行的银行贷款余额变动对农村中小企业产值变动的影响,以及农村中小企业产值变动对于村镇银行的银行贷款余额变动的影响来衡量村镇银行与农村中小企业之间的共生度(共生关系)。
特别说明的是由于我国农村中小企业普遍规模较小,且缺乏对产值数据的统计。因此基于测量的有效性及可行性分析,本文扩大样本数据,使用我国中小企业的产值代替农村中小企业的产值。
本文使用的实证工具是STATA14.0。实证研究的数据主要来源于2009-2018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金融年鉴》,主要指标数据如下表1和表2。
表1 2008-2017年我国中小企业产值及变动率统计表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表2 2008-2017年我国村镇银行贷款余额及变动率统计表
资料来源:《中国金融年鉴》
注:村镇银行贷款余额变动率=ln(本年银行贷款余额)-ln(去年银行贷款余额)
中小企业产值变动率=ln(本年中小企业产值)-ln(去年中小企业产值)
为了探讨农村中小企业与村镇银行之间的共生关系,本文建立以下模型:
DX(t)=C1+¢AB*DY(t)+μt1
(1)
DY(t)=C2+¢BA*DX(t)+μt2
(2)
其中,DX(t)表示t时间村镇银行贷款余额变动的百分比,DY(t)表示表示t时间农村中小企业产值变动的百分比,¢AB表示表示村镇银行贷款余额的变动对于农村中小企业产值的变动的影响程度, ¢BA表示农村中小企业产值的变动对于村镇银行贷款余额的变动的影响程度,C1和C2分别表示常数项,μt1和μt2分别表示离散程度。
2.实证结果分析
使用STATA工具对于已经建立的模型依次进行回归并根据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回归结果如表3:
表3 回归结果分析
从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出,模型1的回归结果不显著(P>1),这表示农村中小企业产值的变动对于村镇银行贷款余额变动的作用并不显著。模型2的回归结果是显著的(P<0.1),这表示村镇银行贷款余额的变化对于农村中小企业产值的变化有显著的影响。
从实证结果可以发现,村镇银行贷款余额的变化对于农村中小企业产值的变化有显著的影响。而农村中小企业产值的变动对于村镇银行贷款余额变动的作用并不显著,这也说明了目前我国农村中小企业与村镇银行之间的关系并不平衡,两者之间的共生关系并不明显。结合目前我国农村中小企业与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发现农村中小企业与村镇银行之间的共生关系不明显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村镇银行缺乏与企业文化发展相协同的内控制度
从2007年3月1日,第一批3家村镇银行开业至今。我国村镇银行已历经多年的实践,虽然村镇银行的数量稳定增长。但是从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村镇银行制度还不是很完善。主要表现在:我国村镇银行存贷款模式单一、缺乏特色的银行产品、业务拓展面较窄、没有深入广大农村和社区,且对于农村中小企业的融资贷款业务尚不成熟。缺乏完善的贷款风险评估制度,使农村中小企业贷款的门槛也较高,村镇银行的服务逐渐偏离了“三农”。
2.村镇银行缺乏与金融科技相融合的服务产品
目前我国银行贷款的主要方式是抵押贷款。而我国农村中小企业往往缺乏足够的抵押品,从而导致“贷款难”。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村镇银行缺乏个性化、特色化的金融服务产品,农村中小企业的不动产有限。村镇银行因为动产登记制度不健全等原因又不愿接受动产担保,致使众多农村中小企业因为不能满足银行的硬性条件而丧失了融资机会。此外,村镇银行对于农村中小企业的支持仅限于提供贷款,而缺乏对企业贷款用途的调查和指导。农村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如何合理利用贷款资金、实现经营利益最大化。而村镇银行在贷款结束后,往往忽视了这些问题。很多农村中小企业由于缺乏专业的指导导致投资失败,无法偿还银行贷款,从而导致两者之间的共生关系失衡。
3.农村中小企业缺乏与银行贷款条件相匹配的资产总量
我国农村地区的中小企业大多规模小、资产薄弱、普遍缺乏抵押品,从而使得村镇银行贷款风险相对较大、成本较高。村镇银行重视资金的安全稳健,自然不愿对农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
此外,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与银行打交道的经验,对于申请银行贷款的各种服务不了解。而其在与银行打交道的过程中,遇到银行服务意识淡薄等现象,基本上就放弃了向银行融资这条途径。
4.农村中小企业缺乏与现代企业管理相对接的治理结构
农村中小企业大都是民营企业,且大多数都是家族管理。企业缺乏规范的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从而导致企业的信誉度低。另外,许多农村中小企业缺乏信用观念,如果生产和经营活动失败了,则不愿支付银行贷款。采取“老赖”方式,从而导致农村中小企业在银行的信用值较低。为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村镇银行层层上收贷款权限,实行了严格的贷款责任制,提高了放贷条件,不愿冒险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
村镇银行为农村中小企业通过互利互助,产生源源不断的共生能量。推动共生状态不断演进,最终形成和谐的共生关系。共同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本文主要从共生度、共生模式及共生环境三个角度来对我国农村中小企业与村镇银行之间的共生关系进行优化。
1.优化两者之间的共生联系
村镇银行与农村中小企业之间的共生属于异类共生。异类共生单元之间的共生度越高,则表示两者之间的联系越紧密。村镇银行为农村中小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提供持续充分的资金支持,而农村中小企业通过合理利用村镇银行的融资和贷款提高经济收益,支付村镇银行的贷款利息。一方面,村镇银行为农村中小企业提供优质的特色化的产品,从而满足农村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农村中小企业通过生产和经营,合理利用贷款资金,及时偿还贷款。两者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从而提高两者之间的共生度。
从村镇银行的角度来看,为了更好地服务农村中小企业,我国村镇银行应该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结合当地企业的实际情况,提供特色化的金融产品,并可以在成本和风险可控的情况之下提供差异化服务。
