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药联合揿针治疗室性早搏30例临床观察

2020-07-21 09:21马新柱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0年11期
关键词:针药早搏胸闷

马新柱 李 成

1.河南省南阳市豫西协和医院西峡分院,河南 南阳 474500;2.江苏省无锡市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无锡 214041

室性早搏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快速性心律失常疾病,又称室性期前收缩。临床表现常为心悸、胸闷、气短等,轻者日常可无明显表现,严重者会极大影响生活质量[1]。抗心律失常药物是现代医学治疗室性早搏的常用方法,但同时存在致心律失常、使病人产生药物依赖性及耐药性,日久会出现肝肾功能损伤等副作用[2-3]。针灸等方法在改善心律失常方面效果明显,且副作用少[4-6]。但由于普通针灸进针疼痛,造成患者无法长期遵从医嘱,故笔者应用揿针联合西药治疗本病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60例室性早搏患者均为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来自于河南省南阳豫西协和医院西峡分院门诊,按随机数字表法产生随机数字序列分为西药组(30例)和针药组(30例)。西药组,女18例,男12例,年龄23~68岁,平均(31.2±4.61)岁;病程2~6年,平均(3.41±1.57)年;针药组,女16例,男14例;年龄26~65岁,平均(33.1±3.47)岁;病程2~7年,平均(3.71±2.14)年。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依据陈灏珠等主编的《实用内科学》中有关室性早搏的诊断标准[7],动态心电图检查早搏>500 次确诊,Lown 分级为 1~2 级,纳入者同意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因心脏器质性疾病致室性早搏;②因甲亢等其他疾病引起的室性早搏;③因药物、电解质紊乱等因素导致的室性早搏;④合并其他疾病或多脏器功能衰竭时出现的室性早搏或恶性室性早搏;⑤平均心率持续<50次/分,或者持续>150次/分者;⑥哺乳期或妊振期妇女,精神疾患者;双上肢缺损者;恐惧针刺或晕针者;药物及碘过敏者。

1.4 治疗方法

1.4.1 西药组 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盐酸胺碘酮胶囊(国药准字H32023765;生产厂家: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2g)。0.2g/次,3次/d;1周后2次/d,再服1周后改为维持量1次/d,1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后统计疗效。

1.4.2 针药组 在西药组基础上,给予揿针治疗。操作方法:选取内关穴。安尔碘消毒穴位皮肤,采用单独包装的清铃牌0.20mm×1.5mm一次性揿针。令患者坐位,撕开单独包装的揿针,在折痕处打开,用镊子夹住一侧,对准穴位扎入皮肤,拿掉一侧的隔离纸,按平揿针自带防水胶布,并适度按压穴位。询问患者是否有异常感觉,若感觉刺痛,则取出重新施术。穴位每次留针3~5 d,嘱患者每日按压5次,每次按压20下,以局部有酸胀感出现最佳,连续揿针埋针1个月。

1.5 疗效观察

1.5.1 观察指标 以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早搏次数及对常见临床症状心悸、胸闷的评分情况来进行评价,评分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8]制定。

1.5.2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9]制定。治愈:症状及心律失常消失,动态心电图检查恢复正常,或检查室性早搏次数较原来减少≥90%;好转:症状减轻或发作间歇时间延长,动态心电图检查有改善,或检查室性早搏次数较原来减少50%~90%;未愈:症状及心律失常无变化,或动态心电图检查室性早搏次数较原来减少未达到50%。总好转率=治愈率+好转率。

2 结果

2.1 早搏次数、临床症状评分 治疗前两组早搏次数、心悸胸闷症状评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针药组的早搏次数、心悸胸闷症状评分低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与单纯应用西药胺碘酮相比,胺碘酮联合揿针能更好地减少室性早搏患者的早搏发生次数,明显改善患者心悸胸闷的临床症状。见表1。

表1 两组早搏次数、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2.2 临床疗效 经1个疗程治疗,针药组治愈18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总好转率93.33%,明显高于西药组的66.6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西药胺碘酮联合揿针对室性早搏能起到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3 不良事件 西药组出现胸闷、乏力表现3例,退组后重新纳入3例患者进组;针药组,出现揿针埋针处疼痛不适1例,停止埋针后即消失,重新埋针;出现胸闷加重1例,退组后重新纳入1例患者进组。

5 讨论

室性早搏是心内科常见疾病,可单独发病,也可能与其他心血管疾病同时发生。临床常见心悸、胸闷,影响生活质量,若不能及时有效治疗可累及心脏,出现恶性早搏,致使患者猝死[10-11]。临床上室性早搏主要依靠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但是否治疗要根据患者的心律失常症状、类型以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综合判断[12]。胺碘酮作为一种常用的高效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心肌细胞膜的钠、钙和钾通道有抑制作用,可降低窦房结、普肯耶纤维的自律性和传导性[13];并可减少心肌耗氧量,及清除氧自由基,保护心肌细胞免受氧化损伤作用[14]。但长期应用或使用不当会出现更为严重的心律失常以致死亡[15],因而如何减少药物的副作用或不良反应受到重视。

中医将室性早搏归属于“心悸”“胸痹”范畴,其病位在心,按照“循经选穴”及“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腧穴主治规律,古代多取心包经、心经穴位治疗本病,刘岩等[16]在基于数据挖掘的针灸治疗心律失常取穴规律研究中,得出规律:针灸治疗心律失常的首选腧穴为内关,其次是神门,与原有理论吻合。考虑到临床使用的简便快捷,并能尽量不影响日常生活,笔者采用内关穴揿针埋针,配合西药胺碘酮治疗室性早搏。内关属手厥阴心包经络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有“心胸内关谋”之说,起温补心阳和宁心养心之用[17]。现代研究也发现,内关针刺治疗可以有效增强患者的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耗氧,继而有效调整心率[18]。在研究中,笔者发现西药胺碘酮配合揿针内关穴,可以更快速改善心悸、胸闷症状,更明显减少室性早搏次数的发生,具有较好的抗心律失常疗效。揿针操作简便,无进针疼痛,可长久留针,能减少心脏及心脏外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在临床上有进一步应用的前景。另外,室性早搏患者在实施有效治疗的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注重对早搏的预防;注意季节气候变化对疾病的影响,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作息,保障充足睡眠,调畅情志,注意劳逸结合,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开展康复锻炼[19]。

猜你喜欢
针药早搏胸闷
针药并用对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患者痛觉和感觉阈值的影响
针药结合治疗巧克力囊肿案
胸闷气短就医前先做五项功课
查出早搏,不等于得了心脏病
针药并用对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影响
针药结合改善肾虚痰湿型PCOS激素水平的90例患者的临床观察
胸闷气短就医前先做六项准备
胸闷 疾病发病前兆
胸闷,疾病发病前兆
查出早搏,不等于得了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