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家长开展幼儿性别角色双性化 教育的实践研究

2020-07-23 07:15吴蕾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0年6期
关键词:性别角色玩具男孩

吴蕾

一、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的价值

(一)幼儿期是性别角色发展关键期

儿童性别角色的形成是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指儿童形成性别认同,获得社会文化所认同的该性别的成员应具有的动机、价值观以及行为方式的过程。

根据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的研究,儿童在2~7岁之间性别角色的形成经过三个阶段:(1)性别认定——儿童开始了解自己是女孩还是男孩,同时也知道别人的性别;(2)性别稳定——儿童认识到一个人的性别不会改变,如知道现在自己是男孩,长大了就不能当妈妈,只能是一个男人;(3)性别的一致性——儿童一方面认识到性别不能随自己的意愿改变,另一方面也自愿接纳自己的性别,使自己的行为表现与性别一致。通过此研究可以看出,幼儿时期是性别角色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关于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理论研究也表明,幼儿时期(3~6岁)是性别角色发展的关键时期。

(二)新时代背景下幼儿性别角色塑造问题日益凸显

当今社会对男女幼儿的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根据当前的调查研究发现,在幼兒心理行为中普遍存在着软弱娇嫩的现象,不仅女孩多柔少刚,男孩也往往满口“姑娘腔”,表现出唯唯诺诺,循规蹈矩,怕苦怕难,独立性差,性格中缺乏应有的强度和硬度。幼儿的这些性格特征很难适应竞争意识越来越强的社会。当然,造成幼儿心理“女性化”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幼儿本身,而在于他们所接受的早期教育,在于成人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幼儿生活在一种成人全方位保护和照料的环境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这样的温室中幼儿的性别角色逐渐“女性化”也是必然的。

(三)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有助于幼儿性别角色的形成

双性化是一种综合的人格类型,鼓励幼儿在保留自身性别优势的同时,也能吸取异性的兴趣爱好、能力需要、性格等。在这类人身上,同时具备男性与女性的兴趣、能力和爱好,集男性与女性人格个性之长,从而形成幼儿理想的心理性别角色。这类人适应能力强,并能在各种情况下取得成功。从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要求来看,现代社会中理想的性别模式是双性化。

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科技的进步,幼儿生活中接触的电视、新媒体和电子产品越来越多,随之带来的性启蒙时间日趋缩短,因此,在进行早期教育时,采用双性化视角进行幼儿性别角色的教育至关重要。在幼儿园中,基于双性化视角进行幼儿性别角色教育更有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幼儿形成正确的性别观念。

二、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家长层面存在的问题

我园通过调查发现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在家长层面存在如下问题:

(一)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存在矛盾

家长在填写调查表时,表示能够认同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理念,但是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仍不能坚持这样的理念。部分家长甚至存在性别角色教育观念刻板、缺乏性别角色教育意识的表现。有研究者发现,父母在孩子20~24个月时就以不同的方式对待男孩与女孩。他们通常鼓励女孩学习跳舞、打扮、玩洋娃娃等行为,但不鼓励她们跑跑跳跳;对于男孩,父母则鼓励他们玩积木与卡车,但不鼓励他们玩洋娃娃和表现出求助行为。可以说,受各种文化的影响,尽管父母受到幼儿园影响,已经意识到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对于幼儿发展的益处,但是他们并未真正内化这些理念。

(二)教育行为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这个问题与前面问题相似,家长看似已经接受了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也想在生活中进行实践。但是由于自身从小未接受过这样的教育形式,后期也缺乏相关的教育支持,使得家长在实施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时,显得孤立无援。家长由于从小到大都是接受传统的单性化教育,因此在具体实施双性化教育时常常走偏,不懂得在引导幼儿发挥自身性格优势的同时,也要学习他人身上好的个性品质。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最后还是回到了传统的单性化教育老路上来。

三、引领家长开展幼儿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的策略

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需要家园进行合作才能事半功倍。家长在此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和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比幼儿园还要重要。为了帮助家长更好地开展幼儿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性别意识,幼儿园采取了多项支持策略:

