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教育现状及市场拓展路径分析

2020-07-23 06:37张国军
当代世界 2020年1期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一带一路

张国军

【关键词】“一带一路”;教育合作;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

【DOI】10.19422/j.cnki.ddsj.2020.01.012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进与沿线国家教育合作,吸引沿线国家学生来华留学。[1]在此背景下,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数量增长明显,来华留学生教育市场前景广阔。本文梳理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一带一路”建设为吸引沿线国家学生来华留学带来的机遇,提出拓展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教育市场的路径。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现状及特点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呈现总体规模不断扩大,生源地分布较集中,不同学习类别学生来源分布、学习层次分布及专业需求分布不均衡,学生经费来源以自费为主等特点。

一、来华留学生总体规模不断扩大

就绝对规模而言,2013—2018年,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人数持续攀升,从2013年14万人、2014年17万人、2015年18万人、2016年21万人增长到2018年26万人,年均增长率达到12.8%。[2]同一时期,全球来华留学生年均增长率为6.7%,两者相差6个百分点,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增长势头明显。就相对规模而言,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人数在全球来华留学生总数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成为全球来华留学生的主要生源地。2013年,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为14万人,全球来华留学生为36万人,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占比为40%。2018年,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达26万人,全球来华留学生达49万人,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占比为53%,较2013年增长13%。2018年,来华留学生数量排名前十位的国家是韩国、泰国、巴基斯坦、印度、美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老挝、日本、哈萨克斯坦,沿线国家占比达70%。

二、生源地分布较为集中

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生源地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南亚、中亚、东北亚等地区,2013—2018年上述地区来华留学生占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总数的平均比重分别为40.5%、21.86%、12.4%、4.4%。[3]其中,东南亚来华留学生占据主体地位,但近几年增幅不大,年均增长率为7.7%;南亚地区来华留学生增幅最大,年均增长率为44.4%;西亚北非、中东欧等地区来华留学生数量增长潜力巨大。

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生源地分布集中还表现在来源国集中。2013—2018年,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数量排名前十的国家主要集中在泰国、巴基斯坦、印度、俄罗斯、印度尼西亚、老挝、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蒙古国、孟加拉国。2018年,这十个国家来华留学生数量占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总数的比例高达66%。

三、留学生学习类别、学习层次及专业需求分布不均衡

从学习类别的角度看,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学历教育(专科、本科、碩/博研究生)和非学历教育(普通进修生、高级进修生、短期留学生)生源地分布不均衡。2013—2018年,蒙古国及南亚8国来华留学生以接受学历教育为主,蒙古国学历生数量占其来华留学生总数的平均比例约为70%,南亚8国学历生数量占其来华留学生总数的平均比例约为87%;东南亚10国、中亚5国、西亚北非19国接受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来华留学生数量较均衡,占各自来华留学生总数的平均比例均在50%左右;而中东欧22国来华留学生以接受非学历教育为主,非学历生数量占该地区来华留学生总数的比例均在60%以上。

从学习层次的角度看,沿线国家来华学历留学生以本科生为主,蒙古国、东南亚10国、南亚8国、中亚5国、西亚北非19国、中东欧22国来华本科生占各自来华学历留学生总数的比例在40%—85%之间;其次为研究生,占比在17%—56%之间;专科生最少,最高占比不足10%。来华非学历留学生以普通进修为主,占各自来华非学历留学生总数的比例在40%—80%之间;其后依次为短期进修、高级进修,短期进修生数量占各自来华非学历留学生总数的最高比例在19%—50%之间,高级进修生占比不足5%。这表明,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中研究生和高级进修生占比有待提高,高层次留学生教育有待加强。

从专业需求的角度看,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主要以学习中文为主,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的一些专业如信息通讯、工程技术、计算机科学、电子信息工程等并未受到广泛关注,修读人数不多。“一带一路”建设处于初始发展阶段,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教育多从中文教学起步,随着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专业型人才需求的增多,修读技术类专业的留学生人数也会相应增多。

四、来华留学生经费来源以自费为主

从人数上看,沿线国家奖学金留学生人数明显低于自费留学生人数,历年沿线国家自费留学生数量都是奖学金留学生数量的5倍以上。自费留学生人数在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总数中的比重一直保持在85%左右,2014年占比高达88%。然而,自费留学生占比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奖学金留学生占比呈现逐年上升态势。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前景广阔。图为2019年12月27日,外国留学生在浙江省杭州市瓜山新苑社区活动中心参加迎新年活动,学习用毛笔写福字。

