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中国汽车行业飞速发展,国内外汽车厂商通过一系列交易并购活动成功实现“引进来”和“走出去”布局。从2018年开始,中国汽车市场发展趋缓,新四化浪潮开始对传统行业产生冲击,行业边界逐步模糊,新业务和模式不断涌现,并购交易积极推动汽车行业深度变革。近日,普华永道中国发布《汽车行业交易并购回顾及未来趋势展望》,本报摘要刊登,以飨读者。
2020年伊始,新冠疫情对汽车行业的供应链产生冲击,进而催生更多重组整合和行业转型升级的需求。
随着产业政策的放宽、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新商业模式出现等一系列因素作用,未来汽车行业的并购活动将呈现更活跃、更多元、更复杂的特点。预计未来2-3年,跨地域、跨行业、跨功能的大型交易案例将逐渐增多,外资企业将优化中国乃至亚太布局,本土企业将加快国际化步伐,寻求海外市场机会,更多拥有技术和资金的非汽车公司可能加速入局。
新四化促多种形式并购涌现
结合近期热点时事及相关产业开放政策,我们将从新冠疫情影响、合資股比政策开放以及新四化发展三个方面梳理对中国汽车行业交易并购的影响。新冠疫情加速推动汽车行业进入洗牌期。
2020年伊始,新冠疫情肆虐,整车厂商和零部件企业被迫面临一系列问题。
从需求端出发,预计短期新车销售停滞,但由于汽车作为长决策周期刚需产品,大部分需求不会因疫情消失,但会导致购买行为延后。疫情催生了部分人群的首购需求,然而由于第三产业受影响明显,中小企业主及其从业者收入降低,会对增购和复购人群的需求造成抑制。
从供应端出发,湖北及疫情严重区域生产供应短期受阻,由于汽车产业链高度融合,国内外整车厂商及零部件供应商被迫延期复工或停产,造成资金短缺风险。
从销售端出发,疫情冲击导致经销商收入锐减,高额的刚性成本支出和相对滞后的返利发放使经销商资金链面临风险。
综上,短期内疫情导致上下游企业存在经营和现金流压力,投资活动减少。持续的经营压力将促进企业加速合作、重组和整合,剥离不良资产,投资新四化等新领域,加快转型。
合资股比开放推动中国汽车市场并购交易热潮。
2018年5月,国家发改委明确表示,汽车行业合资股比将按车辆类型逐步实行开放,计划2022年全面实现合资股比开放。
对于外资厂商来说,合资股比开放可以促进外资企业调整中国业务布局,通过增资现有合资企业、成立外商独资企业或新合资公司以加强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外资厂商可以借助合资公司优势,积极拓展新能源及新四化相关业务在中国的发展。
对于本土厂商来说,合资股比开放将进一步推动中国企业加强合作及业务重组,以提升中国品牌市场竞争力,加速业务转型。
新四化发展进一步推动跨地域、跨行业、跨职能的兼并重组,促进产业向智慧出行转型。
国内外厂商积极通过交易并购活动实现“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
自1984年大众汽车与上海汽车成立了中国第一家汽车合资公司上海大众以来,中国汽车市场进入合资合作发展期。市场的蓬勃发展为国外整车厂商带来了巨大利润,随着合资股比开放、双积分政策的颁布以及汽车新四化的发展,近年来中外整车厂商开始在新能源领域展开新一轮的合资合作,力争在中国站稳脚跟。
乘用车方面,国外车企早期通过成立汽车生产销售合资公司进行中国市场布局;现在通过设立更多领域的合资企业应对产业政策变化和汽车新四化发展趋势。
商用车方面,合资公司数量明显少于乘用车领域,且缺乏向汽车新四化领域的快速发展。2020年四川现代成为第一家商用车领域的外商独资企业。
与此同时,中国厂商也积极通过海外并购加快拓展全球市场。海外并购不仅可以为中国厂商带来技术优势、提升品牌知名度,也可以依托外方企业积极进入国外市场,实现全球化布局。
吉利汽车作为海外并购的佼佼者,通过一系列并购交易,如100%收购沃尔沃轿车、收购9.69%戴姆勒集团股份及合并重组沃尔沃集团8.2%股份等,重新整合产品线,积极布局全球市场,实现国际化战略。
尽管由于近期一系列监管政策收紧,海外投资略有放缓,但多元化的海外并购活动显示出中国厂商对于海外并购的热情在持续升温。
新四化进一步推动多种形式并购活动涌现,促进汽车产业逐步向智慧出行转型。
从2018年开始,中国汽车行业发展趋缓,传统厂商市场表现迥异,造车新势力不断涌现,新四化浪潮开始对行业产生冲击,一大批与之相关企业出现,传统业务不断整合重组,新业务的合资和收购不断涌现。
互联网公司、造车新势力以及零部件供应商与传统整车厂商在“新四化”领域合作频频:新资本和造车新势力积极收购传统整车厂商以获取利润或生产资质,传统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积极延伸下沉,实现传统业务整合,并购重组浪潮推动汽车行业变革发展。
非汽车公司或加速入局
随着产业政策的放宽、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新商业模式的出现等因素作用,预计未来2-3年中国汽车市场的交易并购活动将呈现出跨地域、跨行业、跨职能和现金流为王的特点。外资企业将优化中国乃至亚太布局,本土企业将加快国际化步伐,寻求海外市场机会,更多拥有技术和资金的非汽车公司或加速入局。
跨地域:跨国战略联盟和交叉持股不断涌现,扩大规模效应、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加速创新转型。
传统企业跨国别并购交易增多、交叉持股现象涌现,以实现更加紧密的利益捆绑及合作,并加快国际化布局,打造跨国联盟,真正实现国际化。中国厂商可以依托合资公司或外资合作伙伴获取更多利润;外资企业可以利用本土厂商在新能源、政府关系等方面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增强竞争力。
跨行业:跨行业投资与合作,实现技术和资源互补,加快汽车新四化和智慧出行发展布局。
近两年是车联网、自动驾驶等新四化相关新合作模式、新发展模式、新体验模式的爆发阶段。大量传统整车厂商、互联网公司、金融公司积极进入该领域,以新的模式推广产品和服务。这一趋势也促进了科技、金融、服务等非汽车企业积极投资汽车相关产业,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加速产业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与整合,共同推动行业升级转型。
跨职能:上下游企业业务拓展,加快在热点领域投资,提升企业的核心价值。
在新四化推动下,传统产业链关系将被打破,上下游企业相互渗透,积极探索新业务,打开新的利润增长点。整车厂商可以向上游投资零部件企业;零部件企业也可向下游延伸与整车厂商共同投资组成合资公司,形成强强联手以巩固未来行业地位。
现金流为王:加速业务剥离和重组,加强现金流管理,应对行业挑战,巩固企业价值。
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遭遇寒冬,不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面临销量下滑,利润降低的局面。加速剥离不良资产、实施业务重组、加大投资核心优质资产,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从而获得良好的财务指标,配合企业转型战略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