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的“四个统一”引领新时代高校师风师德建设

2020-07-23 16:38陈国栋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7期

陈国栋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高校立身之本在于高校教师道德水平、专业学问和职业素养的高低,深刻理解习近平的“四个统一”,对于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提高高校办学水平、培养符合新时代需要的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四个统一”的重要论述是引领新时代高校师风师德建设的理论指南。

关键词: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20.07.018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20)07—0073—0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方位,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在“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三大问题上,高校教师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面对当下高校师风师德不尽如人意的现状,我们必须以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的“四个统一”为引领,从高校师风师德建设入手,明确教师职业使命、坚守教师职业操守、提升教师职业素养、认清教师职业特点,提高新时代高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培养出与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的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高层次、专业性人才,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

一、明确职业使命: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

自古以来,教书和育人都是教师教育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在教育實践中既不能只教不育,也不能只育不教,若是忽视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偏废任何一方,都有失教育之本真,难达教育之目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很早就指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但是,在过去数十年间,由于我们对办学宗旨认识不清、对办学主体把握不明、轻视忽视教育规律,再加上教师考核选拔奖惩体制机制落后,造成我国一度出现教育的两个核心层面——教书和育人二者分离的现象。出现重教书轻育人、重知识轻道德的高校教育现实,从而背离了教育之本质。要使这种现象得以转变,必须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四个统一”,明确教师职业使命,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以“教”为手段,进而达至“育人”之目的。

对于高校教师而言,在教书层面,就是要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关注本领域的前沿动态,了解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做人类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做学科的学术贡献者、做学生的学术引导者、思想道德的领航者。在育人层面,要注意三大问题:首先,要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决定一个人一生能否成才的关键因素,它就好比“衣服”的第一颗纽扣。要想帮助学生系好这颗纽扣,教育者自身必须坚定理想信念,起到积极的示范引导作用,“以自己的‘火点燃学生的‘火”。在这个基础之上,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潮流和中国发展大势、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尤其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实践抓手,变革以往僵死化、教条化、灌输式的授课方式,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在当下,这个理想信念就是为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目标和“两个一百年”的实现而坚定信心。有诗云:“理想是灯,照亮你前进的路。”只有树立正确远大的理想,人生才有目标动力,才不至于迷惘徘徊甚至误入歧途。其次,指导学生练就过硬的专业知识。对于学生自身而言,过硬的专业知识是学生一生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新时期的“铁饭碗”;对于国家社会而言,过硬的专业知识是决定其能否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可堪重用、能够承担重任的栋梁之才。这就需要高校教师从学生学习实际入手,结合各自学科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使学生养成“主动学”的学习态度,传授学生“如何学”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达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的学习目的,培养出具有适应性、专业性、实用性,能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新时代优秀人才。最后,要引导学生铸炼高尚品格。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高校教师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积极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遵循教育学中学生品格形成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规律,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克服以往重知识内容轻道德品行、重教育形式轻教育实质、重表面事物轻内在情感的授课倾向。专业知识就好比“经济基础”,理想信念、高尚品格就好比“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先进了,“经济基础”才能得到很好地充实、发展;“经济基础”发展了,“上层建筑”也能加速得到升华。所以说,教书和育人,一方是教育手段,一方是教育目的,手段和目的都同等重要,二者统一于整个教育过程,缺一不可。

二、坚守职业操守: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自古以来教师群体的普遍原则和职业信仰。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时,只有30%的信息量是通过语言进行传达的,其余70%都是通过肢体行为等第二语言系统进行传达的。所以,在学生与教师的接触过程中,教师充当的是学生生活学习的引领者和示范者的作用,其言行举止很有可能都在潜意识下被学生学习模仿,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影响、决定学生能否成才。所以,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是高校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首先体现在高校教師对待学问研究的态度上。在学问研究上,高校教师必须处处求“真”,不弄虚作假。要深刻体悟教师职业的艰巨性、高尚性和特殊性,自觉遵循学问研究规律,以身作则,远离学术造假等违规行为。坚定做“学术之真”的传播者,为学生未来学习、学术之路树立榜样。

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其次体现在高校教师对待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的态度上。高校是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高校教师是党和国家政策方针传播的重要力量,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者和捍卫者。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外来思潮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心理状态,对西方思想的批判借鉴也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国近代历史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表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走出了一条完全不同于欧美式的现代化发展模式的“中国道路”。这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正义性的实证基础。所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多数身为共产党员的高校教师就应该讲党话、做党事、分党忧、与党共进退。要做到这一点,高校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党史、国史,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很好地与教学、科研结合起来,做到言传和身教相统一。

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还体现在高校教师自身道德修养问题上。高校教师自身道德修养问题是决定高校教师能否做到言传和身教相统一的根本因素,是加快师风师德建设的重要基础。客观地说,我国实行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以来,高校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问题在“资本”冲击下面临着极大的考验。面对市场经济冲击中的各种诱惑,高校这个“象牙塔”也难以独善其身。

