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勇
[摘要] 目的 研究心脏康复理念在心血管疾病临床护理教学中应用价值。方法 在2018年5—12月期间,选取48名于该院学习的护理人员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24名,观察组采取心脏康复理念融入心血管疾病临床护理教学,参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对比两组学员的学习满意率、学习结束后的考核成绩以及自我效能得分。结果 教学结束后,观察组的学习满意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对两组学员学习结束后的考核成绩进行对比,观察组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后,对比两组学员的自我效能得分,可见观察组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心脏康复理念在心血管疾病临床护理教学中的价值较常规教学方式高,通过教学结束后的考核和学员对此次学习的满意度上皆可看出,另外观察组学员在此次学习中获得更优的自我效能感,应用效果良好。
[关键词] 心脏康复理念;心血管疾病;临床护理教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 R47;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20)04(b)-014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the concept of cardiac rehabilitation in the clinical nursing teaching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Methods From May 2018 to December 2018, 48 cases of nursing staff studying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reference group, 24 cases each,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he concept of cardiac rehabilitation. Incorporating cardiovascular nursing clinical teaching, the reference group adopted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to compare the learning satisfaction rate, assessment results and self-efficacy scores of students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eaching, the learning satisfaction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 and there was a difference in data comparison(P<0.05). In addition, the assessment results of the stud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P<0.05); Finally, comparing the self-efficacy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of students,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 and the data are different(P<0.05). Conclusion The value of the concept of cardiac rehabilit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clinical nursing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teaching methods. It can be seen from the assessment after the teaching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students in this study, with better self-efficacy and good application effect.
[Key words] Concept of cardiac rehabilitati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linical nursing teaching; Value
目前由于社會水平不断发展,生活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这导致全球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人数持续上升。但是该病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因此治疗手段不能采取单一的药物或手术治疗;另外考虑到此病病程漫长,在治疗中迁延不愈,因此需要选择合理的护理方式对其进行康复干预,这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从而促进心血管病患者尽早康复[1]。由于良好的护理方式并非所有护理人员皆能有效掌握,因此必须通过教学方式使护理技能得以全面提升。该文的研究目的正是其于此,通过对心脏康复理念在心血管病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展开深入分析,探索出应用效果更佳的教学方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48名于该院学习的护理人员为此次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观察组男性3名,女性21名;平均年龄为(23.52±2.47)岁。参照组男性2名,女性22名;平均年龄为(22.89±2.12)岁。对上述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参照组护理人员采取常规的临床教学方式,具体教学过程为临床带教中运用整体护理程序。
