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氨基粘土絮凝的嗜热微藻采收实验研究

2020-07-23 10:07张海若陈鹏宇梁园梅MaurycyDaroch
可再生能源 2020年7期
关键词:微藻蓝藻絮凝剂

张海若, 陈鹏宇, 梁园梅, Maurycy Daroch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环境与能源学院, 广东 深圳 518055)

0 引言

微藻是地球上重要的初级生产者, 具有个体微小、种类繁多、光合效率高、生长速度快、生长周期短等优点, 并能够将光能和二氧化碳转化为多种高附加值产品,如藻蓝蛋白、不饱和脂肪酸、类胡萝卜素等[1],[2]。 微藻可以在生活及工业废水中生长并有效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随着化石燃料的日益枯竭,利用微藻生产生物柴油是国内外研究者普遍关注的重要技术之一[3]。

虽然微藻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但是,微藻的分离、 采收一直是一个基础性技术难题,严重限制了微藻的产业化发展。 微藻细胞个体小(2~40 μm)、易破裂,且带负电的微藻细胞悬浮于培养液中,微藻的采收成本占整个微藻生产(包括采收和养殖)总成本的20%~30%,甚至更高。因此,寻找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采收方法成为微藻开发应用的关键。 收获微藻的传统方法包括过滤、离心、絮凝、浮选、超声和电解法等[4],[5]。 然而,对于大规模收获微藻而言,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点,如过滤法易堵塞滤膜、浮选和离心方法能耗较高、 超声和电解法能耗高且效率低。絮凝采收微藻是通过电中和、 架桥及网捕作用,使分散的带电荷藻细胞聚集, 从而实现固液分离,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的特点,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5]。

氨基有机硅酸盐(简称氨基粘土)由金属盐和有机三烷氧基硅烷在室温下合成, 属于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其作为絮凝剂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6]。Lee Y C[7]将镁氨基酸盐(MgAC)用于收获含油的小球藻属,在30 min 内,小球藻属的收获效率可达100%。Farooq W[8]使用单一的镁或铁氨基酸盐(MgAC 或FeAC )在短时间内收获了大量微藻。 Ji H M[9]将不同粒径的[MgAC]和[CeAC]的混合物用于收获浓度极低的蓝藻, 在1 h 内,蓝藻的收获效率为100%。然而,对于平台期质量浓度较高的藻种来说,并没有相关的研究,因此,探究双氨基酸粘土能否高效采收质量浓度较高的藻种,并降低其工艺成本,将有利于藻种的开发与应用。

本研究将双氨基粘土([MgAC]和[CeAC]的混合物)作为絮凝剂,通过观察采收效果,进一步研究了[MgAC]和[CeAC]的配用比例和絮凝时间对采收效果的影响, 最终确定了絮凝剂的最佳配用比例和絮凝时间, 为嗜热微藻采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藻种和培养基

嗜热蓝藻PKUAC-E542 (富含藻蓝蛋白)由北京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生物质能源实验室采集、分离并保存,藻细胞大小为4~15 μm[10]。 藻种培养所用的培养基为BG11 液体培养基。

1.1.2 仪器设备

Epoch 微孔板分光光度计 (BioTech 公司)、Olympus BX53 显微镜(OLYMPUS 公司)、高速离心机 (Eppendorf 公司)、Milli-Q 去离子净水机(Millipore 公司)、PB-10 标准型pH 计(Sartorius公司)、BSA124S-CM 分析电子天平 (Sartorius 公司)、电热鼓风干燥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BX-2F 恒温磁力搅拌器(常州普天仪器制造有限公司)、PS-80AL 超声清洗仪(深圳市超艺达科技有限公司)等。

1.1.3 主要试剂

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分析纯)、氯化镁六水合物(MgCl2·6H2O,分析纯)、氯化铈七水合物(CeCl3·7H2O,分析纯)、氯化铁六水合物(FeCl3·6H2O,分析纯)、乙醇(C2H5OH,分析纯)、蒸馏去离子水(Millipore)。