三、提升职业素养: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

潜心问道是学术研究的一个基本要求,但能达到这一境界者却少之又少。关注社会是学术研究的客观要求,但又是被学者、高校教师常常忽视的地方。只有在学术研究和教学过程中将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有机统一起来,教学内容才有意义,才能更容易出成果、出更多优秀的学术成果,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这是学术研究和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无论是人文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在研究过程中都必须始终遵循“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历史和现实的统一、事实与价值的统一”,这“三大统一”事实上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通俗地讲,要想做到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就必须正确处理好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二者的矛盾关系。社会由个人组成,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个人;反之,个人生活在社会,个人的发展更离不开社会,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个体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也同样涉及到了这一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面对全球性的经济衰退、生态危机、文明冲突等关涉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我们有责任且应该有能力提出解决人类问题的中国方案,中国学者及高校教师在这个问题上就应结合自己所在学科集思广益、积极总结、勇于探索。所以他指出:我国学者和高校教师在教学和学术研究过程中“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既向内看、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又向外看、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既向前看、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又向后看、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这就要求高校学者既要潜心问道,同时还要关注现实。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革催生着理论创新和思想创新,理论和思想要想得到创新和发展,就离不开对现实问题的关注。问题从哪里来?很明显,来源于社会实践。这个实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四、认清职业特点: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

坚持学术自由的高校办学理念是促进科学文化繁荣的基本条件,学术自由是高校教师以及科研工作者追求科学之真、德性之善、人性之美的前提条件和保障。我国早在三大改造时期,毛泽东就提出过“百家争鸣,百家齐放”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方针。著名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指出:“学术自由是学术工作的中心的、普遍性的指导原则。”因此,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始终“鼓励自由畅想、大胆设想、认真求证,勇于提出独到见解、创新观点”的研究思路。学术自由不是放任自流,自由永远都是相对存在的,自由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缺乏规范和纪律约束的学术自由往往会走向自由之反面,轻者将导致学术界一片混乱,严重的会影响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所以,学术自由只能是在学术纪律约束下的自由,离开纪律的学术约束和规范,学术自由是难以实现的。

学术规范是相关教学科研活动得以展开的制度基础。“学术规范提供的是开展学术活动的具体规则,对学术行为提出原则要求。”没有学术规范的约束,正常的学术活动都难以进行。原因有二:首先,正常的学术研究过程都必须在学术共同体普遍遵守的价值取向、基本规则下和既有的理论框架下进行。在学术研究过程中使用的研究方法、基本概念、原则范畴都必须规范、严谨。否则,其研究内容是难以在学界内交流、对话的,其研究成果的水平在行业内也无法评判,自然也就失去其意义所在。现在,一些高校教师尤其是年轻的高校教师再行文、术语和基本概念上缺乏基本的规范意识,这是我们高校青年教师应该向老一辈科研工作者学习的地方。其次,部分学者为谋取利益不断试探学术底线、突破基本学术伦理道德、无视学术规范进行科学研究。高校教师只有自觉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才能确保其学术活动有序展开、良性运行。

五、结语

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改革的系列讲话中可以发现,推进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大发展,加强高校师风师德建设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紧迫的。从政府角度来看,它需要协调社会方方面面的资源,完善教育相关制度体制,在教师福利待遇上适当作出调整,使广大教师群体无后顾之忧,专心教学研究工作。从社会层面来看,我们应该重拾传统文化中尊老爱幼、尊师重教的道德文化风尚,使高校教师在教研工作中有幸福感和获得感;此外,社会舆论也要加强对教师言行的监督,敢于揭发揭露不正当行为。从教师自身来看,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提高思想政治觉悟,自觉将“四个统一”贯彻落实到日常教学科研活动中去,使高校师风师德建设水平主动提高。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2016-12-9.

[2]张慧.坚持四个统一,树立良好师德师风[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06).

[3]张国祚.“怎样看待意识形态问题”[J].红旗文稿,2015(08).

[4]杨胜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应着眼于“四个统一”[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1).

[5]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網-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6-5-1.

Abstract: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stressed at the National Conference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ethics and style of teaching, adhere to the unity of teaching and educating people, adhere to the unity of preaching and teaching by example, adhere to the unity of devoting ourselves to asking questions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society, adhere to the unity of academic freedom and academic norms, and guide the majority of teachers to establish themselves, learn by virtue and teach by virtue.” The foundation of university lies in the moral level and professional accomplishment of University teachers.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Xi Jinping's “four unification”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ethics, improving the level of running a university and training professional talents in line with the new era.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mportant exposition is a theoretical guid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morali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teaching and educating people; preaching and teaching by example; asking questions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society; academic freedom and academic norms

[责任编辑:周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