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在中国人的信仰中扮演的角色

2020-07-23 10:08白泊涵
锦绣·下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天意信仰历史

摘 要:在几千年文明发展的长河中,没有一个宗教在中国长期居于统治地位,但人民的精神上并未流离失所。从崇奉巫史文化的上古时期,到讲究天意的君主统治时期,再到当代中国,“历史”在人民精神信仰的发展中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就历史与信仰问题展开讨论,探究历史在中国人的信仰中扮演着何种角色。

关键词:历史;信仰;巫史文化;天意

中国人大多没有宗教信仰,却并没有在精神上流离失所,民族也相当稳定团结。很多人不信鬼神之说,一方面受儒家思想的一点影响,“子不语怪力乱神”,对未知事物不予评说。另一方面,中国人从古至今都秉承着“实用主义”的思想,抓在手中的实物才是大多百姓所追求的。于己有利,管是天上哪路神仙都会求上一求,最看重的还是实际获得的东西。如此看来,没有信仰的约束,人可能就不在意所谓的因果循环,业障报应,从而过于跟从欲望。但大多数人还是能够自我约束的,其中儒家的道德观念起到一定作用,还有一些其他宗教观念无形中的影响,比如因果报应等,在华夏民族这里演变成为“天意”,“老天有眼”等类似宗教的感觉,这种信仰没有一个特定的载体,大多情况下寄托于“天”。

“天”是人类未知且无解的一切集合,甚至能掌控人的命运,人们可以把引起喜怒哀乐的所有一切归结于“天”的主宰。“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所以违背天道的都会受到惩罚。此外,还有“教条信仰”和“图腾信仰”。教条信仰是一个人生存理念的基础,如孔子信仰仁,但教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图腾信仰则是以聚落的方式存在的,目的是加强聚落个体的联系。如上古时期部落图腾凤凰、腾蛇,还有华夏民族的龙图腾。中国的信仰是多样的复杂的与西方国家的单一信仰是不同的。

那么“历史”在中国人从古至今的信仰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

“史”字,本义为职事之事,史出于巫。在上古时期,人类的头等大事就是狩猎来获得生存之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首要之事变为了御敌和祭祀,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巫官一手掌握“祀与戎”,也就是左右着“国之大事”。后来由于政教事务的越来越繁杂,巫官已无法包揽所有事务。因此,巫官的职事发生分化,形成众多的职官,其中就包括后来的史官。

许多学者在对历史进行研究的时候,都注意到古代精神世界的形成过程中有一个由巫到史的转换。正如李泽厚先生所说的,中国精神世界就基于“巫史传统”。巫与史所关注的事物看似是神学和史学的冲突,但也有相似性和关联性。从新石器时代到夏商,统治阶级一直借用巫术来回答事关未来或未知无解的问题。甲骨文中有大量关于占卜的记录,这是保留总结占卜经验的一个凭据。此外,长达数千年的巫术最终也没有形成宗教,这也显示着,古人以巫术的灵验经验作为天命的证据,而不是盲目相信一种不容质疑的绝对信仰。李泽厚先生称这种经验主义的理性态度为“实践理性”。基于实践理性的态度,从总结巫术经验转向总结人事经验,从掌握占卜经验的巫转向掌握人事经验的史,也就成为可能了。

中国古代的君主制度非常强大。秦始皇实现大一统,皇帝尊称天子,天意就是通过皇帝来执行,比如天人合一。皇帝就是天的意志,人事就是天命。如果有半点不实,那就是曲解了天意和天命,就是欺天。因此,历史在古代中国所起的作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一种宗教信仰。天的意志通过天象等传到人类社会,再由君权神授的“天子”来执行。史官不仅是记录天子行事的人,而且是传达天意的人——他们如实地记录和解释了天意,人们才能从某种孤立的现象或事件中了解天意。对于后人来说,史官的记录更是他们了解天意的唯一来源。从这个角度来看,史官就类似早期的巫师,或者是宗教中的高级神职人员。

由于害怕不好的记录会给自己的余生或后代带来“恶报”,君主对史官的记录和未来编纂成的历史保持着敬畏。比起虚无缥缈“天谴”,直接受到后人的咒骂,子孙后代受到报应,更能使他们的行为有所约束。如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时,其党羽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祥参史书,找出史上所有太后垂帘听政的美谈。由此可见,即便是慈禧在做“亏心事”之前,也要借来历史来壮胆和正名。这种对于历史的敬畏就像其它宗教对于其神明的敬畏,因此也说明了历史于中国人,其实和宗教有着类似的功能。人们有敬畏感,才能保持言行端正,不肆意妄为。

在当代中国,我们绝大多数汉族人是没有宗教信仰的。有宗教信仰的人遇到难事,基督教徒会寻求上帝保佑,伊斯兰教徒寻求安拉真主保佑,佛教徒求佛祖保佑。而我们中国人除了 “实用主义”地寻求各路神仙 “哪位灵验哪位保佑”之外,说的最多的却是 “老祖宗保佑”。做一件事,先扪心自问是否对得起列祖列宗,而不是先问问自己是否对得起哪路神仙。而“列祖列宗”则是一个家族的历史,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这也是我们中国人更信奉历史的一个佐证。

除此之外,中國人不信永生,但从来都相信精神永存。历史教导人们理性看待过去、现在与未来,要珍惜当下,也可以作为对所处的社会现状的一个久远的、具精神超越性的评判者,使人们及时思考、继续前行。虽然中国人心目中的历史,不像西方神明那样全知全能、至高无上,但也形成了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

信仰就是对某一种主张、主义、宗教或者某个人的信奉和尊敬,以此作为个人行为的指南或榜样。对于中国人来说,历史和文化就是我们的信仰。在崇尚历史价值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历史的庄严本身就是一种信仰,牢记历史、信任历史正是当前社会信仰重建的重要部分。

参考文献

[1]王东.史官文化的演进[J].历史研究,1993,(4)

[2]高勇.我国古代史官和史官文化浅论[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3]赵汀阳.历史、山水及渔樵[J].哲学研究,2018,(1)

[4]葛剑雄.中国古代为什么有重视历史的传统[J].探索与争鸣,2008,(09)

作者简介:

白泊涵,(1994.12-),女,汉族,河南平顶山人,烟台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猜你喜欢
天意信仰历史
信仰
漫画
慈悲
新历史
如果爱有天意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谎言残酷都是泪:19年不与同城妈妈相见
历史上的4月
掌心里的北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