1.2 实验方法

1.2.1 培养方法

图1 为室外光生物反应器。

图1 室外光生物反应器Fig.1 Outdoor photobioreactor

将2 L 藻种于发酵罐(直径为12 cm,高度为50 cm)中培养7 d,培养过程中通入空气并持续搅拌,使用自然光源,培养温度为45 ℃。待嗜热蓝藻生长至指数生长中期进行扩培,将藻种接种至容积为50 L 的光生物反应器(直径为25 cm,高度为100 cm)中曝气培养,通入气体为空气,反应器置于室外。 培养过程中仍采用自然光源, 每日中午12:00 测量记录其吸光度(OD),并记录每日温度及辐射量。 培养8 d,绘制生长曲线并收集藻液用于微藻絮凝实验。

1.2.2 微藻质量浓度和细胞密度与吸光度的关系测定

取适量藻液, 用干重法建立嗜热蓝藻的质量浓度和吸光度的对应关系,结果如图2 所示。从图2 可以看出, 嗜热蓝藻的质量浓度与吸光度有较高的拟合关系,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用吸光度(OD685nm)代替微藻的质量浓度[11]。 从图2 还可以看出,嗜热蓝藻的细胞密度(细胞数目)也与吸光度具有较好的拟合关系。

图2 标准浓度曲线Fig.2 Standard concentration curve

1.2.3 双氨基粘土絮凝剂的制备

分别称取8.4 g MgCl2-6H2O 和CeCl3-7H2O溶解在200 mL 乙醇溶液中,磁力搅拌10 min 后,滴加约13 mL 的APTES,使APTES 中Si 与Mg/Ce的比例达到1∶1.34,然后磁力搅拌溶液12 h,得到白色浆状的MgAC 和黄色浆状的CeAC; 将两种浆料以3 000 r/min 的转速离心15 min, 再用100 mL 乙醇溶液洗涤两次, 在设定温度为60 ℃的烘箱中干燥24 h;干燥后,可获得砾石状的MgAC 和CeAC;将MgAC 和CeAC 研磨成粉末,分别称取1 g MgAC 和CeAC 粉末于100 mL 锥形瓶中,加入100 mL 去离子水, 再通过超声浴处理10 min,得到分散均匀的浓度为10 mg/mL 的MgAC 和CeAC 悬浮液。

将MgAC 和CeAC 悬浮液在超声浴中以不同比例 (1∶0,1∶1,1∶2,1∶5,1∶8,0∶1,2∶1,5∶1 和8∶1)混合至均匀, 得到9 种不同混合比例的双氨基粘土絮凝剂([ACs]混合物)。

1.2.4 絮凝试验

取不同混合比例的[ACs]混合物各1 mL,分别加入装有9 mL 嗜热蓝藻藻液的离心管中,将藻液与[ACs]混合物混合至均匀,每种比例设置3 组平行样品,空白对照组中加入1 mL 去离子水。 采用分光光度计法, 在不同的时间间隔(0,20,40,60,90,120 min) 距离样品溶液顶部的5 cm 处取样,测量其在685 nm 处的OD,并根据式(1)计算絮凝效率。

式中:R 为絮凝效率,%;ODO为初始藻液的吸光度;ODf为絮凝后上清液的吸光度。

1.2.5 细胞密度对絮凝效率的影响

已知本研究中的嗜热蓝藻的细胞密度与OD之间具有线性关系, 设置5 组不同的OD685nm(2.5,2,1.5,1,0.5),每组设3 个平行样品,选择絮凝效果最佳的一种[ACs]混合物配比,将该配比的[ACs]混合物分别加入样品藻液中,测量0,20,40,60,90,120 min 内各样品的OD685nm, 并计算絮凝效率, 从而探究嗜热蓝藻的细胞密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1.2.6 藻液pH 值对絮凝体系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在微藻培养过程中,由于微藻自身合成的糖苷或多糖等絮凝活性物质分泌到细胞表面, 与周围的藻细胞相互作用会引发细胞自絮凝现象[12]。 在微藻培养过程中,藻液pH值等因素的变化会对藻细胞的自絮凝现象产生影响, 即一些藻种在藻液pH 值较高的条件下会发生自絮凝现象,为排除[ACs]混合物自身pH值对实验的影响,测量不同混合比例的[ACs]混合物及藻液的初始pH,并在加入[ACs]混合物沉降20 min 后测量此时藻液的pH 值, 分析藻液pH 值的变化是否会对藻细胞的絮凝效果产生影响。

