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积木游戏中提升幼儿的游戏性体验

2020-07-24 09:08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0年7期
关键词:游戏性积木建构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 于 浩

积木搭建游戏在深受幼儿喜爱的同时,因其所具有的可促进幼儿多方面发展的价值,越来越受到家长和教师的关注。本文立足建构游戏的实践研究,从幼儿游戏性体验的角度分析积木游戏性体验缺失的现状,探寻在积木游戏中提升幼儿游戏性体验的策略,促进幼儿游戏性体验的回归。

一、游戏性体验的内涵

从表面来说,游戏作为一种活动形式而存在,但是从更深的层次上来说,游戏旨在给人带来精神层面的积极情绪,为人们提供放松和娱乐。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来审视游戏,作为一种活动形式,游戏是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工具,不仅能够调节活动氛围,还能够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帮助学习者理解所学内容,而游戏的重要性是让教育者认识到在教育教学中要重视这种精神层面的熏陶,重视幼儿在游戏中的主观感受实际上是对其独特个体、自我价值的一种肯定。这种游戏性体验赋予了游戏的灵魂,如果没有游戏性体验,也就不能视为真正意义上的游戏。

刘焱认为,游戏性体验作为一种主体性体验,在积木游戏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体现:第一是兴趣性体验,具体指人在感知外界事物时,由于受到刺激,注意力不由自主地被吸引的状态,这也是促使游戏体验发生的原因;第二是自主性体验,即在游戏过程中,参与者可以自由决定游戏的方式或者游戏体验的时长,这种体验是参与者在游戏过程中获得舒适感的重要来源;第三是胜任感体验,就是说在游戏过程中参与者因为完成某个设置的任务或者其他目标而对自身能力产生的一种自信体验,这种体验可以很好地促使游戏者加深对游戏的兴趣、延长游戏时间、增强对游戏的接受度和好感度。

二、影响幼儿游戏性体验的因素

㈠对游戏内容的干预,影响游戏的兴趣性体验

游戏中自主选择意味着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与愿望来决定玩什么,而不是教师规定幼儿必须玩什么。在积木游戏中,教师往往习惯于选择搭建房子、桥等常见建筑物,这些主题虽然经典,但并不一定符合幼儿当前的搭建兴趣和经验,当游戏的内容是教师指定或安排而不是幼儿所喜爱时,幼儿游戏的兴奋度、参与度就会下降,搭建兴趣随之消失。只有当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愿望与想法选择游戏时,其兴趣性、自主性才能得以提高。

㈡对游戏方式的干预,影响游戏的自主性体验

游戏方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在积木游戏中具体表现为游戏材料和游戏伙伴。游戏材料的丰富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游戏者的主观体验。如果因为没有获得足够的游戏材料或者自己想要的游戏材料时,幼儿很难实现自己的游戏预期,充分体验到游戏的乐趣,从而失去对游戏的兴趣,产生对游戏的厌倦感。而游戏伙伴也是游戏中的重要因素,参与者往往倾向于与自己喜欢或者熟悉的伙伴合作,如果教师没有考虑到参与者的这一意愿,在游戏前安排好游戏伙伴,将幼儿分成小组共同搭建一个作品,这些做法实际上剥夺了幼儿的自主权,消弱了幼儿的支配感、自由感。

㈢对游戏时长的干预,影响游戏的愉悦性体验

张莹、华爱华(2009)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游戏时长可以有效地帮助幼儿提升游戏水平。在积木游戏中,如果能够维持半小时及以上的游戏体验时间,那么幼儿能够在多次尝试后完成更为复杂的作品。笔者在实践中观察到,大班幼儿搭建游戏可持续进行45~50分钟。目前幼儿园单次积木游戏时间普遍为30分钟,其中包括构思作品、选择材料、搭建并不断调整完善作品以及游戏评价等环节,当游戏结束时,幼儿探究兴趣被打断,作品被拆掉,可见目前幼儿自主搭建游戏时间过于短暂,不能满足幼儿充分完整地进行搭建作品的需求,大大影响幼儿游戏愉悦性体验。

