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于无声处,育人于无形中

2020-07-23 22:00冯晗于子敬
写真地理 2020年9期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课堂教学

冯晗 于子敬

摘 要: 来华留学生作为理解、学习和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人群,可通过课堂教学为媒介,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这对来华留学生消除跨文化交际障碍,提高对学校、对中国的文化认同,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将以一个典型精读课教案作为切入点,探索课堂传统文化传播新方法。

关键词: 来华留学生;传统文化传播;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33(2020)09-0268-02

1 汉语课堂教案呈现

对外汉语精读课教学教案《赛龙舟》

教学对象:三年级来华留学生(孟加拉籍)。

教材:《标准中文·双语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数量词的用法。

2.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量词的用法(注:学生量词基础较弱)。

教学时间:2课时(适用于两节课连上)

班级规模:17个留学生

教学环节:

1.1 复习

(1)听写并反馈:

春联、福字、过年、歌颂、勤劳、祝贺、不仅

(2)提问:

(a)什么时候,中国人会贴春联、赏花灯?(全班回答)

(b)你来到学院以后是怎么过春节的?(随机提问)

(c)谁知道今天是5月几号?(随机提问)马上要过什么传统节日呢?(导入新课)

1.2 情景会话

(会话内容是预设情景,如有变动需随机应变,灵活掌握)。

“端午節”(板书)。

李老师:我们都知道,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大家贴春联、写福字、抢红包。

那么,谁知道端午节要举行什么活动呢?

阿雷:好像是一个坐船的比赛啊!

阿合:还有“包粽子”。老师说明天要送粽子到厨房来吃。

塔赫米:粽子好吃吗?

阿合:好吃。前天有咱们学校的中国朋友买粽子给我们吃,一会给你尝尝就知道了。

爱莉:李老师,你可以跟我们讲讲为什么要在端午节吃粽子吗?

李老师:好。说起“吃粽子”、“赛龙舟”,跟一位古代著名的诗人有关——他就是写下《离骚》的屈原。

传说,在战国时期楚、秦两国争霸之际,屈原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的诬陷,被楚王免去了左徒之职。之后,他又被流放。在流放期间,秦国攻破了楚国。面对国家破碎,屈原悲愤交集,于五月五日在湖南省的汨罗江投入滚滚激流中自杀报国。人们为了保护屈原的身体,划龙舟去驱散江中的鱼怪,又把粽子等食物投入江中让鱼怪吃饱而不去伤害屈原。从此,每年中国农历五月初五便成为人民纪念屈原的日子。

1.3 生字和词

(1)拆解生字的部首、笔画数和组合(要求师生互动)。

(板书)

舟、隐、威、旗、哨、伏、竞、燃、助、阔

(2)组词

(板书)

(龙)舟隐(约)威(武)(红)旗

哨(子)(起)伏竞(赛)

1.4 量词

(1)量词分类

A.表示人或事物的计量单位的是物量词,又称名量词。

如:支、个、等等。

B.表示动作行为的计量单位的是动量词。

如:次、回、趟、阵、顿、遍等等。

(2)量词运用(挑选学生并在黑板现场展现练习)

(板书)

一条(龙船)一朵(浪花)

一幅(图画)一架(飞机)

…………

(注:括号里面的词是参考答案)

1.5 课文

(1)老师示范朗读,板书提示词。

(2)分读。

检查学生的课文朗读,纠正发音。

(3)复述课文。

1.6 作业

(1)书面作业:

完成练习册第14课练习。

(2)预习新课:《每逢佳节倍思亲》

2 教学对象、授课背景介绍

教学对象特点:本案例教案应用于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留学生,学生的母语是孟加拉语,英语是其第二语言,汉语水平是中级,即大多数已经达到四级汉语水平。从本教案可以反映出的学生特点是:学生对量词的掌握程度不高,因此,量词需重点讲解。

