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基地的创意建设与使用

2020-07-23 06:46谈琴芳
求知导刊 2020年14期

摘 要: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课题组以校内劳技教育基地为平台,进行创意建设和使用,开展了丰富的学生实践体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在课题研究活动中,实现了教师、学生、学校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基地;创意建设;创意使用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14-0016-03

引 言

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我校课题组以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为突破口,结合我校现状和学生实际,以星火生态园为活动基地,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以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课题提出

昆山市城北中心小学作为全国劳技教育先进集体,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发展中,长期关注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校星火生态园于1997年建成,总投资约30万元,经过后期扩建后占地面积约2600m2,建筑面积约600m2,是我校实施科技、劳技、环境教育的重要实践基地。本课题将以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创意建设与使用为切入点,主要研究以下内容。

1.建设有规模的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基地,实现布局与功能的统一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创意基地建设需要一定的规模,以满足全体师生的发展需求。在项目的创意设计上,不仅要考虑整体布局,还要考虑项目的功能。我们认为,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基地的功能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能否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能否为学生探究活动提供舞台,能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建设有特色的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基地,实现设施与效率的统一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基地在发展过程中能否形成特色,关键在于设施设备的创建是否合理、科学,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设施建设与基地实际效率是否能统一。我们希望建成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基地,不仅具有一流的设施设备,更要产生绿色、环保、高效的教育效益。

二、研究过程

1.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基地的创意建设

小学劳动与技术是一门以实践操作为特征的学科,它不仅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还注重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1]。要想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劳动素养,在做中探究,在做中创新,具有一定规模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基地是必不可少的。

昆山市城北中心小学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实践基地——星火生态园建于1997年8月,初期基地占地面积为1800㎡,建筑面积为300㎡。第一期投入23万元,内设温室栽培、动物饲养、种植、堆肥、环保实践、气象观察六个活动区。2000年,学校又自筹资金5万元建成劳技专用教室,购置了9组金工、木工、烹饪、缝纫、工艺、洗涤等多功能的劳动与技术操作台。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基地设备和布局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劳动与技术实践的需要。2012年开始,学校又投入资金近200万元进行基地扩建。此次扩建后,星火生态园内的占地面积达到2600㎡,温室大棚面积达到300㎡,专用教室面积达到260㎡。为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学校精心布局,凸显布局与功能的统一。

温室栽培区主要有常规种植区、层架种植区、水培区,种植品种有紫色辣椒、绿王茄子、彩色番茄、迷你南瓜、草莓(层架栽培)、黄金西葫芦、生菜(水培栽培)等,突出新品种、新技术的优势。

紫色食物培育区主要以种植紫色产品、培育特色品种为主,突出蔬菜的食用性、观赏性和附加值等特性,主要种植品种有紫罗兰青菜、紫甘蓝、紫花菜、紫薯、紫土豆、紫贝天葵等。

生态循环区以沼气为核心,突出“畜禽粪+沼气+蔬菜”的生态循环种植模式,饲养鸡、鸭、鹅、兔子、羊等常见的小动物,利用畜禽粪便通过沼气池发酵,用沼液、沼渣作为肥料进行蔬菜种植,在体现生物多样性的同时发挥生物链作用,把生态、环保、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贯穿在活动之中。

气象观测区安装了数字式气象设备,全程收集每天的天气变化情况,用气象观测的数据来为种植、养殖活动服务。

趣味种植区划出16个小块地,学生自己选择课题进行种植实验。

在趣味养殖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课题研究的需要,养殖家禽、鱼类、家蚕等。

科普展示區开展了生物图片、科技模型、标本展示,内容涉及植物形态识别,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植物分类识别,帮助学生识别微生物、水生动物、昆虫、鸟类、家禽等,重点研究动物、植物的生长和与大自然的关系。

2.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基地的创意使用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基地的建成,激发了学生参与劳技实践的热情。为了充分、合理地使用基地资源,学校努力开发基地的活动项目,有效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基地综合效益。

(1)让校内基地成为兴趣之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在基地活动中的兴趣,是学校建设劳动与技术基地的最重要关注点。基地建成后,学校全天开放基地设施,保证学生在任何时间都能进入基地开展活动。为了吸引学生参与基地活动,学校设计了“绿之园”开心农场实践活动,安排3~6年级学生每周在基地学习一节劳动与技术课,保证每位学生在基地有一棵苗,并鼓励家长在休息时间带孩子到学校基地共同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育苗、种植、浇水、施肥、收获的全过程,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趣味种植”由学生选择种植项目,学校提供场地、器材、肥料,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开展实践研究。在“小小陶吧”活动中,学生通过陶艺工具和材料的选择、设计与制作过程,发展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总之,基地丰富的活动项目,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需求。

