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斌,王珍珍
(新疆自治区中医院妇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本次研究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妇科收治并行手术的患者共计6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00例。对照组患者的年龄范围在20~67岁,平均年龄为49.65±3.82岁;观察组患者的年龄范围在17~69岁,平均年龄为50.24±2.8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之间存在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可以用于本次研究。
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其进行护理,包括每日生命体征的监测、基础护理、遵医嘱指导用药等。
对于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对其进行护理,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很多患者由于对手术不了解,因此在术前往往有十分明显的恐惧情绪,这不仅影响了患者术前的休息,同时对患者术后的疼痛感减轻也是不利的。因此,护理人员在术前需要对患者详细的讲述手术治疗的相关知识以及术后的恢复流程,使得患者对手术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消除由于陌生而造成的恐惧感,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第二,加强术后对患者的护理。在术后除了给予止疼药物以及伤口护理等常规护理外,还需要在护理时注重心理暗示,让患者的情绪状态保持平和,同时对患者的伤口情况加以了解,对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需要及时的告知主管医师并予以处理。对于需长期卧床的患者,需要指导家属进行按摩,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避免发生压疮等术后并发症。
本次研究选择患者的疼痛评分、SAS评分及SDS评分作为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采用SPSS 18.1.0对研究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同时运用x2检验、t检验以及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意义的处理。当上述选择的观察指标在对照组患者以及观察组患者之间的差异计算P<0.05时,则认为该项观察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层面的意义。
接受了人性化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疼痛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患者的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疼痛评分、护理后疼痛评分比较
表1 两组术后疼痛评分、护理后疼痛评分比较
组别 n 术后疼痛评分 护理后疼痛评分对照组 300 4.48±1.01 3.42±0.54观察组 300 4.27±0.98 1.69±0.48 P->0.05 <0.05
近年来,随着女性在社会中扮演角色不断重要以及女性生活压力的不断提升,妇科疾病患者的数量也呈现出逐年攀升的趋势,许多妇科疾病的主要治疗措施是手术治疗,通过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切除病变区,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但是很多患者由于对疼痛的忍耐程度低、受手术刺激大、同时由于对疾病了解程度不多,导致患者在治疗期间容易出现明显的负性情绪,这对于患者的预后以及患者治疗依从性都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妇科护理人员需要切实关注妇科手术患者术后不良情绪的防治。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了人性化护理这一新型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从患者的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入手,在对患者生理疾病治疗的同时,也对患者的心理进行一定的护理,使患者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这对于患者疼痛忍受能力以及治疗依从性的提升均是有帮助的。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加强和患者的沟通交流,患者术前的情绪状态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同时术后通过测定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平分以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可以发现接受了人性化护理的患者负面情绪改善更加明显。因此,人性化护理模式在临床具有推广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