课前准备:留学生在前一课学习了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内容,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性质、活动等已有一定的了解,下一课接触“中秋节”,本课主要介绍的文化内容是“端午节”。

授课时间背景:五月中旬,端午节即将到来。

3 案例描述

该案例属于中级汉语精读课,以语言点的学习为最主要的内容。因此,文化知识的学习效果并不考虑在教学目标之内,而是渗透于学习内容和词汇当中。节日文化的介绍是重点,因为端午节作为民间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它反映出中国人热爱故土(屈原投江的故事),消灾驱邪(食用粽子的功效),敬畏自然(向真向善)和自强不息(赛龙舟力争上游)的精神。本教案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文化因素的体现充分,展现自然,语言点所承载的意义教学可巧妙融入于文化知识中。

4 结合理论分析案例及结论

从本教案将文化知识渗透于教学内容衔接、语言点和语言技能训练的安排上看,说明教师对文化教学的地位把握准确,即语言为先,文化辅助。本节课与上下两节收尾相顾,承前启后,因此在复习、导入时可以用“中国传统节日”这一角度来贯穿。这种安排较为合理。

而不足之处在于:首先,文化内容呈现的重点部分有大量古语词,而古语词涉及过多信息量,词义本身讲解是难点。其次,量词的教学和练习上可以适量摄入一些能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的词。中华文化是形象性、审美性极强的浪漫主义文化,汉语量词和名词、动词的搭配就非常讲究具象思维的运用。

第三,练习强化是词汇记忆非常关键的环节,練习的设计更不能脱离文化角度,而教案中显然与文化角度相脱节,完全可以将传统文化内容介入到练习中。

5 提出优化建议

5.1 更改词汇呈现方式,打破文化障碍,加深文化理解

具有较大文化差异的词汇不能在课堂上生搬硬套,造成理解障碍,尤其是具有时代特点的古语词。如不要点出“左徒”、“上官大夫”、“流放”等古语词,而是用现代较为通用的“被楚王免去了官职”、“遭到坏人的诬陷”、“被赶到边疆”等,其二可以在通俗化的基础上增加更容易接受的叙述方式,如播放动画、影视来进行呈现。

5.2 趁热打铁,打造浓厚文化氛围

应加入一些文化气氛浓厚的量词教学及练习,趁热打铁,使学生体验到浓厚的中国“具象化”艺术特点的元素,如“一轮明月”、“一抹红云”、“一腔热血”等等,有助于学生理解具有浓厚文化特色的量词。

5.3 巧用比较法,探索文化学习兴趣点

既然是一堂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课,那么在设计复习和预习时可扩展一些文化知识。这堂课的导入使用了“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学生知道端午节的内容后就可以让学生对两个节日进行比较,发现两者的不同。预习环节也可加入中秋节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比较和发现,提高文化学习兴趣。

结束语:课堂教学是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最佳契机,通过老师合理地对课堂教学加以安排,不仅让学生理解文化,更突出文化魅力产生宣传效果,这是一门高超的技术,也是艺术。其实要解释和宣传好文化,关键在于方法——润物于无声处,育人于无形中的呈现方式是其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 《标准中文·双语版(第二级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1.

[2] 孙世娟.一带一路”背景下留学生汉语教学优化探析[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5):146-148.

[3] 马序.国际留学生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教学[J].智库时代,2019(07):177-178.

[4] 刘婷,沈蓉,叶昕媛.“一带一路”背景下来华留学生汉语教学改革思考[J].教育文化论文,2019(06):73-76.

[5] 杨文进.留学生汉语教学之轻声教学策略研究[J].智库时代,2019(04):203+205.

[6] 张航.“一带一路”背景下来华留学生汉语教学策略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8(11):91-92+95.

猜你喜欢
来华留学生课堂教学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全英文授课临床本科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全英文授课医学本科留学生防御方式调查分析
来华留学生中国古典舞蹈文化教学初探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