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笑宇 付延
为践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科技部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于2015年共同组织实施了中国-加纳/赞比亚可再生能源技术转移南南合作项目(以下简称“中非项目”)。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作为中非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中国方面任务的组织和落实。该项目由丹麦政府出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牵头,中国、加纳、赞比亚三国政府联合实施,经过近5年的顺利推进,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于2019年底顺利结题。中国和赞比亚、加纳间的可再生能源技术转移合作,增强了中国南南合作能力,促进了中国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提升了加纳、赞比亚电力供应水平和可再生能源技术使用能力。
作为联合国三角合作的旗舰项目,中非项目打造了前期充分调研、中期长效沟通、后期经验交流、强化政策对接、注重成果运用的“一揽子”合作模式,成为联合国框架下以需求为导向的南南合作新型三角模式典范,并入选第二次联合国南南合作高级别会议“中国与联合国南南合作40周年成果展”、联合国“南南合作与三角合作优秀实践”。作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该项目主动创新,积极探索新型南南合作模式,其成功经验为深入推动国际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
平台搭建:打造南南合作新模式
中非项目开展的平台机制建设工作在新型南南合作中具有示范作用,通过务实合作的专业平台,极大提升了南南合作的针对性和执行力。
“北南南”新型三角南南合作模式,有别于传统的南北、南南合作。中非项目的“北南南”三角合作是由发达国家(丹麦)提供资金支持,技术相对成熟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向技术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加纳、赞比亚)进行技术转移的新型合作模式。传统南北、南南合作存在北方发达国家技术难以匹配南方国家实际需求的问题,往往导致技术转移落地困难,且受南方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制约,项目运行稳定性难以保证。而在“北南南”合作中,南方国家相似的发展经历有助于技术转移更加因地制宜地推进,同时,北方国家稳定的资金支持为合作打下了良好的经济基础,为项目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建立项目指导委员会长效机制。在中非项目启动初期,逐步建立了高效规范的管理机制,包括UNDP、丹麦及执行方在内的全球指导委员会;中国、加纳、赞比亚分别组建国别指导委员会。项目执行期内,每年度由UNDP驻华代表处和各国别执行方分别主持召开全球指导委员会会议和各国别指导委员会会议,总结年度成果,审议工作计划,为各项任务顺利开展提供指导意见。
搭建联合国框架下的南南合作新平台。2019年9月12日,经科技部批准,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和UNDP在北京联合组建了“技术转移南南合作中心”(以下简称“南南中心”)。作为中非项目重要成果,南南中心旨在搭建技術转移平台和数据库,精准对接技术需求与供给,建设技术转移领域南南合作的智库和“一带一路”沿线技术示范与推广枢纽,通过开展知识分享、培训交流和技术示范等活动,促进更多发展中国家共享技术创新发展经验。
政策对接:促进南南合作战略互联互通
为更好地支持产业与技术的发展,中非项目注重国家间政策互联互通,这是一国技术和经验在另一国顺利转移和吸收的重要保障。
编制《加纳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2018-2030)》,强化顶层设计。通过借鉴中国五年规划政策,中方专家协助加纳伙伴编制了加纳第一部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中长期规划。该规划以提升加纳可再生能源研究、生产和服务的能力为愿景,以实现促进经济增长、改善社会生活和尽量减少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为目的,基于加纳能源供需现状及政策制度框架,结合当地商业环境,制定了八类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目标与行动方案。该规划已通过加纳国会审议,填补了加纳可再生能源领域中长期规划的空白,在顶层设计中贯彻了加纳接受可再生能源技术转移作为其未来能源发展重要路径的理念。
编制《中国-加纳可再生能源技术转移路线图》,实施政策对接。中方专家从当地文化、技术、市场、监管框架等角度分析了加纳可再生能源发展需求。围绕《加纳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2018-2030)》中设置的加纳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组织中方专家针对加纳制定了包含具体行动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可再生能源技术转移路线图,对包括两国政府及国际机构在内的利益相关方提出了具体建议。积极构建多层次的政府间宏观政策对接,深化利益融合,促进政治互信,共同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为务实合作及大型项目实施提供政策支持,有力推动了双边可再生能源产业共同发展。
技术示范:探索南南合作新理念
时代变化呼唤南南合作创新发展,国际新格局推动南南合作新模式诞生。中非项目顺应时代需求,积极探索新路径,为技术落地并长期有效运行打下坚实基础,提供了生动的示范。
中非项目可再生能源技术征集和筛选在技术转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技术征集前期,项目组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了需求调研,包括实地考察、专家研讨、问卷调查等,并对适用技术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系统梳理了不同技术的转移优势、存在障碍及适宜程度,并形成《可再生能源技术转移手册(中英文)》,打造了发展中国家可再生能源适用技术库,助力因地制宜地开展技术对接,提升清洁、高效、可持续的能源供给,有利于转移技术发挥长效作用。
技术转移对接会为促进技术转移合作、加强贸易和商务对接打下基础。项目实施期间,连续举办多届中非可再生能源技术转移交流会,来自中国、加纳、赞比亚等国家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相关方实地走访了解了可再生能源代表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企业,对技术发展现状、技术转移挑战及应对等方面开展了交流研讨,增进各方互信。例如,中方技术专家与设备供应商经过实地考察发现,中国现有清洁能源炉具和加纳椭圆形锅底的传统炊事壶规格不匹配,中方根据加纳当地传统炊事工具形状,调整炉具设计,使单一炉具可以同时满足当地人对于炊事和取暖的要求,为技术转移的最后落地解决了实际难题。
能力建设:构建南南合作软环境
中非项目积极构建南南合作技术转移软环境,加强双方能力建设,保障项目长期有效运行,助力合作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绿色低碳发展的目标。
开展多方交流互访,传授理论与实践经验。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多次组织国际小水电中心等专家前往赞比亚开展短期交流和电站选址技术指导。赞比亚国家电力公司、赞比亚矿业部、赞比亚能源与水利发展部及UNDP等分别选派代表与中方专家共同开展项目实地选址工作,推动赞比亚开展小水电预可研和工作能力建设活动,成效显著。
高质量的技术培训是南南合作成果本土化的关键因素。2016年10月,中非可再生能源技术转移交流对接会分别在成都、北京和重庆三地举行。通过政策对接、技术分享等环节,非方需求得到充分表达。对接会还深入企业,使非方伙伴更加直接地学习有关技术转移的企业管理模式和生产理念。这种新颖的对接交流模式极大地提高了中非双方对可再生能源相关技术发展程度的认知,促进了可再生能源技术在非洲的应用与发展。2019年10月,“科技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 国际培训班作为落实《科技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谅解备忘录》的具体举措,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交流和分享科技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经验提供了有效平台。培训班通过课堂讲授和实地考察等相结合的方式,围绕创新融资、知识产权、SDGs创新路线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等多个议题举办了近20场专题活动,与发展中国家伙伴全方位分享了创新示范区建设的理念、方法和经验。
作为南南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再生能源技术转移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联合国框架下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已悄然形成。科技部与UNDP联合实施的中非项目极大地促进了合作国家可再生能源技术普及、应用和推广,为南南合作技术转移和气候治理国际合作树立了典范。依托技术转移南南合作中心,中非项目经验和模式正在其他非洲国家以及斯里兰卡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推广,助力我国引领和引导国际气候治理、践行负责任大国担当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愿景。同时,该项目的成功实施,提升了我国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为推动南南合作下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落实《巴黎协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作者单位: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技术转移南南合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