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宇,张 娜,史建民,刘 瑶,何 洋,田 蕊,刘丑生
(全国畜牧总站,北京 100125)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生猪供给节奏和猪肉消费均受到影响,从短期看,需求断崖式下降,导致供需关系迅速逆转,猪肉供给偏紧的情况得到缓解,价格持续下降;从长期看,受全球经济衰退影响,猪肉需求量总体会下降,供需平衡点下移,供需会在新的需求水平上进行再平衡。本文对春节后我国生猪市场变化情况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走势进行了预判,以期为行业同仁提供参考。
1.1 生猪市场变化情况 春节后活猪价格先升后降,总体保持下跌态势。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春节后猪价连续上涨4 周,2020 年2 月第3 周,达到今年以来最高点,其中活猪价格为37.51 元/kg,同比上涨194.2%,4 周累计上涨4.0%;猪肉价格为59.64 元/kg,同比上涨164.5%,累计上涨9.0%。随后猪价开始下跌,在2 月第4 周到4 月第5 周缓慢下跌,连续下跌10 周。4 月第5 周,活猪价格为32.62 元/kg,10 周累计下跌13.0%;猪肉价格为51.08 元/kg,累计下跌14.4%。5 月第1 周开始加速下跌,5 月第3 周活猪价格跌至28.49元/kg,3周累计下跌12.7%;猪肉价格为46.34元/kg,累计下跌9.3%,同今年最高点相比,活猪价格累计下跌24.0%,猪肉累计下跌22.3%。
1.2 波动原因分析 春节后猪价波动的根本原因是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猪肉需求断崖式下降,生猪生产供应节奏被打乱。其中,春节后猪价上涨主要是因为封村断路及屠宰企业无法开工,使得生猪供应量大幅下降,降幅超过了因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猪肉需求下降,引发短期供不应求,价格出现上涨。据农业农村部监测,2 月全国出栏猪环比下降36.9%,同比下降56.7%,创近几年新低。据北京市新发地市场监测,2 月白条肉日均上市量环比下降62.0%,同比下降47.6%。随后,猪价出现下降,这是由于国家为保障畜产品正常生产流通而出台政策,因此自2 月底开始,生猪生产供应节奏快速恢复,出栏开始增加,到4 月已环比增长7.9%,连续2 个月增长,同比减少45.8%。同时由于前期压栏,出栏猪体重与2019 年同期相比增加了5.9%。在国内生产供应持续增加的基础上,猪肉进口量也在快速增加。据海关总署统计,2020 年1—3 月进口猪肉95.1 万t,同比增长1.7倍多,进口猪肉的价格明显低于国内猪肉。此外,储备肉投放加强,截止5 月15 日已先后投放34 万t。从消费方面看,虽然消费有所恢复,但总体低迷,据对240个县集贸市场监测,4 月猪肉交易量同比下降27.4%,从公布的“五一”期间消费数据看,全国餐饮企业营业额仅相当于上年的60%左右,据北京市新发地市场监测,4 月白条肉日均上市量同比下降42.31%。“五一”过后,猪价加速下跌,主要源于2 个预期的落空导致恐慌性抛售。第一个预期是“五一”消费恢复,猪价将止跌回升。由于消费增长有限并在“五一”过后快速下降,导致猪价加速下跌。第二个预期是活猪价格触及30 元/kg会止跌回升。事实上,由于猪价跌破30 元/kg,接近了购买高价仔猪育肥户和购买大猪二次育肥户的成本线,加剧了这部分养殖户的抛售,同时也加速了价格下跌,价格持续快速下跌又引起散户抛售标猪。根据对四川某屠宰企业的调研,5 月6—10 日,活猪宰前重为129 kg,比4 月18 日—5 月5 日的宰前重增加了4 kg,5 月11—18 日,活猪宰前重降为120 kg。如上所述,几种因素连锁反应导致猪价短期快速下跌。
从短期看,随着国内社会秩序的恢复,需求将逐步增加。据对240 个县集贸市场监测,3 月和4 月猪肉交易量已经连续2 月回升,其中3 月环比增长3.9%,4月环比增加8.4%,后期需求将逐步增加,特别是今年中秋国庆双节叠加,需求量会形成年内高峰,价格也会随着需求恢复,出现季节性上涨。生猪生产也在逐步恢复,据农业农村部监测,2019 年10 月全国能繁母猪开始逐月增长,截至2020 年4 月底,能繁母猪存栏已连续7 个月增长,增幅18.7%。新生仔猪数量连续3 个月增长,增幅19.7%。因此,预计7 月生猪出栏将逐步增长,加上进口猪肉和企业的库存,猪肉供应量会有明显改善,猪价再创新高的可能性不大。
从长期看,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确诊病例还在持续增加,全球经济衰退不可避免,中国第1 季度GDP 下降6.8%,欧盟下降2.7%,美国增长0.7%。但欧盟和美国都是3 月才开始受到影响,第2 季度欧盟和美国的GDP 会出现明显下降。而国外疫情也使得我国进出口受到明显影响,据海关统计,今年前4 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9.07 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下降4.9%。其中,出口4.74 万亿元,下降6.4%;进口4.33 万亿元,下降3.2%;贸易顺差4 157 亿元,减少30.4%。总体来讲,今年乃至明年疫情会对我国经济造成持续冲击,失业率增加,收入水平下降,这会导致肉类消费总体下降,而禽肉对猪肉替代作用会进一步增强,猪肉消费需求总体会下降一个水平。如果后期非洲猪瘟疫情总体平稳,生猪生产将加快恢复,猪价总体将步入下行通道。2022 年甚至会出现过剩情况。
3.1 加强生猪生产安全隐患排查 生猪生产仍面临着非洲猪瘟的威胁,建议开展一次生猪生产安全大检查,对生猪养殖场开展安全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分级管控。对于高风险的养猪场,加强管控并采取必要措施降低风险。
3.2 逐步调整猪肉进口政策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生猪需求下降,缺口在减少,随着猪肉供给的快速恢复,2022 年猪肉供给将出现过剩,应避免国内生产供应正常后,国外猪肉进口带来的冲击。建议提前研究生猪进口政策,能够做到收放自如,真正发挥国外猪肉补充国内市场的作用,同时减少对国内生猪产业的冲击。此外还应关注国外进口猪肉的质量问题。
3.3 加强产销信息监测预警 当前生产和消费均出现较大变化,导致畜产品行情出现较大波动,建议加强对各地生猪产销情况监测调度,及时发布供需信息,促进产销对接。同时强化形势分析研判和预测预警,提前应对可能出现的生产波动。
3.4 健全生猪生产长效机制 生猪生产比较效益低,占用土地资源多,且地方无税收,在养殖污染整治方面投入巨大。而国家对生猪主产区缺乏必要的财政补偿机制,不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建议多渠道建立生猪生产补偿机制。一是应尝试建立省间生产生态补偿机制,从国家层面进行统筹,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净调入省要补偿净调出省财政。二是允许生猪调出大县整合使用国家下拨的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不限用于生猪生产。三是提高税收,鼓励生产大县建立屠宰加工一体化企业,探索养殖环节税收政策,提高县里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