(一)采用“绘本推荐式”,打破传统的性别角色期待

“绘本推荐式”是指通过绘本推荐,引导家长根据幼儿实际进行借阅的一种指导模式。该模式不但有利于亲子阅读的开展,让家长尊重幼儿、了解幼儿,更有利于加强家长的性别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育提倡女生阅读《白雪公主》《灰姑娘》《睡美人》等书籍,而让男生阅读《最恐怖的男孩》《大冒险》等书籍,这就对男孩和女孩造成了精神束缚,不利于幼儿建立平衡、多元的男女性别形象。经过师幼与家长的共同筛选,幼儿园在阅读区投放了《花木兰》《疯狂动物城》《我爸爸》《居里夫人》《我是霸王龙》《祝你生日快乐》《鲸鲨》《向日葵男孩》等书籍,帮助幼儿形成多元化的性别角色认识(见表1)。

(二)采用“问题指导式”,修正家长的教育行为

“问题指导式”是指搜集家长在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上遇到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分析的指导方式。对于共性问题采用“家长沙龙”“讲座互动”的方式,对于个性问题采用“个别指导”“示范演示”等方式(见表2)。

(三)采用“经验分享式”,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

“经验分享式”是指定期预约性别角色发展较好的家长来园内进行经验交流。该模式能让家长以“教养方式交流”的形式生动地把经验传递给其他家长,使其获得育儿心得、育儿经验。

“性别角色塑造”案例:

每月一次的家长育儿沙龙又开始了,这次轮到了可可妈妈。她先以“玩具总动员”的话题导入,请女孩的家长说说一般会买哪些玩具,又请男孩的家长介绍一下玩具的选择与购买。

圆圆的妈妈说:“圆圆从小就喜欢各种娃娃,所以一开始家里的娃娃最多。可是,上次听了双性化教育的讲座,跟我以前的教育方式很不一样。所以我就试着让安静的圆圆自己挑选玩具,发现她也很喜欢玩暴力飞车和陀螺。”齐齐的爸爸说:“我一开始就觉得男孩还是要玩些车啊、枪啊之类的玩具,所以每次买东西我都会问他这次选一个什么款式的车(枪)。有一次,孩子和我说他有点想买个娃娃,我还生气了。现在我能接受了,而且我觉得他比以前快乐了一点,好像也细心了一些。”玲玲的妈妈接着说:“是的,我觉得家里的玩具种类比以前丰富了,玲玲和男生、女生都能玩得很开心。”

可可妈妈:“以前选择玩具的时候会觉得玩具也是分男女的,所以家里的玩具很单一,孩子选择朋友也是和自己性格差不多的男孩。现在,我觉得家里的玩具种类更多元了,可可的朋友也有各种性格,并且男孩女孩都有,真好。”

通过以上的改变,幼儿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观念开始深入家长的心中。家长开始从玩具的选择、朋友的选择上给予幼儿支持,鼓励幼儿的双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丽琴.性别角色行为的形成及其社会适应[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5) :136-139.

[2] 弗洛伊德.性欲三论[M].赵蕾,宋景堂,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0:79.

[3] 吴卫东.双性化视角的幼儿性别角色教育[J].教育探索,2011,(6) :21-22.

[4] 郑莉,杨梦莹.双性化研究综述[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1,(10):47-51.

[5] 余小芳.性别角色的鉴定及其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4.

[6] 洛圆博.体育游戏发展幼儿性别角色能力的实验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13.

[7] 于晓晴.性别角色发展的生物學理论及其对学前教育的启示[J].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1,(4):42-46.

[8] 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41.

[9] 郑新蓉.性别与教育[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90-91.

[10] 林永海.幼儿教育心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4.

[11] 张付庆, 钱文.3-6 岁儿童性别恒常性发展与性别角色偏好的实验研究[J].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8,(6):44-48.

[12] 李曙光,郑艳.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性别双性化发展影响的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3):99-102.

[13] 李少梅,段淑君.角色游戏与幼儿性别角色的发展[J].学前课程研究,2008,(9) .

[14] 李晔.因“性”施教,培养集两性有点于一身的儿童——西安交通大学幼儿园性别角色教育调查报告[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 2003,(6):84-88.

猜你喜欢
性别角色玩具男孩
亲爱的“老男孩”
英国拟禁广告中做家务都是女性
平衡玩具
差不多男孩
丢失的玩具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影响幼儿性别角色认知发展水平的因素
当前幼儿社会性发展新现象
女大学生性别角色冲突现象调查与对策
瓶中妖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