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皓明 陈玲娟
摘 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广东继改革开放以来又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但目前广东民办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无法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求相适应。广东民办高校需要更加重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提供更广阔的创新创业实训平台,以一系列措施改进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抓住时代机遇,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紧接着,7月份广东省就出台了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需要大量创新项目与创新人才,对于青年大学生是一个极大的机遇。广东省教育厅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广东民办高校已超50所,并且绝大部分民办高校位于大湾区内,在校人数占全省高校人数比超30%。可以说,广东省民办高校是广东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上,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目前广东省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一些弊端,不适应大湾区建设要求。本研究将探讨广东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广东省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行模式。
1 广东民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学校和学生重视度不够
近年来,广东省各民办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但显然重视度还不够,很多民办高校只对低年级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课程考核方式为考察,只有8个学时、两个学分。每年按国家、广东省文件要求,开展创新创业比赛,召开一两次培训讲座,除此之外,很少再有针对开创性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对待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也不够,对待学校的创新创业课程多半是应付,很多学生对待这门课程不认真,上完课并不觉得学到了什么,也不认为对自己有帮助。
1.2 缺少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目前,广东省民办高校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但只有一门公共必修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授的内容还经常和“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规划”重复,很少有创新创业教育的公共选修课、专业必修课等进行补充。即使有,课程之间相对独立,缺乏内部联系,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常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混淆,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活动之间难以形成体系。
1.3 创新创业教育方式落后
创新创业教育方式仍然停留在传统讲授模式,对增加学生的创业知识是有效的,但对学生的创新意识是难有启发的。课堂设计不新颖,教授知识陈旧,跟不上时代,缺乏互动,课堂气氛沉闷,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4 缺少高水平授课教师
在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授课队伍单一,任课老师大多都是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以及班级辅导员,虽然都会培训,但培训课时不长,培训结果难以量化,年龄结构年轻化,少有创业经验,甚至连就业经验都很少,对创新创业教育普遍缺乏思考,能带动学生、指导学生、激发学生的高水平授课老师数量极少。
2 广东省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讨
2.1 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
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服务区域经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是时代的号召,也是高校不容推卸的重要使命。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增加其创业的可能性,是高校必须做到并且做好的。广东省民办高校处于粤港澳大湾区,应高度重视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努力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培养高水平创业团队,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丰富资源与优越条件,促进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2.2 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在国家的号召下,多数高等院校已经建成创新创业学院,并开设了相关的基础课程。但是创新创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对相关专业知识的需求复杂多样,在实践中,高等院校可能在各个学院、专业设置了相关课程,但课程之间的整合性不强,有些课程甚至重复,而创新创业所需的专业课程又没能兼顾起来,造成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整合度不够,覆盖不全。因此,逻辑化、系统化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在实践中,要以目标导向,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设置,实现多学科、多专业交叉融合的课程资源共建共享。
2.3 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创新创业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高要求的行为。人们常说“创业九死一生”,表明了创新创业的高风险性。但是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目标不能仅放在完成项目上,还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为主。如果学生有创新创业意识,将来在社会工作和学习过程中就具备抓住创业机会的能力,这一点反而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2.4 提供更广阔的创新创业实训平台
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覆盖广、形式多种多样的实践平台来满足不同项目的实践需求。高等院校往往受到实际情况的约束,提供给在校学生的实践平台有限。学校除了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创新创业论坛、讲座等活动外,更重要的是汇集各种资源,建设各种实践平台。学校可以联合地方或企业,建设商业孵化器、创新创业实训室等平台。
粤港湾地区一体化的发展给广东省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高等院校要系统地设计配套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从师资、课程设计到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系统的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为大湾区建设提供创新创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杜娟,刘晓艳.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广东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优化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23):1-2.
[2]侯伟强,吴春萍.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合作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9(24):1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