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扶贫重要论述的理论溯源

2020-07-23 16:41李聪
西部学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重要论述扶贫习近平

摘要:任何思想和理论的产生都不是凭空出现的,是在吸收借鉴前人思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特定时代特征产生的。习近平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反贫困思想,是与新时代中国的具体国情和扶贫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现阶段决战脱贫攻坚重要的理论根基和实践指南。

关键词: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理论溯源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08-0008-03

“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本文试图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以及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扶贫思想出发,结合不同时期的扶贫实践,探索分析习近平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形成的理论根据,回顾习近平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反贫困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的反贫困思想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研究了特定历史时期无产阶级贫困的问题,是分析习近平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之源不可或缺的基本理论,对于中国的扶贫脱贫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贫困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向来关注的问题,扶贫脱贫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反贫困思想的基本着力点。通过阅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可以发现,“扶贫”“脱贫”等概念或提法虽然没有被明确化,但是,无产阶级如何摆脱贫困,马克思恩格斯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对此进行了阐释。无产阶级自身解放的实现才意味着他们要求摆脱普遍贫困的实际生活状况的愿望的实现。如何得以获得自身的解放,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物质解放是首要前提,只有基本的物质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得到保障,精神才可获得解放,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条件。如此,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才可实现。同时,“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又是生产力持续发展,获得精神解放和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保证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马克思恩格斯通过文本,将如何才可以使得广大无产阶级摆脱贫困的生活实际表述为三点:其一,废除私有制,大力发展生产力。“由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来共同地和有计划地利用生产力;把生产发展到能够满足所有人需要的规模;……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这就是废除私有制的主要结果”。其二,使劳动力获得相应的教育训练。“使它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就要一定的教育训练”。这样才可保证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人的进一步解放。其三,需要广大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共同行动。“各文明国家的联合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

结合具体实际看,习近平不仅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反贫困思想,而且对其进行了发展。在根本途径层面,主张以生产力的大力发展来消除贫困,“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在基本措施层面,主张要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两手抓,在解决物质贫困的同时,也要注重精神扶贫。事实证明,只有通过提高贫困地区和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使其具备脱贫的真正能力和动力,才能保证脱贫攻坚战略实施有效,保证脱贫后不返贫;在解决方式方面,主张“携手消除贫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强调“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倡议各文明国家联合行动,积极落实以减贫为首要目标的2015年后发展议程,共同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相应的贡献。

二、列宁的反贫困思想

列宁的反贫困思想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反贫困思想,同时又是俄国具体国情的产物,开启了新的社会主义国家从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到反贫困战争的新纪元,对习近平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与马克思恩格斯不同,列宁更多地是从生产力这个角度阐述贫困和反贫困问题,认为俄国的贫困问题是因为生产力水平低下造成的,并非制度性原因,主张解决社会主义国家的贫困问题,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承认社会主义国家也会存在贫困的现象,“无产阶级建立政权后,面临的最迫切问题就是要解决生产乏力,经济落后的局面,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因此,列宁提出只有全力发展俄国社会经济,提升国家竞争力,才能更好地减少贫困。其次,列宁认为,大力发展生产力和摆脱贫困的过程都应该是坚持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过程。在《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及其说明》中,列宁说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对于广大无产阶级和群众具有的三种帮助,以此表明无产阶级政党的任务是“领导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同时,列宁还强调无产阶级以及群众在当时的国情下,对于俄国反贫困事业的推进和国家建设的顺利进行所具有的现实重要性。“社会主义建设就不仅仅是作為沧海一粟的共产党的事业,而是全体劳动群众的事业。”“只有相信人民的人,只有投入生气勃勃的人民创造力源泉中去的人,才能获得胜利和并保持政权。”

七十多年新中国的奋斗史证明,“我们党带领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性成就。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测算数据,2019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55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109万人,下降66.8%;贫困发生率0.6%,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这主要归功于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取得的快速发展。习近平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组织领导是保证。”同时,习近平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主张发挥扶贫对象的主动创造性,强调合力扶贫,认为扶贫不是依靠单一方面的力量就可以完成,“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事业”。

三、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扶贫思想

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基于中国国情,努力探索创新反贫困理论,带领广大人民了解贫困的根源,指导群众团结起来打响反贫困的战争。历史实践证明,中共历代领导人的扶贫思想体现了一个时代的坚韧品格,为中国的脱贫战略的实施和推进提供了智慧的向导,也是习近平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的理论根据。