从增速上看,2013—2018年沿线国家奖学金留学生和自筹经费留学生数量都呈现增长态势,分别从2013年的17965人和124496人,增至2018年的40635人和219989人,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7.7%和12.1%,奖学金留学生增速明显高于自费留学生增速。

“一带一路”建设为吸引沿线国家学生来华留学注入新动力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前景广阔。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为沿线国家学生来华留学注入新动力。

第一,“一带一路”建设为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契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同沿线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推动构建利益共同体、命运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大量语言精通、跨文化交际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发展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教育无疑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一环。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及一系列政策举措,均强调扩大中国与沿线国家留学生规模,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教育合作,扩大中国政府奖学金资助规模等。《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更为明确地指出,要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进行教育合作的制度建设,加强政策沟通,疏通阻碍合作的瓶颈,为沿线国家专项培养行业领军人才和优秀技能人才,提升来华人才培养质量,把中国打造成沿线国家留学生喜爱的留学目的地国。这些文件的出台为中国发展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在中国政府的推动下,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教育被纳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整体战略框架,由以前民间自发行为逐渐转向政府和民间共同推进的发展模式。在此背景下,对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教育进行科学规划和精心设计,有利于促进其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二,“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经贸、旅游等合作,刺激了沿线国家民众来华学习的需求。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在促进贸易畅通、加强经贸合作方面成绩显著。据商务部公布的统计数据,2014—2018年,中国与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额超过800亿美元,在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超过5000亿美元,建设82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为东道国创造了超过20.1亿美元的税收和24.4万个就业岗位。[4]随着中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关系的不断发展,产能合作和技术合作的加强,双边人员交往日益频繁,这无疑会加大对语言精通、业务素质过硬的专业人才的需求,从而带动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此外,随着中国与沿线国家旅游合作的深入开展,沿线国家民众来华学习汉语、深度体验中国文化的愿望增强,间接助推来华留学生数量的增多。

第三,“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双边外交关系发展,为沿线国家学生来华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截至2019年4月,中国已与125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签署173份合作文件,[5]包括安理会在内的联合国机构有关决议或文件也不止一次纳入或体现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会重复地缘博弈的老套路,而将开创合作共赢的新模式;不会形成破坏稳定的小集团,而将建设和谐共存的大家庭。”除了发展与沿线国家官方外交之外,中國还与沿线国家开展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旅游等领域的民间交流,促进各国间民心相通。各类丝绸之路文化年、艺术节、旅游年、研讨会、影视桥、智库对话等人文合作项目百花纷呈,民众往来频繁,在交流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中国与沿线国家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不仅为沿线国家学生来华留学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而且大大促进了中国与沿线国家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教育市场拓展路径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市场前景广阔。中国需与沿线国家加强政府间合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体制机制,提升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加强宣传引导,提高沿线各国留学生的来华意愿,深入开发沿线国家来华留学教育市场。

第一,加强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政府间合作,推动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中国通过加强与沿线国家政府沟通协调,集聚资源,引导民间力量(学校、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协力推动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具体而言,中国可设立专业机构,研究沿线国家教育法规政策,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为国内教育机构与沿线国家相关机构开展教育交流提供法规政策咨询和实践指导;通过各种国际合作平台(政府间国际组织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等),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年交流活动,加强沿线国家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激发其来华学习的兴趣;协调推动沿线各国建立教育双多边合作机制、教育质量保障协作机制和跨境教育市场监管协作机制,确保沿线国家留学生教育质量;积极签署双边、多边和次区域教育合作框架协议,推进学历学位互认、学分互认、学位互授,排除沿线国家学生来华留学的政策性障碍;加快搭建本国教育资历框架,为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在不同种类和不同教育阶段之间进行转换提供便利条件,减少其来华学习的后顾之忧;引导国内高等院校整合资源走出去,加强与沿线国家开展合作交流,推介学校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发挥品牌效应,提升自身吸引力。

第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体制机制,提供制度保障。一是完善来华留学生收费制度。当前来华留学生收费制度仍沿用1998年相关规定,未与时俱进,缺乏灵活性和自主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招收来华留学生的积极性。鉴此,可考虑调整来华留学生学费定价政策,指导高校依据市场供需规律进行调整。二是完善留学生住宿管理制度。大部分高校为便于管理,设置专门的留学生公寓,但这种住宿安排方式不利于留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无形中阻碍了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交流。建议高校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留学生管理模式,鼓励中外学生同堂上课、同楼住宿,组织中外学生共同参与各种跨文化交流活动,增进相互了解。三是健全来华留学生创业创新制度。根据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规定,来华留学生在华就业必须具备两年工作经验,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优秀来华留学生毕业后在华工作。目前,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已经开展来华留学生创业创新政策的试点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来华留学生进行实习和创新创业,有关经验做法待时机成熟可在全国铺开。

