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引发了社会不同程度的恐慌、焦虑等心理危机。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由于专业特点更加关注各类疫情信息,容易出现心理应激反应。本文通过梳理疫情期间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典型心理反应,分析心理干预原则,探讨心理咨询干预步骤,总结心理干预途径,探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心理干预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疫情;心理干预;中医药
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并持续流行,对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和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并持续引发不同程度的心理恐慌、焦虑,甚至心理危机。为科学规范开展心理干预工作,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明确了各类人群心理危机干预要点;国务院发布《关于设立应对疫情心理援助热线的通知》、《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疏导工作方案》等文件,指导各省市逐步完善疫情心理援助热线,随疫情向好发展进一步做好各类重点人群心理疏导和干预。
受疫情影响,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青年人处于信息接收和扩散的前沿,加之思维活跃、经验不足,可能出现更为明显的情绪波动。本次疫情防控中,中医药治疗起到重要作用,中医药院大学生因专业的特殊性,更加关注疫情信息,容易出现心理应激反应,心理健康状态需要持续关注。
一、公共卫生事件中大学生典型心理反应
(一)确诊患者
在情绪反应上,可能出现焦虑、恐惧、愤怒、抱怨、否认、抑郁、失望、紧张,重症患者可能出现绝望、濒死感等;在认知反应上,可能出现认知偏差、强迫、偏激、蛮不讲理等;在行为反应上,可能出现逃避、敌对、依赖等。
(二)疑似患者或密切接触者
在情绪反应上,可能出现侥幸、焦虑、躲避、敏感、多疑等;在认知反应上,可能出现认知偏差、灾难性认知、固持己见等;在行为反应上,可能出现躲避治疗、过度求治、拒绝防护等。
(三)实习医生及志愿者
医护人员受到病毒感染的直接威胁加之高负荷的劳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很多医学生作为实习生和志愿者参与到工作中,在情绪反应上容易出现焦虑、失眠、抑郁、无助、委屈甚至耗竭;在认知反应上担心被感染、担心家人;在行为反应上,因为处于过度紧张和疲惫中,可能出现反应速度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等。
(四)普通学生
疫情期间,大部分学生处于居家隔离状态,在情绪反应上容易恐慌、愤怒、无聊等情绪;在认知反应上出现偏信或盲从,对未来感到担忧等;行为上也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良反应。
根据中医药院校学生心理普查结果,医学生由于学制长、学业压力大、长期接触疾病伤亡等问题,常常在抑郁情绪、压力状态等方面有着更为突出的反应。当处于疫情中时,无论是确诊、疑似、密切接触,还是在医院从事辅助性治疗或志愿服务,都可能产生更加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
二、公共卫生事件中大学生心理干预原则
(一)保密原则:心理干预要遵循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针对不同学生群体进行分类干预,保护受助者隐私,避免二次创伤。对于有自杀风险的学生,要突破保密原则,第一时间启动危机应急预案,联系学院负责老师及家长,保障其生命健康和安全。
(二)及时原则:疫情危机具有突发性、广泛性,受疫情影响,学生可能对疫情发展的数据、医疗防护物资的购买、开学时间、考试要求等具体问题产生焦焦虑,要善于区分实际问题和心理问题,及时公布准确信息,缓解不良情绪。
(三)专业原则:疫情爆发后各类心理援助充斥网络,心理科普资料良莠不齐,要整合专业资源,科学开展工作。高校应根据日常工作情况,结合中医药学生实际特点和掌握的重点关注对象,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和指导。
(四)助人自助原则: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医学基础和一定的心理学常识,本身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积极奉献社会的内在动力,通过积极关注和深入挖掘,帮助受助者寻找自身力量走出困境,并鼓励其发挥正向作用,在互助过程中提升心理韧性。
三、公共卫生事件中大学生心理咨询干预步骤
由于心理危机的突发性、紧急性,心理咨询是点对点解决个体问题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尤其是面对较为严重的问题,个体咨询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性,需要的心理干预方式可能各有不同,但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建立统一、规范的干预流程和步骤,可以大大提高心理干预的效率,并利于推广,惠及更多求助者。
