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武清区下朱庄卫生院全科 (天津 301700)
内容提要:目的:探讨心肌缺血应用常规心电图的诊断价值。方法:筛选出2015年4月~2019年6月于本院实施心肌缺血诊治处理的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EDAN-SE1201型数字式12通道心电图仪,对患者实施常规心电图检查处理。记录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讨论常规心电图检查方式鉴别心肌缺血疾病的精准度、灵敏度及特异性。结果:临床表征显著的心肌缺血患者例数为37例,临床表征不够明显的患者例数为33例,即常规心电图检查方式鉴别心肌缺血疾病的精准度、灵敏度及特异性分别为68.52%、89.19%、62.96%。结论:对心肌缺血患者应用常规心电图检查方式进行临床诊断,仅适用于临床表征显著的心肌缺血患者,对于临床表征不够明显的患者,依旧需要给予其他的诊断手段。
心肌缺血属于临床上相对常见且多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表征包含心肌代谢异常、心电活动功能异常、左心室活动异常、心肌灌溉功能受阻等症状[1]。大部分心肌缺血患者均伴随不同程度的胸痛症状,不过仍有少部分患者不存在明显的胸痛症状,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临床诊断的难度[2,3]。现阶段,临床上通常将常规心电图检查方式作为心肌缺血疾病的主要鉴别手段。本次研究将着重讨论对心肌缺血患者应用常规心电图检查方式进行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筛选出2015年4月~2019年6月于本院实施心肌缺血诊治处理的患者70例为研究目标,男37例,女33例,平均年龄(52.29±3.28)岁,平均病程(1.28±0.32)年。入选患者中不存在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精神类疾病、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传染病、药物过敏等情形。
仪器设备:使用EDAN-SE1201型数字式12通道心电图仪,购自深圳市理邦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对患者实施常规心电图检查处理,常规心电图的检查过程需借助心电图仪来实现[4]。
记录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讨论常规心电图检查方式鉴别心肌缺血疾病的精准度、灵敏度及特异性。临床表征显著的心肌缺血情形的常规心电图诊断依据:ST波段的抬高趋势明显,抬高部分呈现弓背向上型,且相对应的ST波段压低。临床表征不够明显的心肌缺血情形的常规心电图诊断依据:ST波段下降趋势显著,且下降趋势呈现下斜型或水平型,下降的持续时长为0.08s,下降位移为0.05mA,部分ST波段的下降趋势呈现I点型,下降位移为0.2mA。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作分析处理,分析相关数据之间的差异性(P<0.05)。
在入选的70例患者中,临床表征显著的心肌缺血患者例数为54例,临床表征不够明显的患者例数为16例。经常规心电图检查处理后可知,临床表征显著的心肌缺血患者例数为37例,临床表征不够明显的患者例数为33例,即常规心电图检查方式鉴别心肌缺血疾病的精准度、灵敏度及特异性分别为68.52%、89.19%、62.96%。检查结果见表1。
近年来,心肌缺血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有报道称,心肌缺血疾病的发病率已超过10%,且患病群体以老年人群为主[5]。心肌缺血疾病的主要诱发因素为患者的冠状动脉存在阻塞或狭窄情形,致使心肌细胞的血供能力受阻,并引发缺血现象[6,7]。大部分心肌缺血患者均会呈现明显的心绞痛症状,不过仍有一部分心肌缺血患者不存在典型的临床症状,这极易导致患者在未觉察的情况下,因剧烈运动而诱发心悸,甚至是发生死亡事件。血管造影检查方式属于应用较为广泛的诊断方式,而且临床上通常将造影检查的诊断结果作为其他诊断操作的参考标准。不过,有研究指出,血管造影检查方式将给患者的血管造成轻度的创伤,这一点令患者难以接受,因此,考虑在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加入常规心电图检查方式[8]。相关研究表明,常规心电图检查方式对于临床表征不够明显的心肌缺血患者的诊断疗效并不是十分理想,不过该方式适用于临床表征显著的心肌缺血患者[9]。对本次研究的相关数据展开分析可知,在入选的70例患者中,临床表征显著的心肌缺血患者例数为54例,临床表征不够明显的患者例数为16例。经常规心电图检查处理后可知,临床表征显著的心肌缺血患者例数为37例,临床表征不够明显的患者例数为33例,即常规心电图检查方式鉴别心肌缺血疾病的精准度、灵敏度及特异性分别为68.52%、89.19%、62.96%。常规心电图检查的相符度为68.52%。这一结果再次证实,对心肌缺血患者应用常规心电图检查方式进行临床诊断,诊断结果难以令人满意,常规心电图检查方式仅适用于临床表征显著的心肌缺血患者,对于临床表征不够明显的患者,依旧需要给予其他有效的诊断手段。因此,在对心肌缺血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处理时,应加入更加有效的诊断方案,而不是完全依赖常规心电图检查方式。
表1.常规心电图的检查结果(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