第三,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增强高校竞争力和吸引力。全球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发布的2018年世界大学排行榜中,中国大陆只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排名前50。中国教育科学院“来华留学生学习需求调查”课题组的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1000多名留学生对中国现有留学生教育质量期望值普遍不高。[6]多数学生来华留学以学习汉语、体验中国文化为目的,而以攻读学位为目标的留学生则多数是因为获得了中国政府奖学金或因中国留学成本低。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旨在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实现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转变。“双一流”建设为国内高校提升自身竞争力提供了有利契机,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合理选择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路径,科学规划,加快发展。建设“双一流”,提高高等教育竞争力,提升对来华留学生的吸引力,是解决“留学赤字”问题的关键环节。

第四,加强宣传引导,做好相关服务,提升沿线各国学生的来华意愿。一是利用多种媒体做好招生宣传工作。中国教育科学院“来华留学生学习需求调查”课题组的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1000多名留学生中超过50%的学生希望通过网络获取来华留学信息。[7]然而,中国高校英文网页存在打开缓慢、信息获取不便捷、网申流程繁杂等问题。鉴此,各高校有必要完善其英文网站,在确保申请资料真实、完整的情况下简化申请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为来华留学生提供便捷服务。随着社交媒体等新媒体的广泛使用,各高校应重视使用新媒体手段为招生工作服务,改善招生效果。二是建立并充分发挥来华留学生校友会力量,拓展招生渠道。中国教育科学院“来华留学生学习需求调查”课题组的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留学生中有86.7%的人愿意毕业回国后继续与母校保持联系,超过70%的人愿意帮助他人来华留学。[8]鉴此,各高校有必要建立来华留学生校友会,通过来华留学生校友会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毕业的留学生与母校的联系,扩大母校的国际影响力,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掘校友资源,为招收来华留学生服务。三是发挥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作用。据国家汉办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4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建立153所孔子学院,149个孔子课堂,覆盖沿线54个国家和地区。[9]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有良好的学员基础,其中相当一部分学员有来华继续学习和深度体验中国文化的愿望,这恰恰是中国招收来华留学生的生源渠道之一。

结   语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前景广阔。尽管如此,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教育依然存在生源地较为集中、区域差异明顯、培养层次有待提高等问题。做好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教育有利于推进沿线区域教育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有利于扩大和深化中国教育对外开放,进一步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融入世界教育改革发展潮流,促进中国高校“双一流”建设。为进一步拓展沿线国家来华留学教育市场,中国可进一步加强与沿线国家政府间合作,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体制机制,提供制度保障;中国高校要提升教学质量,加强宣传引导,做好相关服务,提高沿线各国学生的来华意愿,深入开发沿线国家来华留学教育市场。

【本文是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亚太经济一体化研究”(项目批准号:19JD71000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首都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魏丹丹)

[1] 本文所讨论的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均指高等教育阶段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

[2] 本文关于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的相关数据,皆为笔者依据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2013—2018年《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整理得出。

[3] 本文所讨论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包括东北亚1国(蒙古国)、东南亚10国(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越南、新加坡、菲律宾、缅甸、柬埔寨、老挝、文莱)、南亚8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不丹、斯里兰卡、阿富汗、尼泊尔、马尔代夫)、中亚5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西亚北非19国(沙特阿拉伯、阿曼、阿联酋、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伊朗、土耳其、以色列、科威特、伊拉克、卡塔尔、约旦、黎巴嫩、巴林、也门、叙利亚、亚美尼亚、巴勒斯坦、埃及)、中东欧22国(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匈牙利、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克罗地亚、阿尔巴尼亚、希腊、塞尔维亚、塞浦路斯、马其顿、波黑、黑山)。

[4] 《数说“一带一路”成绩单》,https://www.yidaiyilu.gov.cn/jcsj/dsjkydyl/79860.htm。

[5]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展、贡献与展望》,https://www.yidaiyilu.gov.cn/zchj/qwfb/86697.htm。

[6] 刘建丰:《国际留学教育研究报告(2012)》,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76-77页。

[7] 同[6]。

[8] 同[6]。

[9] 同[5]。

猜你喜欢
来华留学生一带一路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
全英文授课临床本科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全英文授课医学本科留学生防御方式调查分析
来华留学生中国古典舞蹈文化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