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晔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江苏 苏州 2156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着复发率高、病情较难痊愈、并发症多、致死率高等特征,现己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1]。无创机械通气是一种机械通气方式,己普遍应用于慢阻肺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但患者对无创机械通气缺乏充分认知,使得心理压力加重,导致治疗配合度较低。
我科选入在2016年2月~2018年2月接受慢阻肺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例数合计为80 例,所有研究患者均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相符,并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根据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
在参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53~95岁,平均(69.12±4.50)岁,病程2~19个月,平均(7.0±5.0)个月,25例有吸烟史,15例无吸烟史。在实验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53~94岁,平均(67.88±4.28)岁,病程2~20个月,平均(7.3±5.2)个月,28例有吸烟史,12例无吸烟史。对比患者的临床数据(年龄、性别等)的差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的比较性。
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观测生命体征、引导患者了解院内环境及医院制度、观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异常,若有突发情况则及时告知医师进行处理。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加行人性化护理,内容包括:
(1)建立人性化护理小组:统一进行护理知识培训,促进护理人员加强对人性化护理以及无创呼吸机护理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并在实际工作中结合所积累的护理经验,充分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为其制定专业的无创呼吸机的护理方案[2]。
(2)认知护理:护理人员需在上机前评测患者对无创呼吸机的了解程度,针对评估结果,针对性地为患者讲解无创呼吸机的使用原理、作用功效、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改善措施,加强患者的认知度。
(3)心理干预:在上机前、中期,结合患者的脸部表情,评估其心理变化,并以亲切的态度向患者表达安慰和鼓励,以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
(4)行为干预:帮助患者变化舒适体位,为其选用大小适宜的鼻罩和面罩,加以固定,并嘱咐患者尽可能使用鼻子呼吸,减少说话频率,在治疗完成后引导患者掌握摘除面罩的方法,同时告知其咳痰、饮水时的注意事项,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呼吸功能锻炼,尽快脱机。
通过焦虑自评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分值越高则表示心理状况越严重。
记录患者护理前后血气指标变化,包括: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 血氧饱和度。
研究数据通过SPSS 24.0软件进行处理,借助“均数±标准差”方式呈现两组患者的心理情况量、护理前后血气指标变化,实施t检验,组间对比P<0.05,则表示以上各个指标有差异性。
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较低,其心理状态更为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s)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s)
组别 例数 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参照组 40 49.36±5.63 51.46±2.36实验组 40 40.73±3.58 42.61±1.87 t-8.1808 18.5889 P-0.0001 0.0001
护理之前,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没有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之后,除了二氧化碳分压,实验组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在对慢阻肺患者进行无创呼吸机治疗时,一般实施常规护理服务,即在医师的临床指导下,为患者提供护理干预,但其疗效并不理想,其存在一定的随意性、被动性和盲目性,同时容易忽略患者的真实诉求和感受[3]。人性化护理是一类新型的护理方式,注重以患者为核心,通过人性化的优质服务满足患者差异性的多种需求,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此外,人性化护理以患者的临床症状、病情为护理前提,针对性定制高效、合理、可靠的护理方案,以实现改善血气指标,加强预后质量的效果。由于老年人群是慢阻肺的高发群体,其缺乏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加上慢阻肺治疗具有一定难度,同时病情较易复发,因此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消极情绪,而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进行心理疏导,减少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通过优化呼吸道护理,对干扰呼吸质量的因素进行及时干预,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表2 治疗前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变化(±s)
表2 治疗前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变化(±s)
组别 例数 氧分压(kPa) 二氧化碳分压(kPa) 血氧饱和度(%)护理之前 护理之后 护理之前 护理之后 护理之前 护理之后参照组 40 9.4±3.0 9.9±2.0 11.3±0.6 10.2±0.13 86.9±7.0 91.2±1.4实验组 40 9.5±2.2 12.8±2.6 11.4±0.7 9.4±0.4 87.5±7.4 100.3±2.3 t - 0.1700 5.5914 0.6860 12.0297 0.3725 21.3748 P-0.8654 0.0001 0.4948 0.0001 0.7105 0.0001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实验组的抑郁评分以及焦虑评分均比参照组理想,且护理之后,实验组二氧化碳分压高于参照组,其氧分压、血氧饱和度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人性化护理能够及时改善消极情绪,减少心理异常的危害,加强患者的治疗自信,进而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同时血气指标也能够得到明显的改善,有助于健康的恢复。人性化护理通过设立专门的护理小组,加强培训,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对无创呼吸机的使用技能,切实遵守护理服务的质量标准,提高责任心和自主性,同时能够使护理人员充分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以给予个性化护理服务。在进行上机前,对患者实施认知干预,可促进患者认识到无创呼吸机应用的必要性和有效性,以确保治疗顺利开展。此外,改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行为干预,可以保障患者治疗的安全性。而进行呼吸功能训练指导,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帮助其尽快脱机,减少住院时间。
终上所述,将人性化护理实施于慢阻肺无创呼吸机患者护理中,有利于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加强治疗配合度,同时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其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