(2)让校内基地成为探究之园

劳动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事物间存在着的内在联系[2]。劳动实践活动越深入,暴露在学生面前的问题就更多,必然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教师必须因势利导,把“劳动实践与科学探究”贯穿在劳动与技术教学过程中。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自编了校本课程“绿之园”和“我的科学小实验”,教材中有介绍动物、植物生长特点,有科学小实验的操作过程等,图文并茂,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劳动实践与科学探究的技能。在劳动实践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设计研究方案,进行探究性实验研究。近年来,学生在基地进行的探究性项目达200多项。2008年至2013年,连续6年都有学生的科学探究项目进入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其中“夹竹桃叶提取液杀虫效果的研究”“绿色杀虫液”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木槿叶汁液洗涤效果的探究”“绿色洗衣粉”“榴梿果皮对常见水果保鲜作用的研究”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使我校成了全国、江苏省创新教育的亮点学校。

(3)让校内基地成为科普之园

基地建成后,由于种植、养殖等活动富有特色,具有较强的科普教育意义,因此基地被上级有关部门命名为“苏州市科普教育基地”“昆山市校外德育教育基地”。学校因地制宜开展科普“小手拉大手”活动,把优良品种的植物苗和种子分发给家长,让学生与家长共同开展种植活动;不定期向家长和社区居民印发种植、养殖方面的科普知识宣传册,把最新的种植、养殖技术传播给家长和社区居民;为了开展家庭阳台种植活动,基地把配制好无土栽培的营养液赠送给家长和社区居民;开设“绿之芽”科普讲坛,邀请种植、养殖方面的技术员到基地举办科普讲座,指导学生、家长进行科学实践活动。每年有4000多名校外学生、社区居民来学校基地参观学习,而且北门街道、萧林社区、花园社区、司徒街小学、富士康幼儿园等单位均与我校建立科普共建关系。

三、研究成果

1.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基地建设促进了学生的潜能发挥和个性发展。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大胆想象、积极动手,使我校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硕果累累。近3年来,我校学生在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了4个项目的一等奖,1人获江苏省小发明家,5人被评为中国科学院小院士,2人获苏州市科技创新市长奖,7人获昆山市科技创新市长奖,1人获2019第二届YEA!青少年创新创业中国区总路演一等奖。

2.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基地建设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我校劳动与技术教师中,1人被评为“江苏省小学劳技特级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苏州市名教师”“苏州市学科带头人”;1人被评为“昆山市科学带头人”“昆山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被评为“昆山市教育能手”“江苏省优秀科技辅导员”。

四、成效分析

1.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校劳动与技术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升。笔者执教的“DIY小挂件”参加江苏省教学新时空名师课堂直播,成为第一节入围教学新时空的小学劳动与技术课;金燕老师参加苏州市小学劳动与技术优质课评比获二等奖;张琪老师参加苏州市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基本功竞赛获一等奖。

2.小学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开发不容忽视

在课题研究活动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不容忽视。目前,我校教师使用的是江苏的省编教材,而适合基地教学的内容难以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开发校本课程,以适应学生和基地建设的发展[3]。

五、今后设想

1.基地活动项目设置更加规范

在课题研究活动中,我们结合基地发展,设计了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有适合不同季节的种植体验,有适合各年级的科普讲座,有适合深入探究的科学实验。在以后的基地活动中,我们将结合各年级、各季节的特点来设置实践体验活动,使活动更加规范化、常态化。

2.小学劳动与技术专职教师的梯队培养

我們在课题研究活动中发现,目前我校3~6年级共46个班级,仅2名劳动与技术专职教师,师资数量已经不能适应学校的发展,需做好劳动与技术兼职教师向专职教师过渡的梯队培养,以不断更新和丰富教师资源。

结 语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基地的创意建设与使用,是我校劳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收获,是以学校现有资源为基础为学生搭建的实践平台,对于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期待在新时代劳动教育发展过程中,不断实现劳动益智、劳动树德、劳动健体、劳动育美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赵燕萍.劳动素质培养丛书[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

王黎宏.试论促成我国劳动技术课程教育发展的若干因素[J].名师在线,2017(02):92-93.

作者简介:谈琴芳(1973.11—),女,江苏昆山人,昆山市城北中心小学校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所获荣誉: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小学劳技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