从农村中小企业的角度来看,目前限制我国农村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规模较小、企业不具市场竞争力,从而影响企业获得融资贷款。而往往金融机构在信贷风险评估时,企业竞争力也是重要的衡量指标,竞争力越强的企业也更加容易从银行处获得信贷资金。我国农村中小企业应该加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设,比如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利用互联网、农村淘宝及电子商务等渠道推广农产品,提高经济收益。从而提高农村中小企业在村镇银行的信誉度,获得村镇银行的贷款融资,从而促进彼此之间的共生关系。
此外,目前我国影响农村中小企业从村镇银行获得贷款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不透明公开不规范的财务信息。因为我国农村中小企业大多为家族企业,普遍采用的是“家庭账”,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和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账目也不公开透明。从而增加了村镇银行对于企业贷款风险评估的难度,影响贷款的发放。因此农村中小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提高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从而增强农村中小企业在村镇银行的信誉度,促进两者之间共生关系的发展。
2.优化两者之间的共生模式
共生模式主要是农村中小企业和村镇银行之间的关系模式,良好稳定的共生模式是形成持续稳定的共生关系的保障。只有保持两者之间保持平衡,才能使彼此的共生关系可持续。如果一方出现问题,则会导致共生关系的破裂。如农村中小企业不能及时偿还贷款,一方面将会影响村镇银行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农村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和再次贷款的成本。
首先,从村镇银行的角度来看,村镇银行可实行存贷挂钩政策,即客户的贷款利率随着其存款数量的増加而降低。这种政策一方面使得贷款客户获得利率更低的信贷资金,从而降低了融资成本,提高了企业利润;另一方面,该政策也能吸引储户来存款,増加村镇银行的存款市场份额,提高流动性和竞争力。
从农村中小企业的角度来看,农村中小企业应该加强企业管理,完善财务制度和治理结构,提升自身的信用观念。另一方面,农村中小企业在选择存款银行时,应该更多地考虑村镇银行。增强与村镇银行之间的联系,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农村中小企业与村镇银行之间的联系,也有助于农村中小企业更容易地从村镇银行获得贷款和融资。
3.优化两者之间的共生环境
第一,信用环境是农村金融发展的前提。目前我国大型商业银行都建立了完善的征信体系,有效地降低了贷款的风险。但是我国村镇银行的征信体系建设还不完善。村镇银行主要是根据经验或者对农村中小企业的征信进行初步评估,这大大地增加了坏账的风险。因此为了优化村镇银行与农村中小企业之间的共生环境,应该对农村中小企业建立完善的征信档案,利用地理位置的优势对农村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实地调查。从而建立信用评级和风险评估方案,这不仅能更快地为农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也能保证村镇银行发放贷款的风险在可控范围内,从而促进村镇银行与农村中小企业之间良好的共生生态的发展。
其次,担保机制是可持续共生关系的重要保障。抵押贷款是我国村镇银行的重要贷款方式,而我国大多数农村中小企业缺乏抵押物,从而导致这些中小企业难以获得授信。因此,我国应当进一步完善信用担保机制,建立民间担保机构和政府担保相结合的担保机制。这种担保机制一方面可以分散村镇银行发放贷款承担的风险,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保费标准及担保要求。帮助农村中小企业更快地获得村镇银行的融资和贷款,从而促进两者之间的互惠共生关系。
第三,政策倾向是共生环境的坚强后盾。2007年我国建立村镇银行试点以来,虽然发展迅速,但是与我国大型商业银行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由于大型商业银行规模大、政策保障及风险小等特点,农村中小企业及居民更加偏向于在大型商业银行进行存贷款业务。这同时也增加了农村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难度及授信周期。如果政府及相关部门能够对村镇银行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及引导,比如加大税收优惠力度、提高其坏账准备金,并给予村镇银行差异化的利率优惠和贴息政策,放松农村中小企业从村镇银行贷款的额度及门槛。这样不仅能降低村镇银行贷款的风险,也能激发农村居民创业的积极性。解决农村就业问题,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基于共生理论视角,探讨我国农村中小企业与村镇银行之间的共生关系。并进一步分析我国农村中小企业与村镇银行之间共生关系不明显的原因。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农村中小企业从村镇银行融资的过程中主要存在村镇银行制度不完善、村镇银行缺乏个性化、特色化的金融服务产品、农村中小企业资产薄弱,与村镇银行贷款条件不匹配、农村中小企业缺乏规范的治理结构等问题。
通过对村镇银行与农村中小企业共生关系发展路径的探讨,村镇银行应该明确目标市场、有针对地开发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产品。实行存贷挂钩政策,为客户经营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而不仅限于提供资金支持。而对于我国农村中小企业应该加强企业管理,健全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增强自身的信用观念。而从政府角度,应该加快征信体系的建设,积极发展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进一步完善信用担保机制,建立民间担保机构和政府担保相结合的担保机制。对村镇银行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及引导,降低农村中小企业从村镇银行贷款的额度及门槛。
但是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基于数据的可得性考虑,用中小企业的产值代替农村中小企业的产值,扩大了样本数据,对于实证结果的有效性有一定的影响。未来的研究可以对于农村中小企业进行实地考察,获得更精确的数据。其次,使用共生度来衡量农村中小企业与村镇银行之间的共生关系,而两者之间的联系包括了很多方面。仅共生度一个指标很难反映全国的联系,未来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使用不同的衡量方法对两者之间的共生关系进行进一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