观察组在传统的临床教学方式上融入心脏康复理念,多采取案例教学法对护理方式进行针对性教学,通过模拟临床实景的方式,设计出相应的护理方案,并且在此过程中由护理人员分组进行角色扮演,通过对所学到的护理知识进行临床实践应用,完善其护理细节中的不足,强化专业技能。具体操作方式为: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全面的心理康复知识以及相关技能。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以及病理过程有充分了解,在对基本特点有具体掌握后,然后对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治疗方法进行深入培训,从而强化护理人员对该过程的理解。目前在临床中,所谓的心脏康复指的是一个整体的医疗康复体系,其中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而护理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训练,而达到改善心脏功能的目的,使患者身体情况逐渐恢复正常,早日融入社会。与此同时,在康复护理期间,不仅仅只针对康复,同时需要对潜在的心血管类疾病发病因素进行预防。例如有部分患者确定具备明显的心血管类疾病发病可能,因此在心脏康复护理过程中,需要对心血管类疾病的发病因素进行积极干预,阻止其发展过程,减轻发作时的危险。这些内容必须在临床教学中有所体现。总体而言,心脏康复护理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几乎可以包括临床中所有的心血管类疾病,凡是有此类疾发生可能的患者均可以积极参与心脏康复护理[2]。在教学中使护理人员对心脏康复内容有一定了解后,需要对具体的实施过程进行详细教学。首先需要挑选具备责任感的护理人员,在对患者实施心脏康复护理前,对患者以及家属进行相关内容以及目的的简单概述,一方面是为了让患者以及家属有心理准备,另一方面则为了提高后续护理中的依存性。其次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评估,对病情做充分严密的分析,采集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在完成风险评估后,制定详细的心脏康复计划。期间所采用的康复方式包括运动疗法、物理因子疗法、作业疗法等。而对于心血管类疾病患者来说,由于运动疗法为佳。在这一整体的护理教学中,必须让护理人员参与其中,通过具体的临床实践,帮助护理人员了解康复训练时机,提高学习效率。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护理人员的学习满意率进行对比,评价等级分为非常满意、满意、较为满意、不满意。非常满意:护理人员在此次学习中所掌握到的心血管类疾病的护理知识远远超于预期,学习氛围良好。满意:此次学习中所掌握到的知識与预期相符,但学到的临床实践知识较多。较为满意:在此次学习中,学习到一部分良好的临床护理经验,但新知识的掌握度不足。不满意:对此次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内容极为不满,学到的知识严重不符合预期。学习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较为满意/24×100.00%。
教学结束后,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统一考试测评,比较两组学员的考试成绩。另外对两组护理人员的自我效能进行问卷评价,采取《自我效能量表》,满分40分,得分越高说明自我效能感越优。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的形式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学习满意率对比
教学结束后,观察组对此次学习非常满意共17名(70.83%),满意4名(16.66%),较为满意2名(8.33%),不满意1名(4.16%),学习满意率为95.83%;参照组对此次学习非常满意共12名(50.00%),满意3名(12.50%),较为满意1名(4.16%),不满意8名(33.33%),学习满意率为66.66%。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考试成绩与自我效能对比
教学完毕后,对两组护理人员进行统一考试,观察组的平均成绩为(80.82±5.46)分,参照组(71.41±5.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自我效能为(36.47±1.24)分,参照组为(31.79±1.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几年来,随着医学水平不断发展,各类先进的医疗设备不断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对于患者来说是一种福音[3]。以心血管类疾病为例,该类型的疾病所涉及到的内容十分广泛,诱发病的原因同样繁多,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难以采取单一的治疗方式帮助患者康复,其中必须强调护理的作用[4]。而在以往的临床案例中可以看出,对于心血管类疾病的患者,采取良好的护理方式可以极大缩短康复期,其中关于心脏康复的护理手段目前已得到医学界普遍认可。在该次教学中,通过在教学内容中融合心脏康复知识,对于护理人员来说可以有效提升护理专业能力,从而更好地为心血管类疾病患者服务。
在该次研究中,首先对两组患者在学习中的满意率进行对比,可以看出观察组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其次对两组患者护理结束后的考试成绩以及自我效能评测进行对比,观察组皆优于参照组(P<0.05)。具体分析为,传统的临床护理教学主要是对常规的病理护理进行展示讲解,其中不光忽略教学案例的典型性,同时缺乏对康复环节的教学[5]。观察组在传统护理教学的基础上融入心脏康复知识,同时选取针对性较强的临床案例,全程进行示范性教学,力求护理人员将心脏康复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通过与患者交流以及良好的团队配合,提高对心血管类疾病的危险因素控制,教学效果良好[6]。
综上所述,心脏康复理念融入心血管疾病临床护理教学对护理人员的学习满意率和专业能力水平有显著提升,同时也能优化自我效能感,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夏广建,东梅.高强度间歇训练在心血管疾病病人心脏康复中的应用进展[J].护理研究,2018,32(8):1163-1166.
[2] 王森,董波.探讨宗气理论对中医心脏康复的实践意义[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16(3):370-371.
[3] 杨小红,刘晓云,刘娜.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小儿心脏外科手术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1):99-102.
[4] 陆丽娟,王昭昭,周舸,等.暴发性心肌炎患者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实践[J].护理学杂志,2018,33(13):77-79.
[5] 郝丹.心脏康复运动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危险因素的影响[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8,23(28):66.
[6] 刘硕,邱瑞瑾,商洪才.心血管疾病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重点、策略及方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38(3):365-367.
(收稿日期:2020-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