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中乡村治理的困境及优化路径分析

2020-07-23 10:37薛旎
大经贸 2020年5期
关键词:乡村治理乡村振兴战略困境

【摘 要】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乡村有效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构建一条充满活力,和谐有效的乡村治理之路,能更好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现阶段,在乡村治理工作中仍存在多种困境,使治理过程变得复杂困难。对此,为提高乡村治理的效用,满足当前乡村发展需要,应采取改进措施,以为乡村提供更好的治理前景。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治理 困境 社区

乡村振兴战略反映了当代乡村的现实需求,而高效的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保障。乡村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有效的社会治理,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安居乐业、安定团结的社会秩序。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构建有效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推进乡村社会治理创新和转型,提升乡村社会治理能力,既满足国家治理的现实要求,又能够切实维护民众的基本权益。

一、乡村振兴中乡村治理的困境

乡村社会治理的本质是包括政治经济制度、社会文化习俗、政府和其他服务机构的投入及服务能力、自然资源及社会财富的占有状况等在内的社会公共资源在乡村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随着乡村社会的快速变迁,乡村政治基础、经济基础、社会基础发生了深刻变化,相比之下,在不断探索与转型之中的乡村社会治理仍然面临着许多困境,极大制约着乡村的现代化发展。由于近年来农村劳动力的加速流动和城市化率的不断提升,一些偏远和落后的乡村开始出现凋敝和衰落的景象,空心村、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恶化等乡村社会问题日益凸显,乡村社会治理己刻不容缓。

(一)乡村治理观念落后。在以往的乡村治理过程中,多采用传统的乡绅制或家族制,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村民自治,实际行使领导权利的是少数管理者。部分乡村领导集体在这样的治理形式下形成以“人治”管理体系为核心的治理形式,这种治理方式也被村名所认可,在这种治理方式下想要实现乡村法治建设的目标,就更困难了。并且乡村社会治理工作主体单一,使得法治观念难以推行。

(二)乡村基本公共服务不完善。首先,在学有所教方面,财政经费不足、公办民办幼儿园投入差距悬殊、财政投入经费使用不规范、教育服务信息不透明、公众满意度不高、教育资源投入在城乡及校际间的分布不均衡、投入主体过于单一、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大。其次,在病有所医公共服务方面存在城乡投入不均衡、政府监管力度不够、基层医卫信息服务水平低下、医疗健康服务项目少、受众小、覆盖面窄和技术性不足,当农民对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便会产生失望和焦虑的心理,可能引发对政府的消极抵抗情绪。

(三)乡村的传统陋习成为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阻碍。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部分,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保障。在新的社会市场经济下,乡村文明建设受到了经济运行发展过程中负面因素的影响。该类思想意识不仅影响乡村的良好风气,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例如,拜金主义、村干部腐败、利己思想等,除此之外,传统文化中的陋习在部分乡村仍有出现,其封建、老旧的思想对乡村的精神文明建设造成了阻碍。

二、乡村振兴中乡村治理的有效路径

(一)多元协商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而乡村治理涉及乡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诸多领域,要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就必须摒弃传统思维,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创新发展,多元协调,共同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树立正确的治理理念是乡村有效治理的关键。由于乡村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社会结构变化、产生各类矛盾、问题频发导致乡村治理变得越来越复杂,政府单一的治理主体力量薄弱,难以实现有效治理。积极建立以农民为中心的多元治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二)加大财政支持,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加强对普惠性民办学前教育的管理及政策扶持,规范教育经费使用措施、公开透明教育服务信息,优化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提高资源在区域、城乡及校际间的均衡度,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充分利用资源和政策撬动社会资本兴办教育。提升医卫机构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基层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推进医疗联合体共同发展,为人民提供机会均等且标准化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保险服务,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治理工作的同时中,也要加强对村民思想文化方面的教育,让村民成为文明道德、守法的合格公民,帮助其面对不良的社会风气时,仍能保持自身良好的思想品德。对此,相关部门机构应加强对村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定期进行相关方面的宣讲教育活动。同时,村干部选举要改变过去自上而下由“上级少数人确定少数候选人,在少数候选人中选人”的做法。注重培养和选拔大学毕业生、民营企业主、返乡务工人员、退伍军人等新生代村干部,以改变目前村干部学历偏低、年龄偏老等难以适应新形势的现状。

乡村治理涉及到乡村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关系到农村未来的发展和前途。只有在正确的治理框架内,建立有效的治理模式,选择合理的治理路径,才能使乡村治理合理有效。

【参考文献】

[1] 丁静.乡村振兴视阈下的乡村治理问题研究[J].延边党校学报,2020,36(03):62-66.

[2] 马军.乡村振兴中乡村社会治理的困境及规避策略分析[J].农家參谋,2020(17):218+220.

[3] 杨新荣,杨勇军,黄大乾.乡村社会治理的框架、模式与路径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9(08):19-29.

[4] 周庆智.乡村社会关系重构、治理体制改革与乡村振兴--论乡村振兴的社会改革意义[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9,56(06):23-31+158.

[5] 郑会霞.构建乡村社会治理体系的意义、困境及对策[J].学习论坛,2018(12):87-92.

作者简介:薛旎(1997—),女,汉族,甘肃靖远县人,研究生,公共管理学硕士,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方向: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乡村治理乡村振兴战略困境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