(一)建立关系、呈现问题。了解基本情况后,积极表达关注,建立良好的关系,发现受助者问题和诉求。在这一环节要尤其重视倾听,客观、全面的收集信息,整理问题。
(二)给予支持、稳定情绪。通过倾听和理解,增强安全感,帮助情绪释放。因为条件限制,很多干预都要通过线上或电话形式进行,要及时调整语气、排除干扰,更加专注于情绪的疏导。
(三)展开讨论、寻找对策。在此阶段帮助挖掘内在资源和能量,共同探讨。根据受助者的问题,有目的性地展开讨论,避免话题的分散,在帮助梳理问题的基础上,启发受助者理性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
(四)形成策略、合理退出。通过交流为受助者注入希望,掌握方法,帮助制定后续自行展开的计划,并引导承诺积极行动,对于有必要的受助者进行危机转介,面向本校学生,积极联系学院和家庭,利用学校与专业心理医院建立的绿色通道,做好家校合作、校院合作。
四、公共卫生事件中大学生心理干预主要途径
(一)开通心理援助热线。学校可联系专业机构,通过心理服务平台依托网络、邮箱和电话等,整合资源,开通高质量、高水平的援助热线。中医药院校可根据本校学生情况及师资力量,开展各种形式的网络咨询,如学校关注人数多、运营成熟的微信公众平台,学校官方心理咨询电话,学校公共QQ号码及邮箱;发挥各学院心理辅导员功能,主动了解学生情况,对于日常重点关注的学生、本人或家人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学生、经济困难的学生、家庭亲子关系不良的学生、存在开学后补考缓考重修降级等问题的学业困难学生等重点人群,有针对性地主动开展谈心谈话,及时缓解情绪。在具体咨询过程中,可依據上文中提到的心理咨询干预步骤合理进行,力争实效。
(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疫情期间,绝大部分学生都按照要求居家隔离,对于青年人来说,学习、社交、游戏几乎全部依靠网络完成,可利用网络平台及时发布准确信息,指导更多人平稳度过疫情。中医药院校可利用良好的师资医疗力量,组织开展线上讲座;利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平台,发布普适性强、科学性高的心理健康知识;根据学校工作安排,组织开展培训,面向心理咨询教师、辅导员、学生心理委员等群体讲授心理工作的方法技巧,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做好科学心理知识的宣传普及。
(三)开展朋辈互助指导。青年人学习能力强、共情能力好、志愿服务热情高,可为其搭建互助平台,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同时要及时做好引导和监督。中医药院校在具体工作中,可抓住“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的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朋辈互助活动,例如发挥学生特长,举办心理vlog大赛,让学生记录日常,寻找生活中的“小确幸”并互相欣赏;举办主题征文、漫画作品展等活动,抒发对国家、对抗疫英雄的情感,发现更多“正能量”并互相鼓励;开展以班级心理委员为核心的朋辈互助活动,共同确立主题,一起探讨困惑,携手度过危机。
(四)加强自我心理健康水平。每个人都是保持个人心理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一切外因都要通过内因发挥作用。中医药院校可根据学生特点,组织开展八段锦、太极拳、易筋经等健身活动,帮助注意力集中、使情绪保持平稳,提高身体和心理的免疫力。发动学生带领家庭成员共同练习,维护健康的同时,加强与家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培养温馨、和谐、亲密的家庭氛围,与家人共同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给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此次危机更是被联合国称为“联合国成立以来最大的考验”。在这种情况下,中医药院校的大学生既是需要特殊关注的群体,又蕴含着化解危机并服务社会的巨大潜力。及时科学地对其进行预防和干预,可以有效解决各类心理危机,维护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参考文献:
[1]代玉启,李桦.重大疫情中的民众心态分析——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3).
[2]馬翠,严兴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心理应激反应和防控策略研究进展[J].吉林大学学报,2020(3).
[3]张珊珊,周心怡.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学生心理防疫教育的探讨——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J].心理月刊,2020(9).
基金项目:
2020年度吉林省青少年研究计划课题,项目编号:2020jqy-109。
作者简介:
石如玉(1989-),女,硕士,讲师,长春中医药大学,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