(一)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扶贫思想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十分关注中国农村、农民的贫困问题,以解决土地问题为抓手,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共同富裕”为目标,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各项法律法规为保证,带领广大农民逐渐走上摆脱贫困之路。

毛泽东特别关注与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土地问题,认为土地问题的解决关乎农民摆脱贫困,革命顺利进行和政权的稳定。毛泽东认为中国长期以来积贫积弱的局面,是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体制造成的。“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但是,中国贫困问题由来已久,积贫积弱的局面不可能一时得以改变,各项脱贫措施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以完善和加强社会主义各项法律法规为重要保证,确保社会主义建设朝着预期方向前进,保证生产关系和生产力这一基本矛盾保持平衡,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得以发挥,从根本上逐步消除贫穷。毛泽东对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性把握的扶贫思想,是习近平扶贫思想的理论来源,对现阶段决胜脱贫攻坚具有积极意义。

(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扶贫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立足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一实践基础,从社会主义的本质出发,提出了共同富裕的目标,深刻阐述了消除贫穷的问题。

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邓小平在探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和任务时,将反贫困升华到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创造性地提出了“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以此强调社会主义消灭贫穷的根本是发展生产力。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三)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扶贫思想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我国农村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为起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为前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带领全国踏上反贫困的征程。

江泽民基于我国的现实国情,认为要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切实解决好农村贫困的问题。1994年《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确定力争用7年左右的时间(从1994年到2000年)基本解决当时全国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基于此,国家扶贫战略开启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新时期,由扶贫“面”转向扶贫“点”。1996年《关于尽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决定》强调,“要以贫困村为重点,以贫困户为对象,把扶贫任务分解到村,把扶贫措施落实到户。”但是,因为改革开放使得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各区域之间的要素分配具有差异性,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存在明显的不均衡,为此,江泽民提出了开发式扶贫新模式,这为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提供了依据。

(四)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扶贫思想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继承并发展前面历代领导集体扶贫思想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扶贫的实际,在扶贫实际中融入了科学、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提出在解决贫困地区基本生存问题的基础上,走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胡锦涛的扶贫思想,在扶贫内容上,重点从解决温饱问题转向要推动科学发展,指出扶贫要立足根本,在深刻分析致贫原因的前提下,认为扶贫不仅是单纯依靠物质帮扶,提升人民基本生活水平而且还需要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着手。在扶贫措施上,提出坚持各级党政单位要在政府的领导指导下,厘清责任,切实负责;坚持扶贫工作要分清重点,针对扶贫对象不同的实际,实施不同的方案;坚持动员全社会的不同力量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形成扶贫的合力;坚持将扶贫对象作为主体,了解相应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注重扶贫对象自身能力的开发。在扶贫方式上,扶贫还应该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不仅要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还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在扶贫目标上,提出扶贫“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这为习近平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对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扶贫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继承历任党的主要领导人扶贫思想的基础上,形成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这既是对党的历代领导人扶贫思想继承的结果,更是结合时代对其进一步的发展。

习近平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坚持人民立场,注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引领下,发挥制度优势,大力发展生产力,重點关注解决农村脱贫问题,坚持扶贫的可持续性等方面对历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扶贫思想有了进一步的继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所体现的与时俱进的扶贫思路,实事求是的扶贫实践,科学有效扶贫方法,统筹全局的扶贫策略,以人民为中心的扶贫使命等,又是对党的历代扶贫思想的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要“合理确定脱贫目标”“坚持实事求是,不好高骛远,不吊高各方面胃口”;“建档立卡”“五个一批”;“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将“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作为我们党扶贫脱贫的重要使命等重要思想都体现了习近平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的创新性。

任何理论和思想的产生都需要以相关的理论基础为根据。习近平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是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继承前人思想理论的必然,是新时代决战脱贫攻坚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使然,更是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应然。

作者简介:李聪(1995-),女,汉族,甘肃泾川人,单位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责任编辑:李直)

猜你喜欢
重要论述扶贫习近平
从党和国家领导人近10年对科普工作的重要论述看气象科普的未来发展
证监会“扶贫”
管仲“扶贫”
标题党
习近平主席访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