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与实践

2020-07-23 16:35张斯琪
商情 2020年33期
关键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张斯琪

【摘要】人类长久以来一直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取利润进行经济活动导致了诸多环境问题。环境会计观点的提出可以改变这一现状,它正式把环境价值纳入企业价值的评价体系,其理论是符合时代发展的。但是环境会计在中国的发展却停滞不前,最根本的原因就信息披露的问题。

【关键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环境价值

一、引言

自从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引发了一系列自然环境危机,如土地沙漠化,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森林覆盖率减少,海洋陆地生物结构被严重破坏等等,这些环境问题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的破坏是人类根深蒂固的“利益至上”的思想导致的结果。传统观念认为认为判断企业价值高低的唯一标准是财务成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呼吁衡量企业价值的会计体系中需要加入环境的因素,环境会计应运而生。

二、环境会计的定义及理论基础

环境会计又被称为绿色会计,此概念最早是由比慕思和马琳于19世纪中提出,指的是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以货币形式衡量,记录,以及定期披露企業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及对环境维护的投入的情况,以综合评价企业财务和环境维护方面的成就。它是财务学与环境管理学的交叉学科。此概念一经提出,就获得了学术界广泛的支持。传统的货币计量的方法是有局限性的,因为其理论基础是劳动价值论。所谓劳动价值论是指只有人类劳动产生的物品,能进行交易交换的商品才能纳入货币计量范畴。而自然资源和环境不是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生产产生的,是客观存在的,且没有交易交换的功能,所以需要建立起能衡量非劳动价值的体系,扩大货币计量的范围。环境会计信息体系借鉴了财务学对会计要素的分类方法,将环境数据用会计学方法量化为环境资产,环境成本,环境负债等。从长远角度来看环境会计评价指标比财务指标能更客观,更全面评价企业的绩效和企业的价值以及对社会的贡献。企业利用财务管理手段实现企业资源的最优配置,而环境会计则是从宏观上实现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最佳的整合方式,使得社会公共的效益达到最大化。

会计信息使用者分为两类,一类是内部管理层,另一类是股东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而后者获得环境会计信息的途径是企业进行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与发布。从微观的角度以及企业自身角度出发,对于因环境的投入而获得的收益比较微薄,很少有企业会关注环境保护。因此公布环境会计信息对于许多企业而言是不利的,也就导致了环境数据大多只是内部流通,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动机不强。但是如果信息不透明不披露,企业的环境责任得不到监督与落实,降低了环境会计体系的可实践性,最终导致企业环境污染事件频发。因此在环境会计的研究领域,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一直是研究的关键与热点问题。在整个环境会计核算框架中,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是最关键的一环。关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有以下四点理论基础作为支持:

(一)可持续发展理念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的第一次提出是在20世纪后期由联合国在《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提出,原因是人类进入20世纪后期以来,由于环境恶化导致的自然灾难频发,使得人类陷入恐慌之中,于是人类开始反思长久以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生存模式,寻求与大自然和平共处的途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的中心思想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和影响自然环境的同时也要保证后代子孙的有足够的生存资源和适宜的生存环境。21世纪初,中国才正式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作为一个国家级的战略提出来。环境会计就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之上的。环境会计信息体系通过量化形式披露企业从自然环境中谋取的价值和对环境的投入情况来约束企业的行为,以达到环境消耗与补充的相对平衡,使得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存量得到维持。无数个企业个体够成了市场经济大环境,只有企业采用环境会计系统,才使得可持续发展战略能真正融入市场经济之中。

(二)企业社会责任论

传统经济理论认为企业存在的目的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因此很长一段时间企业都是以利益为导向,只关注股东利益而忽视了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因此导致了许多企业道德失范的问题。直到20世纪初企业的社会责任才被正式提出。社会责任论要求追求经济生产的同时兼顾社会其他利益群体的利益。因为每个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无法独立于社会而存在,与社会是共存的关系。因此以社会福祉作为企业发展的目标,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才能保证企业经济健康发展。社会责任论在环境会计体系中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企业社会责任观倡导的是企业在追求自身利润的同时,要兼顾社会责任例如环境责任,慈善责任,道德责任,推动社会科技发展责任等等。因此企业除了披露财务信息之外,也有责任和有义务披露有关环境的信息,展示企业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

(三)利益相关者论

传统狭隘的财务管理理念中只关注了股东利益,其他受企业经营活动影响的群体却被忽略了,这些群体包括员工,政府,消费者,供应商,甚至企业所在地的居民。利益相关者理论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原因是企业逐渐意识到这些利益相关者也同样影响着,反作用于企业的运营。如果忽视这些利益相关者的诉求,会限制和危害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必须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兼顾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诉求。例如就高污染企业而言,其他利益相关者,尤其是当地居民最关心的是企业对居住环境的污染问题,因此他们希望行使对企业的环境责任的监督职能,企业出于维护公众关系的需要和发展的需要必须建立相应的披露体系以公布其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

