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云莲
【摘要】传统文化教育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成长极为有利,应该融入到教育内容之中。结合新媒体对高职高专院校传统文化教育所带来的优势与机遇,要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理想目标,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具体包括去粗取精、优化传统文化教育内容,革故鼎新、创新传统文化教育方式,与时俱进、提高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等方面。
【关键词】新媒体 高职高专院校 传统文化教育
立德树人,是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与任务。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凝聚着传统美德与优秀的人文精神,可以融入教育体系之中,为高职高专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供帮助。新媒体背景下,文化传承及信息传播的方式得以颠覆,教育理念与教学运行的模式有所创新。因此,代表着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教育内容,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可以以新媒体为载体,传递给每一个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确保传统文化教育得以高质量地推进。传统与创新之间,传承与创造之中,高职高专院校不断展开传统文化的教育活动,以新媒体为契机,以多元的平台为载体,助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新媒体在高职高专院校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作用
新媒体以其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信息承载量大、内容呈现直观多元等优势,成为了当下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不仅极大地便捷了公众生活,而且为传统文化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挖掘新媒体的价值,肯定新媒体在高职高专院校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作用与优势,使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绽放光彩。
(一)营造形成传统文化教育氛围
新媒体所带来的新技术与新的传播手段,为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形成了支撑。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既可以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技术化“保存”,为后代留下宝贵的文化财富,还可以扩大传播范围,提高宣传效果,在全社会形成推崇学习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良好环境。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使得传统文化呈现出时代的特色,一些原本艰涩难懂的,带有时代特色的内容,因创造性的转化与创新性的发展,与当下的文化契合起来,得以通过新媒体全方位地呈现出来,令人充分地感受到其中所蕴藏的巨大价值,并产生学习探究的欲望。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是新媒体的忠实用户,习惯于通过新媒体来接受各类讯息和知识。在新媒体平台上对传统文化进行宣传和推广,使学生得以直观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为学生接触、学习传统文化奠定环境基础。
(二)提供海量传统文化教育资源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体系庞大,涵盖了文学艺术、思想文化、科技教育、制度宗教等多个方面。这些教育内容,是可以与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融合起来的,也是不断充实教育体系的必要补充。以往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有限,传承方式有所局限,使得社会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不足,即使在高职高专院校展开了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教学活动,也大多仅从单一的层面来进行,不够全面和丰富。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传统文化中优秀精华的部分,得以依托网络这一载体,传递给不同的主体,也极大地丰富了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内容,实现了教育的多元化與层次性。
(三)推动传统文化教育方式创新
新媒体以文字、静态及动态的图片、视频等多元的方式呈现内容,新媒体以实时、互动、广泛而快速的方式传播信息。正是因为新媒体有这些独特的特点,才使得新媒体成为传统文化教育方式创新的“助推器”。新媒体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平台,便于学生随时随地地通过各种渠道来接受学习传统文化。《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等电视综艺节目,在新媒体平台上集中展示,便于学生随时欣赏学习,感受传统诗词与艺术文化的独特魅力;传统文化网络课程资源的免费公开,使得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喜好,选择更感兴趣的传统文化内容来进行学习;微博、微信平台的搭建,使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可以与教师、与同学即时讨论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加深对传统文化的印象,也能够在思想观点的交流中形成新的体会与感悟;思政课堂上,将传统文化以多媒体的方式呈现,更直观清晰,更利于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优秀之处。可见,因新媒体的出现,为高职高专院校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带来了教育方式的变革创新,亦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成效,实现人才培养的既定目标。
二、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高专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
新媒体的出现,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展开及优化提供了契机,也带来了便利。充分利用新媒体,将传统与创新紧密结合起来,推进传统文化教育,方能起到理想的教育成效。
(一)去粗取精、优化传统文化教育内容
萃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去除其中仍有争议的“糟粕”,充实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实现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在新的时代,面对新的教育对象,依然有其卓越的教育价值。无论是对个体道德层面的约束与要求,还是家国情怀的教育与引导,亦或者是民为本和为贵的管理与处世哲学,都曾对一代代的中国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且在持续地发挥作用,促进了个体的成长、国家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
