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诺
摘 要:中国汉字的起源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不断发展演变至今印刷字体,本文从中国书法汉字的演变作为入手点,分析汉字与平面设计的特点,研究中国汉字与平面设计的关系,使平面设计更具民族特色,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关键词:汉字;设计;民族
一、中国书法汉字的演变
甲骨文,通常被称为龟甲文、龟甲兽骨文、契文,是用刀刻在龟甲或者动物的肩胛骨上面的文字,一般都是从图像演变而来的象形文字。在古代,甲骨文常被用于记录占卜事项,因此称之为“卜辞”“记事辞”,因为甲骨文是用刀刻而成的,以至于刻出的笔画粗细不等,结构相对生硬,方笔居多,更多突出甲骨文的趣味性。
金文,指的是铸造在殷商与周朝青铜器上的铭文,也被称之为钟鼎文或青铜器铭文。古代的青铜器一般会出现在较为隆重的场合,如赐命、盟约、征战等活动,致使青铜器造型古朴而庄重,青铜器上的铭文也与其器物相对应,符合青铜器本身的格调。其字体比甲骨文变化更丰富,笔画分布略为整齐。
篆书,即分为大篆和小篆,是汉字书体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大篆所指石鼓文和金文等流行于周代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字体总称。小篆由大篆演变而成,是由秦朝丞相李斯等人所规范整理的标准字体,小篆的字体笔画珠圆玉润,并粗细统一。但是由于篆书不太易于书写表现,不能适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历史发展,随之,出现了隶书。
隶书,是汉字中最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风格,为秦书八体之一。隶书主要分为秦隶和汉隶,秦隶是隶书的早期形式,汉隶则是隶书的成熟字体。隶书字体形状多呈现宽扁的形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的书写特征。
楷书,又被称之为:真书、正书、今隶。《辞海》中对楷书的解释说到“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做楷模”。楷书常是以标准字体立足于世,又具备古隶方正、章草简练的艺术特征,一直备受世人的青睐。从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的碑帖作品中,可以感受到楷书的规范、大气、稳重的书写美感。
草书,被称之为今草、破草,是由篆书、隶书等多种书体演变而来。常被世人成为“一笔书”,有线条简练、用笔豪放不收拘束的特征,书写速度快,但是辨识度很低。
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是在楷书的基础上起源发展。楷书的书写速度慢,草书又难于辨认,实用性不足的特点,于是出现了行书。行书的表现流畅多变、即可提升书写速度,而被世人广泛运用。
中国的汉字基本由此几种书体演变而成。当文字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向着新的方向发展,随之,印刷体的出现。人们为了生活的快捷方便,并且使汉字能够满足印刷书刊和张贴告示的需要,能规范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阅读和视觉习惯,出现了工整规范的字体——宋体,字体横平竖直,易于辨认,也成为当时印刷刊物的主要字体。
二、汉字与平面设计的关系
中国的汉字最初来源于世间万事万物的基本图像与图形,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汉字由最初的基本图像转变为抽象图形,以致于汉字既保留原始的形态美,又具有汉字造型的艺术美感。中国汉字是世界上最具有特色的璀璨的文化瑰宝,也是唯一一个能将汉字作为艺术表现形式的国家,它完美的将汉字的结构排列主次分明、对称统一特点表现出来,并具有一定的视觉审美特性。
平面设计,所指的是在二维空间的范畴,涵盖各种丰富的设计元素和搭配,如:版式设计、书籍装帧、海报设计等等,也就是视觉传达信息。平面设计归属于现代艺术设计整个大体系中的一个小方向,也是我们政治、经济、社会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积累形成的文化产物。文化,对平面设计的创作及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师们在进行平面设计创作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正是文化。
日本学者平冈武夫曾经指出“中国的文化,就是汉字的文化。”中国的汉字,不仅记录着中国历史朝代的兴盛与衰亡,也更让近千百年来的中国传统文化长存于天地之间。中国的平面设计离不开传统文化,更离不开中国的汉字艺术。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的汉字和平面设计有着许多的想通之处。从汉字的造型结构来看,每一个汉字都是在造型和造意的过程,也既具备平面构成知识中的点和线的元素,并且融入了民族的审美意识。在我们的平面设计创作过程中,也不可缺少的造型和造意的过程,也是运用平面构成知识中的点线面、色彩、图形等基本元素进行组织创作,而传递给我们美好的视觉审美感受。
中国的汉字是在传达视觉信息,而我们的平面设计是汉字的一种表达载体。例如海报设计,主要运用图形、色彩以及文字给人于视觉感受。海报中注重信息的简洁明了。在近代的一些海报作品表现中,设计师更加注重汉字的运用更能体现出作品的文化内涵,所以他们在进行海报设计中,不仅仅运用传统的写意水墨表现手法,还对中国汉字的书法进行精心的设计搭配,这样更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如华人设计师靳埭强先生,早期常运用中国的汉字作为海报设计元素,并能将酣畅淋漓的、空灵大气的水墨语言,诠释出海报所表达的主题及文化内涵。
总之,中国汉字在平面设计领域运用广泛,基于汉字包含文化的特征,可以丰富设计语言,使平面设计更加彰显出中国特色与民族特点,将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獻:
[1]吕曦.文字设计新意象[M]. 重庆 重庆出版社,2000.
[2]张娴.汉字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M]. 湖南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欧阳中石.书法教程[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王立军.汉字的文化解读[M]. 商务印书馆,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