(四)会计信息不对称论

会计信息不对称指的是企业各利益相关群体对会计与财务信息的获得程度不同,一般而言企业内部管理者掌握的是第一手资料,其次是股东,最后是其他利益相关者。由于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获得最少的信息的利益相关群体处于弱势。会计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在环境会计信息体系中的体现就是,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不及时不完全和不准确,因为获得第一手信息的内部管理者很可能不披露或者扭曲对本企业不利的环境会计信息。现实情况是,大多数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都尽量规避了环境责任,环境责任履行情况堪忧。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指标在我国并没有成系统的规定,这给了披露者很大操作空间,因此中国环境会计披露情况不容乐观。尽早建立高污染企业环境会计披露体制有助于解决会计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利益相关者利益受损的问题。

三、中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

虽然距离环境会计概念的提出已经有一百年,但是对于中国而言环境会计体系尚处于不成熟的试运行阶段。虽然国内学术界早已有对我国环境会计的适用性研究,但是我国政府对普通企业环境会计的实施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却一直没有出台。2001年,中国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的设立是中国环境会计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意味着环境会计从学术理论往实践实施又迈进了一步。但是随后的十几年间中国环境会计的发展一直滞后于发达国家。关于环境会计体系的适用群体,首当其冲的就是重污染型企业。分析重污染企业环境会计责任履行的情况在探究中国环境会计实施的问题时有代表意义。根据一份2016年的针对上市的重污染企业的环境会计披露情况统计报告显示,2015年把环境会计作为独立报告披露的企业数量占比仅为34%,而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上市企业数量占比高达94%。这是因为由于证监会对某些上市企业(属于13类重污染型企业,发生重大污染事故,入选深证100指数,上证标准治理,上证金融,上证海外)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有要求。但是其他披露形式,例如以独立报表形式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由于没有法律法规作为准则,企业很少主动采纳。中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多为定性描述

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是会计信息的分支,具有货币计量属性。其货币属性体现在从会计角度披露环境信息,例如环境负债,环境成本,环境资产,这正是中国所缺乏的。中国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多为描述性文字,与国外相比,缺乏定量描述,也就是客观的数据。缺乏计量环境经济价值的数据,无法统一地用货币衡量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成本,也就达不到企业与自然环境协同发展的目的。这与环境会计的初衷相背离。

(二)披露内容有很强主观性

我国企业对环境会计披露的随意性比较大,由于披露监管法律的不完善,披露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企业基本上是“按需披露”。只披露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对自己不利的信息避而不谈或者含糊其辞。众所周知,环境污染问题一旦暴发会对企业声誉产生致命的负面影响。而环境保护对于企业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已经有越来越多企业意识到,成为一家环境友好企业同样也能带来声誉。当某些企业意识到环境会计披露是“有利可图的”,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就沦为他们牟利的工具。如果企业环境保护被过度目的化,也会产生负面效应。例如投机取巧者有可能投资不产生环境效益的环保项目,所谓的“环保项目”甚至会破坏环境,因为公众一般只看重“环保投入”,而忽视了后期环境效益是否产生。例如对于有环保设备升级和技术更新的投入,因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准则的缺位,披露有随意性,这些信息必然会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突出显示,但由于环境投入获得环境效益的周期长,短期也难以体现,企业对实际产生的环境效益干脆避而不谈。环境会计披露的弊端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不合理,甚至有可能导致环境恶化。

(三)环境会计信息缺乏预测性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规定会计信息应具有预测价值以便信息使用者更好的分析预测企业的未来经营状况和效益。企业分析财务信息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未来对企业更好的管理,为未来的决策提供参考,同样地,环境会计信息也应当有预测的功能。而现在中国环境会计披露的信息大多是较“原始”数据,例如环境修复费,排污费等进行简单罗列,而对后期可能产生的效益是却没有相应的指标进行列示。因此信息无法为企业后期的环境决策提供参考,企业也无法根据环境会计信息完善目前的环境策略以提高环境效益,无法以相对少的投入获得更大的环境效益,缺乏实践意义。

四、总结

企业无法脱离环境而存在,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整体环境的恶化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而良好的环境对企业而言也能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企业科学合理经营管理能产生经济效益,同样地,在企业运营的同时兼顾环境管理同樣也会产生相应的环保经济效益。环境会计核算的最终目的是使得企业经济效益与环境发展达到和谐共存与相对平衡状态,更符合现代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环境会计的施行在中国是困难重重。企业受到监管的前提是信息披露,没有完善的信息披露法规和准则,监督企业的环境会计的施行情况就无从谈起。本文探讨了环境会计的理论合理性以及中国环境会计披露的问题,目的是呼吁普遍适用的环境会计法规的出台。

参考文献:

[1]程皖川.对我国环境会计理论研究相关问题的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2014(4):23-26.

[2]杨书想.企业绿色会计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8).

[3]杨利红.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17(7).

猜你喜欢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分析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关于低碳会计问题的若干思考
我国环境税的会计核算与处理
我国上市公司政府补助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国内外证券注册制比较研究
商业特许经营法律制度研究
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我国制药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
试析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环境会计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