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昀
【摘 要】 面对小学语文的知识教学过程,教师应以教学创新为任务,着重突出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在不断尝试与训练中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对于作文教学来说,教师应围绕学生的思维去进行教学建构,提高小学生对作文的理解与认知,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整体上,教师应进行有效引导,在创新中优化作文教学过程。
【关键词】 小学;作文;创新教育
作文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成部分,其表现直接反映出学生在语言积累的多少与学习能力的强弱。因而,教师对作文教学始终保持着相当高的关注度,并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下,旧的措施已经很难再收到好的效果。对此,教师应该积极求变,通过教学创新去改变学生的作文学习方式,让小学生乐于作文。另外,教学需借助不同的创新手段,让学生从思维层面理解写作本身,使其能够在作文中自由进行地表达,学会运用写作技巧去凸显对应的表达效果。本文从教学创新的策略角度去进行讨论,根据学生的情况去选择教学的方式,具体如下。
一、增强情感训练,加深思想认识
小学生的思想较为不成熟,教师应针对这一特点来展开作文教学,通过多层次的阅读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的途中,阅读的引导是相当有必要的,教师需要通过趣味化的阅读内容,来提高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从阅读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领会关于情感的表达。此外,教师还可以特地摘录一些关于情感的片段,给学生展开专项情感训练,让学生学习片段中关于情感表达的内容,将其加入到自身作文的表述中。
如,在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习作训练中,教师就应该与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做一个对比,采用相关的阅读材料,使学生透过各种各样的节日活动来品味其中的人文情感。从庙会中的舞龙舞狮,到端午节的赛龙舟,从中秋的赏月,到清明的祭祖,在节日展示下,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其中存在的丰富情感,在阅读材料或者各种视频中,使学生能够发自内心地理解人们脸上的笑容或者悲伤,透过人物动作去分析其中的情感。这样,小学生在进行写作时能够从情感的角度进行分析,学会去观察人物活动所表现出的心理状态,切实提高作文教学效果。
二、拓展写作形式,发展学生思维
小学阶段的作文大多与记叙文相关,在长期的写作训练下,甚至已经有学生看到作文的第一反应就是怎样采取记叙文的方式去写作,这促使学生产生了固有思维,大大局限了学生在思路上的活络想法。对于同一主题材料或者某一特定主题,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记叙文、散文、简报、新闻等方面去进行叙述,使学生明白不同写作形式的风格特点与表达效果,通过尝试帮助学生建立关于写作形式的大致印象。
如,教师可以“校园的雪”一题来让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写作,首先是新闻方面:“今天早上大约七点校园内下了一场罕见的雪,气温下降到了四五摄氏度,相比于同年时期温差较大。”在散文方面可以这样:“早晨,校园内开始下起了纷纷扬扬的雪,同学们都在操场上张望着,等待雪花落在手心里,便开始欢呼雀跃起来。”在不同的写作形式下,多变的风格能够带给学生崭新的写作体验,学生能够在写作中挖掘到更大的乐趣,并逐渐学会对不同的写作模式与写作题材进行分析,寻找合适的创作角度,从而借助写作思维进一步突出作文的表达效果。
在这一方面,小学教师应加入创新的元素,从更多的写作模式中挖掘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写作思路,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形式去作文,让学生能够形成对题材写作的自主判断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特点。
三、辅助生活教学,万物皆可成文
常言道,作文源于生活,文字在某种意义上也不过是人的所见所感的综合罢了。教师就可以从这一角度来展开作文教学,在生活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作文观念,挖掘学生在写作上的天赋。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与感悟,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在教学中使学生发现生活的美。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周期性的作文布置中以生活中的平常事物为描写对象,这周是椅子,下周是茶杯,促使学生在对事物的观察中培养出独到的眼光,学会去理解平常事物的“不平凡”之处。
如,在例行的写作课程上,教师可以随意指定作文题目,比方说学生自己的桌子,让学生去细致地观察与作文。有的孩子发现了自己以前留下、还未被磨去的刻痕,有的孩子发现了桌边翘起的木片,有的孩子发现了木头的纹理,有的孩子发现了水性笔的墨印。在观察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让他们讲讲自己与课桌的故事,讲讲自身对课桌上其他痕迹的猜测,讲讲课桌未来可能的主人等。这样,学生学会了用不同的角度去进行分析事物的特征,极大地增强了写作方面的表现能力。
整体上,教师需要让学生去尽力寻找生活中的闪光点,在热爱生活与发现美的过程中将自身的观点整理成文,并在日常的訓练督促下形成写作与观察的习惯,有力地改变学生的习作态度。
总之,小学作文教学需要教师做出一定的创新,结合学生的实际去选择教学方案,提高小学生参与写作的积极性。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小学生勇于刻画自己的灵感,对作文表达抱以更大的热情,从而在写作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逐渐形成表达习惯,获得良好的语文知识能力基础,进而促进学生个人的后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雪琛.论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0(02).
[2]吴雪玲.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与方法创新[J].甘肃教育,20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