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婷 段小红 张继莹 杨筱红 任妍彬
(甘肃农业大学财经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天祝牦牛主产区位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西大滩乡,它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肥沃宽广的黑土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景点,在政府新政策“自然保护区建设的规划下”这里的牦牛产业更是发展迅速。2018年,西大滩乡牦牛产业开始迅速发展,在西大滩乡牦牛存栏 4.39 万头, 占全县牦牛总数的 33.79%, 在初步建起保种繁育体系的同时, 也为未来牦牛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为以后牦牛产业发展的条件的形成和品牌建设提供了资源保障。
此次调查于2018年12月开始,在查找资料并学习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项目组以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西大滩乡的牦牛养殖户为调查对象,结合当地牦牛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问卷的设计。2019年2月,小组成员深入实地进行调查和研究,对当地养殖户发放问卷并进行相关问题的询问,针对个别养殖户进行了面对面交流,了解了近年来牦牛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 针对自然保护下的天祝西大滩乡牦牛产业的相关问题研究发放问卷共计100份,收回有效问卷88份。
(一)牦牛养殖户收入水平
由表1可知,被调查的养殖户家庭月收入1000元及以下的养殖户占比为9.09%;1001-1500元的养殖户占比为19.31%;1501-2000元的养殖户占比为65.91%;2001元及以上的养殖户占比为5.69%。由此得出被调查养殖户的家庭人均月收入主要集中在1501-2000元之间。
表1:牦牛养殖户家庭人均月收入选项的数据
(二)养殖户收入来源的构成
表2是针对某养殖户一年销售10头左右的牦牛时可获得的销售收入。但是当牧民每年可供销售的牦牛(4岁以上的公牛)较少时,便只能通过其他经济效益较低的活动来获取收入。2017年条例颁布之后当地便实行退耕还林等政策,因此耕地面积很少,没有多余的土地生产经济作物,当地的主要产业就是养殖业,尤其是牦牛养殖业,因此牧民们收入来源单一。
表2:养殖户收入来源构成 单价:(元/年)
(一)生产现状
1.牦牛肉价格呈增长趋势
由表3可知,近五年牦牛肉单价呈不断上升趋势,尤其是在2017年之后牦牛肉单价上涨幅度明显,由此可知,在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之下,牦牛产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当地主要生产销售的牦牛种类有三种,分别是白牦牛、黄牛、黑牦牛,其肉质与口感大不相同,因此在价格方面也有较大的差异。且当地是天祝白牦牛保准选育基地,因此白牦牛的数量更多,经济效益相比其他两种要更高。牦牛肉单价上升,使得牦牛的利润不断增加,因此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牦牛的养殖,从而对牦牛产业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表3:近五年牦牛肉单价对比 单位:(元/kg)
2.牦牛养殖规模扩大
随着牦牛肉价格的上升,牧民们意识到牦牛的资源性,于是由之前单一的养殖羊转变为牛羊相结合的养殖策略,养殖规模较大的牧民所养殖的牦牛数量甚至在230头以上,2018年西大滩乡牦牛养殖户达260户左右,每户平均养殖牦牛150头。
表4:近五年牦牛肉养殖数量对比 单位:(头)
3.牦牛生长周期长,成本较高
因为一头牦牛在4岁时才能宰杀,加工成牦牛肉、牦牛毛等进行出售,且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牦牛繁育体系,牧民自己繁育,周期较长,所以即便牦牛的数量很庞大,每年可供销售的数量却比较少,如表5所示,牦牛的主要饲料依旧是依靠天然放牧,但是2017年条例颁布之后,当地政府为修复草场而实行限制放牧,导致许多的牧民没能及时转换饲养方式。很大一部分还是依靠天然草场,在休牧时期通过别的途径购买饲料,部分养殖户开始种植草料,但是当地耕地总面积较少,因此牧民种植草料的土地也是有限的,而政府也对规模较小,收入较低的贫困户进行饲料补助。
表5:牦牛主要饲料来源选项的数据
除了外购饲料之外,还有引进优良品种、疫苗、雇佣劳动力等各种支出,因此牧民的净收入还是比较低的,将一头牛犊养成可供销售的公牛所花费的成本较高。所以对于规模较大的养殖户,其收入越大,成本也就越高。
(二)销售现状
1.销售渠道单一
当地牧民将自己的住所重新翻修,建成富有当地藏族民族文化的民宿,主要业务类似于农村常见的农家乐,给游客提供住所的同时,销售牦牛肉,此外,牧民还可以自制酸奶、酥油茶进一步获得销售收入;旅游淡季牧民会将牦牛肉卖到肉铺或通过肉贩子转售,有的会将牦牛肉进一步加工,真空包装后运送到武威、兰州等地,从表6可以看出,当地没有大规模开发网上销售等模式,极少数人会通过淘宝等销售牦牛肉。传统单一的销售模式只能满足甘肃省境内的消费需求,很难将品牌优势发展到全国范围,扩大其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表6:牦牛主要销售渠道选项的数据
2.销售前景广阔
在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影响下,许多游客慕名前来,在参观当地草原风景的同时品尝牦牛肉、乳制品、酥油茶的当地特色美食,一头成熟的公牛价格在8000元以上,尤其白牦牛肉质鲜嫩,吸引游客消费。如果对其销售渠道进行进一步开发,将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一)草场超载过牧,草畜矛盾突出。
(二)品种退化严重,以近亲繁殖为主,生产性能较低。
(三)劳动力外迁,当地养殖户一般为40岁到60岁的家庭户养殖。
(四)牦牛产品价值较低,牦牛业经济发展缓慢。
(五)牦牛产业建设起步晚,内部体系发展滞后,优势产品少,市场占有率低。
(一)政府实施休牧、轮牧二者相结合的政策。
(二)引进技术型人才,加强实地指导。
(三)政府加大对畜牧业群体的政策扶持。
(四)引入当地民族文化,提升其产品的内在价值。
(五)加大牦牛产品的精加工,延长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