㈣指导不当,影响游戏的胜任感体验

在积木建构游戏中,幼儿通过尝试错误后选择到适合自己能力与兴趣的内容和玩法,幼儿的每一次搭建活动都是挑战自我的探索,从中获得胜任感和成就感。然而,教师常常不能耐心等待,不留给幼儿尝试、探索的机会,看到幼儿遇到问题或困难,马上进行干预,导致幼儿担心自己做不好或遭到教师的批评。在搭建积木的过程中,幼儿实际上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了丰富的想象力,反映的是个人对身边事物的独特解读,当他们通过积木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时候,可以获得一种独特的成就感体验。我们经常听到教师询问幼儿搭的什么,当幼儿回答“汽车”时,教师就会问“车头”在哪里、怎么没有“车轮”等问题,有的教师为追求搭建物的逼真,导演幼儿搭建活动,甚至对幼儿难以完成的部分亲自代劳,这些做法剥夺了幼儿想象创造的机会,伤害了幼儿的自信心,更无法体验到成就感。

三、实现幼儿游戏性体验的有效策略

㈠开展开放式探究活动,激发幼儿搭建兴趣

幼儿的生活经验、兴趣以及游戏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受其影响幼儿对游戏的关注、参与程度各不相同,教师在尊重幼儿学习特点,满足幼儿游戏意愿的前提下,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追随自己的想法尝试、探究各种搭建活动,从而激发幼儿内在、持久的游戏动机。对小班幼儿应支持他们接触和探索建构材料,积累积木建构的最初经验,激发他们对积木游戏的喜爱。对中大班幼儿要鼓励其按照自己的意愿探究各种搭建活动,拓展搭建经验,丰富搭建内容,支持幼儿实现自己的搭建愿望。实践表明,在开放式探究游戏中,幼儿情不自禁被吸引,所搭建的房子丰富多样,有高楼、城堡、动物酒店、未来城市等,幼儿的游戏兴趣性体验得以实现。

㈡营造多样化的游戏环境,给幼儿充分的自主选择权

积木搭建是一个活动性、动态性的游戏,拥有一个宽敞的空间可以保证幼儿专注、尽情地进行建构游戏。教师应设置足够大的积木区、相对开放的材料架,根据搭建计划将区域灵活延展收缩,让开放的环境支持幼儿将建筑物搭建成自己想要实现的样子。提供结构多元、数量充足的建构材料,单元积木数量要足够多,至少能满足4~5名幼儿同时使用,还要提供用于象征性游戏的动物、人偶、路标、汽车玩具等辅助性材料,支持幼儿根据搭建主题自由地选择进行表征。此外,幼儿之间在积木游戏上也表现出不同的经验、创作想法、搭建水平等等,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幼儿的这种个体差异性,在引导他们与伙伴合作时,给予他们自主选择伙伴、自由交流的空间,创造宽松的游戏氛围,切忌人为分组、强制幼儿合作搭建,提高幼儿自主性体验。

㈢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满足幼儿对游戏过程和作品的追求

幼儿积木游戏时长应当在30~50分钟,因为幼儿需要时间搭建,也需要时间进行象征性游戏。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为幼儿争取充足的游戏时间,一是将上、下午的游戏时间合并成一个较长的游戏时长;二是减少不必要的游戏后评价环节,每周根据幼儿关注点和需求组织1~2次搭建作品参观讨论,实现分享经验、激发兴趣、生成搭建新主题的目的。有条件的可以保留幼儿搭建作品,满足幼儿不断调整和完善作品以及分享欣赏的需要。

㈣拿捏游戏介入的尺度,支持幼儿自主思考解决问题

在游戏中教师介入指导可能会推进幼儿的发展,也可能会干扰幼儿的游戏意愿和进程,因此教师应善于把握指导时机,首先要在观察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幼儿游戏需求、当前遇到的困难,从心理上信任幼儿,耐心等待,允许幼儿在尝试错误中找到适合自己能力与兴趣的内容和方法;其次把握介入时机,当幼儿遇到问题难以自己解决而准备放弃时,当幼儿的建构行为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时,教师可以适当提醒和指导,恰到好处的引导点拨,帮助幼儿丰富搭建经验和技能,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搭建出自己满意的作品,使幼儿获得胜任感和成就感。

猜你喜欢
游戏性积木建构
这块积木能给我吗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星钻积木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游戏性练习法在短跑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建构游戏玩不够
浅析游戏性幼儿舞蹈教育
有趣的积木
浅谈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