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英
【关键词】无接触经济 数字技术 经济创新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线下生产消费活动停滞,线上场景加速替代线下场景,引爆了网络购物、线上观影、在线手游、视频直播、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无接触经济新模式。人与人之间通过“人—物—人”“人—网络—人”等方式,尽可能地减少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物理接触和空间接近。无接触式经济是依赖于数据和数字技术支撑起的在线经济形态,数字产业是无接触经济的技术支撑,也是持续加力推进无接触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
无接触经济以海量数据的互联和应用为核心,将数据资源融入产业创新和升级各个环节。未来无接触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对企业价值链上下游的全要素做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使企业进化成一个数字平台,在产品设计、生产、制造、营销和品牌建设等环节全面数字化,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数据、模型和决策信息汇聚于平台上,调用于线上,并与外部组织通过网络协同达到互联互通,以形成网络化智能化生产经营模式。
“数字化+农业”构建无接触的智慧农业生产经营体系
在数字经济时代发展现代农业,不是仅仅将互联网用于农产品的推广销售,发展农产品的电子商务,而是在“互联网+”的整体背景下,在农产品的种子选取、耕种规划、环境监测、种植和加工过程中融入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形成集生产、质量控制、包装、物流、营销和品牌建设等为一体的智慧农业体系,包括农作物的智慧种植、农产品的智慧加工、农业产业链的智慧延伸、农村生态环境和社区的智慧管理,改变我国农业落后、单一和粗放发展状况,鼓励和扶持数字产业与农业深度融合,切实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
例如,运用物联网传感器监测农作物种植过程中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土壤状况、化肥及农药含量等,建立智慧农业数据平台,将上述信息经过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帮助农民智能决策,通过视频音频或其他可视化技术将种植建议及时反馈到农民的手机上,科学指导农民投入生产要素,提高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同时,帮助农户预测生产经营风险,与智慧农业平台上的信贷部门和保险机构合作,为农户经营提供资金保障。
2019年我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标志着整个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面临重大转型,消费规模不断扩大,居民消费需求追求个性化、多样化和高品质化,消费升级亟待解决,制造业面临压力和挑战。企业要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胜出,需要运用先进的数字信息技术,促进企业内部的人、财、物、服务以及与协作企业和用户间的互联互通、线上线下融合、协同合作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工业互联网是产业互联网的主战场,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已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具备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70家,重点平台平均连接的设备数量达到了69万台,已广泛应用于石化、钢铁和机械等实体经济行业。工业互联网以企业为主要用户,以生产经营活动为关键内容,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制造业进行全方位和全链条的改造,推动企业业务重组,组织机构变革,实现大范围的智能生产、柔性生产和精益生产,在企业产品设计、质量检验和市场预测等方面,推动企业创新和产业创新生态体系构建,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疫情发生以来,旅游、线下娱乐等聚集性、接触式文化服务行业受冲击较大,但依托数字技术的文化服务业涌现新动能,流媒体视频、在线教育、移动游戏、数字音乐和数字旅游等取得快速发展。数字科技促进文化服务创新,以VR游戏为例,由于目前其技术研发到达瓶颈,体验感不佳以及游戏内容单调雷同等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的成熟与应用,5G传输高速率、低时延、大容量的特点有助于推进文化产品生产方式的变革。伴随5G技术的发展,未来像VR游戏这类交互性、沉浸式文化产品和服务质量应该会更加理想。
目前,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文化形式深受各年龄段受众喜爱,如淘宝直播这样的新业态已经帮助了一大批普通民众提高了收入,改善了生活,因短视频而诞生的网红城市刺激了文化旅游业的增长,同时提高了特色美食、名胜古迹、地域文化的国际知名度,带动了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未来一个时期,由无接触文化传播引发的产业变革有形成新的产业链的趋势。
近些年来,出现了比特币、以太币、Libra、eSDR等数字货币形态,传统的纸媒货币需要通过防伪技术加密,数字货币则需要电子密码学的加密技术作支撑。互联网支付迅猛发展,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成为大势所趋,新冠肺炎国际流行使许多国家对数字货币的态度由消极转向积极。2020年中国央行加快推进数字货币DC/EP研发进程,確定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等试点测试,意味着传统金融业的重构。数字货币降低了纸币和硬币的发行流通成本,在保持现钞属性和价值特征的同时又能够满足便捷性和安全性的要求,有助于完善支付体系,提升支付清算效率,增强央行控制货币供给和流通的能力。央行实施数字货币标志着我国将逐步进入无现金社会,无接触经济得以进一步深度发展。央行数字货币创新性发行体系激励商业银行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商业银行的传统金融业务形态将要发生转变,银行业务能力更加依赖于数字技术实力,未来掌握着高新技术、大数据库和较强数据分析能力的大银行将更有竞争优势,整个金融设施、金融业态、商业形态等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迈入真正的科技金融新时代。
我国产业互联网起步远远晚于消费互联网,无接触经济的核心基础是现代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化。工业企业的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化已经历了一段较长的时期,以阿里巴巴等为代表的电子商务企业迅速发展,但整体呈现的特点是偏消费端,还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平台对消费端和制造端资源作出整合。目前很多企业数字化转型还停留在自发的、零散的和碎片化的探索阶段,总体上,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还很不平衡,一些地区和行业对数字经济缺乏战略谋划,并且统筹推进工作力度不足,缺少前瞻性研究、系统性政策设计和统一规划。在公共管理方面,一些政府部门之间数据共享难、协同效率低,数据的条块分割严重,难以发挥海量数据的整体性协同效应,阻碍了无接触经济业态的持续发展。
人才也是无接触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等专业对无接触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实践证明,无接触经济的创新人才是理论基础扎实、而且能够充分融合技术创新、商业开发和数据管理的复合型跨界人才。一些科技型企业和科研单位在这方面既缺乏人才,又没有长远的培养计划,对这个问题应当高度重视。
在无接触经济发展过程中,线上的问题往往和线下的问题交织在一起。网络侵权、网络诈骗和网络犯罪等影响到经济的良性运行,形成经济治理的难点。无接触经济涉及的经济主体数量多、违规行为多种多样、业务方式更替迅速,事前审批和事中事后集中人力检查的治理手段和属地分割、条块管理的监管体系明显不适应上述局面。无接触经济的发展要求治理方式优化创新,也要求法律法规尽快跟进,对无接触经济主体平台企业的权、责、利给出明确的界定,保证无接触经济的持续发展。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郑国华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编/于洪清 美编/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