高职高专院校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目标。将传统文化中对个体道德层面的要求融入教育之中,引导学生自强不息、勇于奋斗、严于律己,形成优秀的品质,成长为有追求有理想的社会栋梁。将传统文化中大同思想、和谐观念、人本理念等融入到教育之中,从宏观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使新时代的高职高专院校学习,能够了解到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愿意通过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提升,为国家建设、民族发展做出贡献。将传统文化与时事热点相结合,在热点事件的解读中,使传统的文化精髓在新时代展现其久经考验的一面。将传统文化与学生学习内容契合起来,在高职高专人才的培养上,遵循“人本”的教育理念,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并且能够通过不断地学习努力,成为为专业的人才,为将来工作中发光发热奠定基础。
利用新媒体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需要警惕错误落后思想的不利影响。新媒体固然有其传播上的优势,但也存在主流与非主流并存,糟粕与精华同在的问题。各类信息充斥在网络环境中,如果不加辨别,势必会对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分辨能力尚有待提高,价值观体系也有待完善,在新媒体背景下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需要避免陷入误区,要从源头上筛选有价值有教育意义的传统文化内容。同时要通过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帮助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提高警惕性及辨别能力,去伪存真,汲取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摒弃错误糟粕的内容,为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提供帮助。
(二)革故鼎新、创新传统文化教育方式
摒弃落后守旧的教育措施,形成新颖贴近学生需求的教育方式,充分发挥出新媒体的优势,实现传统文化教育方式的优化。新媒体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是当下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也是与新时代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需求及特点相契合的。在传统文化教育展开时,充分利用新媒体所带来的先进技术与专业平台,整合教育资源与内容,创新教育形式与方法。
发挥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的特长与教学优势,将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录制形成系列网络公开课,通过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对外公布,形成可供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加强校际联合,将其他学校制作形成的传统文化网络课程,呈现给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使他们得以接收更多元文化的熏陶和教育;鼓励学生观赏《国家宝藏》、《诗词大会》等集中展现传统文化内容的综艺节目,引导学生写出观后感,在趣味性的节目中了解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利用新媒体技术,制作传统文化方面的宣传片,将学生感兴趣的传统文化内容汇集起来,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分享,引导学生关注“李子柒”等传播传统文化的微博大V,使学生了解更多文化背后的知识;研发传统文化教育的APP,开发有趣好玩的传统文化教育电子游戏,寓教于乐,将传统文化教育以新颖的方式展开,既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又能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积极渗透;搭建传统文化教育的分享交流平台,比如微信群、QQ群等,教师在群里分享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学生在群里畅谈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师生的互动联系更密切,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尊师重道的传统文化理念也能得以在实践中弘扬与传播。
(三)与时俱进、提高教师传统文化素养
对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而言,与时俱进,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与新媒体媒介素养,则成为应对挑战,实现教育突破与发展的必然之选。时代的变革,已经对教育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俨然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体现在高职高专院校的各门课程之中,教师可以运用新媒体的先进方式,来实现传统文化与教育知识的深度融合,来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一方面,高职高专院校的老师应该要提高传统文化素养。传统文化内涵多元,内容丰富,在不断地学习研究中,教师个人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素养也能得到显著提升。另一方面,高职高专院校的老师要形成新媒体意识。用网络开放包容的思想来面对新媒体,学习掌握多媒体的应用技术,善于运用新媒体工具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提高新媒体素养,形成运用新媒体来展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识,主动学习新媒体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推动教师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结语:当传统文化与新媒体相遇,能产生出火花,将新媒体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载体,则能有效提高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成效。我国传统文化是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文化精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一直到今天,依然可以在潜移默化之间对个体形成积极的影响与正面的熏陶。鼓励传统文化教育,是建立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改造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也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技术优势,以有效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成果成效。结合新媒体对高职高专院校传统文化教育所带来的优势与机遇,要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理想目标,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具体包括去粗取精、优化传统文化教育内容,革故鼎新、创新传统文化教育方式,与时俱进、提高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等方面。新媒体背景的传统文化教育,应该以教育内容的更新、教育方法的创新、教师素养的提升,营造出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氛围,实现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齊园,杨婷,朱茸茸.新媒体与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8(001):92-95.
[2]潘继英.新媒体时代下对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J].新校园旬刊2014(11):88-89.
[3]李洪源.浅论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改革[J].才智2015(19):128-130.
[4]陆秀英,汪兴堂.高职高专大学生新媒体环境下诚信教育研究[J].价值工程2017(18):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