1.2.7 显微镜观察

分别取各实验组藻液絮凝2 h 后的底部絮凝层,制作临时标本,利用显微镜观察絮凝后藻细胞的絮凝状态及生理活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双氨基粘土体系的絮凝效率

加入[ACs]混合物20 min 时,各实验组的絮凝效果如图3 所示。 从图3 可以看出:各实验组的絮凝效果差别较大,当[MgAC]和[CeAC]的配用比例分别为1∶1,1∶2,2∶1,5∶1 和8∶1 时,大部分微藻已经沉淀在离心管底部, 上清液颜色较为透明,絮凝效果均较好;当[MgAC]和[CeAC]的配用比例为1∶0 和1∶5 时, 部分微藻沉淀在离心管底部,上清液较为浑浊,即仍有大量微藻悬浮于培养液中,絮凝效果一般;当[MgAC]和[CeAC]的配用比例为0∶1 和1∶8 时,絮凝效果较差,离心管底部未见明显的微藻沉降,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并无太大差异。

图3 各实验组的絮凝效果Fig.3 Flocculation effect of each experimental group

将2 h 内微藻动力学收获结果绘制成图4。从图4 可以看出,在20 min 内,各实验组的絮凝效率均逐渐增大,最大可达75%,最小仅为5%,当絮凝时间超过20 min 后,各实验组的絮凝效率基本保持不变。

图4 絮凝效率随[ACs]配比的变化Fig.4 Variation of flocculation efficiency over [ACs] ratio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加入[ACs]混合物的实验组的絮凝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这是因为氨基粘土中的质子化胺基团起到带正电荷的纳米团簇作用,可与带有负电荷的微藻细胞进行桥接,通过静电作用使微藻细胞聚集沉降下来。同时,加入不同比例[ACs]混合物的实验组的絮凝效果有很大差别。 有研究表明,两种不同尺寸的[ACs]在各自的水溶液中具有10~1 000 nm 的粒度分布[9]。不同的[ACs]混合比例使之形成紧密程度不同的网状结构。从图4 还可以看出:当[MgAC]和[CeAC]的比例为0∶1 时, 微藻的絮凝效率仅为5%左右,与空白对照组基本一致;当仅有[MgAC]存在时,微藻的絮凝效率提高至18%,这可能是因为[MgAC]的二维结构为网状, 且具有较高的分层程度和较小的尺寸(直径约为30 nm);当[MgAC]和[CeAC]的比例为1∶8 和1∶5 时,[CeAC] 所占比例均较大,微藻的絮凝效率仍在30%以下; 当 [MgAC]和[CeAC]的比例为1∶1 时,微藻的絮凝效率突然增至60%;当[MgAC]和[CeAC]的比例分别为8∶1,5∶1,2∶1 和1∶2 时,微藻的絮凝效果最佳,絮凝效率可达70%以上,表明在这4 种比例下,[ACs]混合物可形成紧密的网状结构, 通过强大的网捕作用使微藻细胞团聚沉降。

2.2 细胞密度对絮凝效率的影响

由上文可知,当[MgAC]与[CeAC]的配比为2∶1时,微藻的絮凝效果最佳,将该配比的[ACs]混合物加入到5 组不同细胞密度的藻液中, 各组2 h内的絮凝效率如图5 所示。

图5 絮凝效率随藻种细胞密度的变化Fig.5 Variation of flocculation efficiency over cell density

从图5 可以看出,藻液的OD685nm越低(藻液细胞密度越低),微藻的絮凝效果就越好;随着藻液OD685nm的逐渐增大 (藻液细胞密度的增大),微藻的絮凝效率会大大降低。文献[9]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双氨基粘土絮凝剂对浓度极低(0.05~0.2 mg/mL)的微藻具有很好的收集效果。 在本研究中, 嗜热蓝藻在平台期的OD685nm一般为1.0~1.5,因此,本实验选取的藻液初始OD685nm为1.5(对应的藻液质量浓度约为12.31 mg/mL)。 从图5 可以看出, 对于OD685nm为1.5 的嗜热蓝藻来说, 双氨基粘土絮凝剂仍然具有较好的絮凝效果,且此时的藻液浓度处于该种嗜热蓝藻平台期的浓度范围,更符合实际生产。但是,当嗜热蓝藻的浓度过高时,双氨基粘土絮凝剂的絮凝效率会大大降低,因此,微藻采收时应注意对藻种浓度的控制。

