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彬
(黑龙江省兴凯湖农场林业科,黑龙江 密山158325)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方针的提出,我国绿色发展进程明显加快。在这一背景下,国内森林资源总的变化趋势是森林面积逐年递增,林木的生长量慢慢的开始大于消耗量,森林资源发展的大好势头改变了以往森林资源整体下降的局面。树木在光合作用下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不仅能够净化空气、消除雾霾,还有助于提升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维护生态系统平衡。鉴于森林资源如此巨大的作用,作为东北地区林业技术人员,有义务也有责任对东北林区的造林技术进行研究,并选择最优的抚育举措,来实现森林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增长”
1.1.1 穴状整地
适用条件。穴状整地对于林种、树种以及立地条件没有太多的限制,都能适用,特别是对于一些坡地较大、水土流失严重的造林地,应用穴状整地方式,效果显著。
整地规格。通常情况下,穴状整地的坑穴应为方形,穴径具体规格为50cm×50cm,坑穴深度需控制在30cm 左右。如果土壤比较贫瘠,应将坑穴的深度保持在20cm 上下。对于大苗造林、培育大径材的用材林以及速生丰产用林,应将整地规格适当扩大,穴径规格可提升为60×60cm,深度应拓展到40cm以上。
1.1.2 带状整地
适用条件。在山地缓坡、过渡带林种、森林草原等地区可选用带状整地方式,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整地活动应沿着等高线进行。
整地规格。带状整地中有明确要求,带宽应在60cm 以上,深度需超过40cm。另外,带长应根据实际的地形情况进行确定,并且每间隔一定距离,应保留长度为0.5-1.0m 的自然植被。
1.1.3 整地时间
整地工作应选择提前一个月或者前一年秋季和冬季进行,若种植地区发生过冻害或者区域内土壤质地良好且湿润,则可以考虑将整地工作和造林工作同步进行。如果种植区域属于干旱或者半干旱地区,整地工作应选择在雨季开始之前或者雨季期间开展,为提升工作效率,可选择边整地边造林的方式。
1.2.1 植苗造林
栽植穴的大小和深度应略微大于容器,这样容器苗才能更好的植入进去。苗木放入坑穴中,一定要扶直,不能东倒西歪。填土过半时,需要提苗并踩实,当填土结束时应再次踩实,并用新土将其覆盖。在栽植的过程中,应及时的去掉苗木根部不容易穿透或者不容易分解的容器,以免阻碍树木的生长。
1.2.2 栽植深度
苗种栽植的深度应根据树种类型、土壤墒情以及立地条件进行综合的考虑。一般来讲,栽植深度应适当的超出根系部分。干旱半干旱地区可结合当地具体情况进行深栽。
1.2.3 苗木的处理
在林地苗木出圃前的2-3 天需进行浇灌,从起苗到造林开始,应做到随起、随运、随栽植,保证整个过程的连贯性。起苗时,应对顶芽进行严密保护,需保证容器中根团的完整性,防止容器破碎而导致其中根系的损坏,切记不能手提苗茎,更不能在大风天开展起苗工作。运输苗木的过程中,应根据运输距离对苗种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比如利用胶合板包装箱、自制托盘等辅助器具,轻拿轻放,防止容器破损。此外,应尽量保证苗种根部土壤的湿润,必要时可进行洒水处理。
若种植区苗木的存活率没有达到85%,就需要在造林季节进行补植或者重新造林。补植过程中,苗木的选择应与种植区原有苗木同龄。
造林工作完成之后,并不意味着就万事大吉,坐等收成,还需要进行后期苗木的抚育管护。开展除草松土工作,能够对林地起到很好的保墒效果,避免杂草丛生抢夺了苗木所需的营养物质,为幼树的发育和成长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一般情况下,种植林地需连续进行3 年松土除草工作,第一年2 次,第二年、第三年分别依次,直到幼树的生长高度超过了杂草层时就可以停止。
松土工作应遵循“里浅外深” 的原则,这样既不伤害,苗木的根系,又能增加营养面积。具体规格为50cm×50cm,深度通常为5-10cm。
除草在整个抚育工作中非常重要,需种植人员坚定的落实下去。当造林活动结束之后,要及时的清理林地中的杂草,与扶正、踏实、反扣草皮等结合起来,同步进行,保证苗种营养的供给。
造林时,应积极的听取专业部门提出的意见,选择科学合理的举措来应对造林地的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值得一提的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应贯穿于造林营林的始终,不能出现任何的懈怠。将生物防治作为主要防护手段,并配合其他防治方法进行综合应用,以此来提高森林抗病虫害能力。
对东北地区造林技术进行研究,不仅能扩大种植面积,提高林木产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增强人民幸福感,从而进一步推动林业现代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