2.3 藻液pH 值对絮凝实验的影响分析

不同比例的[ACs]混合物及加入[ACs]混合物后的藻液pH 值如表1 所示。 由表1 可以看出,加入[ACs]混合物后,藻液的pH 值为9.83~9.95,而藻液的初始pH 值为9.98, 由此可见,[ACs]混合物的添加基本不会影响絮凝体系的pH 值,说明絮凝现象并非由体系pH 值的改变所导致,而是基于双氨基粘土絮凝剂([ACs]混合物)的絮凝作用。

表1 絮凝剂初始pH 值及絮凝后藻液的pH 值Table 1 Initial pH value of flocculant and pH value of algae solution after flocculation

2.4 显微镜观察

显微镜观察到的絮凝后微藻细胞的絮凝状态如图6 所示。 从图6 可以看出:加入[ACs]混合物的实验组的微藻细胞根据絮凝程度聚集成不同大小的团状,当[MgAC]与[CeAC]的比例为1∶2,2∶1,5∶1 和8∶1 时, 微藻的絮凝效率较高, 在显微镜下呈现较好的团聚状态,100倍镜头下可以看到明显的聚集带;空白对照组的微藻细胞分布均匀,排列整齐,未见有明显的藻细胞团聚状态。其他实验组有不同程度的聚集,但范围和规模较小,藻细胞的排列较为松散。

图6 絮凝后的蓝藻在放大倍数为40,100,1 000 倍下的形态Fig.6 The flocculated cyanobacteria form at 40, 100 and 1 000 times magnification

2.5 安全及应用性分析

关于[ACs]混合物的安全性,主要考虑是否会影响藻细胞的生理活性。Han H K[13]的实验结果表明,[MgAC]在所有测试的细胞中几乎没有细胞毒性,即使[MgAC]的浓度高达1 000 μg/mL,仍不会对细胞活力和细胞膜产生影响。 [CeAC]在低浓度下表现出很少的斑马鱼胚胎毒性[9]。 在显微镜观察过程中, 可以看到各实验组的微藻细胞仍能进行细胞分裂,并有小范围的细胞活动,藻细胞仍具有生理活性, 可进一步应用于后续脂质提取等开发利用。 Farooq W[14]在研究中将[MgAC]作为添加剂加入微藻培养基中, 研究结果表明,[MgAC]可以增加藻细胞的大小和脂质含量。 Lee Y C[15]使用[MgAC]收获含油小球藻,发现[MgAC]还可作为脂质提取剂, 其阳离子氨基可提高脂质提取和生物柴油转化效率。 综上可知,[ACs]基本不会对藻细胞的生理活性及后续开发利用产生影响, 并可作为添加剂与藻细胞共存,促进藻细胞的生长。

3 结论

本文使用双氨基粘土絮凝剂 ([MgAC]与[CeAC]的混合物)对嗜热蓝藻进行絮凝,并研究双氨基粘土的配比及絮凝时间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

①当[MgAC]与[CeAC]的配比分别为8 ∶1,5∶1,2∶1 和1∶2 时, 微藻的絮凝效率均可在20 min内达到75%以上。

②综合考虑经济性及絮凝效果,确定[MgAC]与[CeAC]的最优配比为8∶1。

③微藻采收效率与藻液细胞密度有很大的关系, 过高的藻液细胞密度会使微藻收获效率大大降低。

④使用双氨基粘土絮凝微藻不会影响微藻培养液的pH 值,也无需调整培养液的pH 值;双氨基粘土絮凝剂不影响微藻的生理活性及后续开发利用,是安全无害的絮凝剂。

猜你喜欢
微藻蓝藻絮凝剂
碳酸酐酶胞外酶影响下的岩溶湖泊微藻碳汇研究
代食品运动中微藻的科研与生产
微藻,跨界小能手
多糖生物絮凝剂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赤峰柴胡栏子金矿浓缩系统澄清剂的选型研究
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在工业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蓝藻水华处理举措
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蓝藻水华处理举措
水处理中絮凝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自创生存环境小能手——蓝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