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临荣 邹 婷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广东 珠海 519015
原发性痛经是妇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国内对年轻女性痛经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痛经的发生率为33.1%,其中原发性痛经占53.2%[1]。痛经发作之时,患者出现小腹及腰部疼痛,甚则痛及腰骶,严重者可出现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等情况,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带来严重影响[2]。中医将原发性痛经分为6大类,其中寒凝血瘀型是最常见的一类[3]。中医学在原发性痛经治疗上形成了众多方法,包括内服中药、推拿、穴位敷贴、针刺等,其中针刺因疗效明确且无副作用受到了广大患者的欢迎和认可[4]。任脉长蛇灸是借鉴传统长蛇灸疗法而来,但其材料选用姜泥,取其温中散寒、通络的作用;同时施灸部位位于腹部曲骨至鸠尾任脉段施灸,借助任脉“总任诸阴”、“任主胞胎”的功能,应用于寒证的胃肠消化、妇科系统疾病。笔者选取60例患者,旨在观察任脉长蛇灸的治疗效果,现详述如下。
1.1 一般资料 共选取6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接受治疗,纳入研究对象的起始与截止时间分别是2017年1月、2019年4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中:年龄19~48岁,平均(32.16±1.28)岁;月经周期为26~30d,平均(28.45±0.16)d。观察组中:年龄19~40岁,平均(32.12±1.15)岁;月经周期为26~29d,平均(28.31±0.14)d。经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西医诊断标准[5]①妇女在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②经妇科检查,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
1.3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6]主症: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次症:①月经量少或经行不畅;②经色黯而有血块;③畏寒;④手足欠温⑤面色青白⑥恶心欲呕。舌暗苔白,脉弦紧。以上主症必备,次症②、③具备一项,其余次症具备2项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1.4 纳入标准 ① 符合原发性痛经诊断标准;②18~45岁;③月经周期规律(28±7 d);④CMSS总分>14分;⑤纳入时VAS>3分;⑥接受本治疗前1个月经周期未接受其他治疗,且无服用镇痛、镇静药以及激素类药物。⑦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5 排除标准 ① 哺乳期妇女;② 患严重其他系统疾病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研究者认为不适合参加研究的;③ 目前正其他治疗(药物或非药物),可影响本研究效应指标测定者;④ 不配合治疗方案安排。
1.6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取穴:关元、三阴交、地机、十七椎、水道、四关,水道加灸法进行针刺治疗。取患者俯卧位,采用直径0.25mm的环球一次性无菌针灸针,针刺时常规操作,深度依穴位部位、体型胖瘦定为10~20mm,采用华谊牌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G6805-1A型,选用频率50HZ的密波,电流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下腹部上方放置艾灸盒,艾条位置对准水道穴。每次治疗时间为30 min。
观察组采用任脉长蛇灸。取穴:任脉中曲骨至鸠尾的连线。任脉取穴连线上先铺上两层折叠的宣纸,然后再铺上5cm宽、2.5cm高的生姜泥1条,再在生姜泥条上铺3cm宽、2.5cm高下宽上尖,形成的截面为等腰三角形的长蛇形艾炷。然后点燃艾炷头、身、尾3点,让其自然烧灼。待艾炷燃尽后,再铺上艾绒复灸,每次灸2壮。灸毕,移去蒜泥,用湿热纱布轻轻揩干穴区皮肤。
两组均在痛经发作的第1、2天时进行治疗两次,连续3个月经周期。
1.7 评价标准及观察指标 评价标准:①使用COX痛经症状量表[7]评估两组痛经症状,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痛经越明显。②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AS)[8]评估两组疼痛程度,得分越低,说明患者的疼痛程度越轻。
观察指标:①观察同组每次治疗前后、组间治疗后及疗程结束后的COX痛经症状量表积分比较。②观察同组第1次治疗前后、组间治疗后以及疗程结束后的视觉模拟定级(VAS)评分比较。③准确记录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算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2.1 两组治疗前后COX痛经症状量表积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COX痛经症状量表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次治疗后观察组的量表积分小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第2次、第3次治疗前与治疗后的量表积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直至疗程结束后,观察组COX痛经症状量表积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COX痛经症状量表积分比较 (分,
2.2 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定级(VA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均伴有相似程度的疼痛症状,疼痛程度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疗程结束后两组疼痛程度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而观察组治疗后、疗程结束后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视觉模拟定级(VAS)评分比较 (分,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在治疗期间对两组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进行准确统计,发现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观察组与对照组中均有1例患者出现了轻微灼热症状,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3.33%,且两组的发生率对比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目前西医治疗原发性痛经通常采用非甾体类药物镇痛,如吲哚美辛、布洛芬缓释胶囊等,但不能根治且长期应用有胃肠道损伤等不良反应[9]。传统针灸疗法虽然简便廉验,但患者常因恐惧针灸的疼痛而未能坚持治疗,影响疗效。因此,需寻求一种相对安全、有效、易于接受的方法予以治疗。而在临床中发现任脉长蛇灸治疗舒适无痛,且确切疗效,广受患者认可,但文献研究发现缺乏相关的临床研究明确其疗效。
痛经的记载最早见于《经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古人认为经行腹痛多归类“不通则痛”及“不荣则痛”中。其中“不通则痛”包括了寒湿凝滞、瘀血阻滞等因素导致冲任、胞宫气血阻滞,则出现不通则痛,如《陈素庵妇科补解·调经门》曰:“妇人经正来而腹痛者,血滞也。”也有《傅青主女科·调经》:“寒湿满二经而内乱,两相争而做疼痛。”这正证实了寒凝血瘀作为原发性痛经的致病因素。在治疗上,任脉长蛇灸恰好兼备了任脉的生理作用及长蛇灸的治疗作用。《针灸大成》治疗妇科疾病多取任脉穴位[10],同时任主胞胎,任脉为阴脉之海,古代医家认识到任脉在女性生理生殖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广泛应用[11]。长蛇灸中生姜具有温经散寒、温肾壮阳作用,艾条具有活血化瘀、调节免疫功能紊乱的功能,联合应用则增强治疗效果,具有壮阳散寒、温肾通督、疏通经络、除湿解表作用,增强机体抗病力,进而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12-13]。
本研究显示,在两组同组间治疗前后的COX痛经症状量表积分、视觉模拟定级(VAS)评分比较中,治疗后的评分更低,说明了两组均在治疗后的即刻止痛效果较为显著,均达到中医“急则治其标”的治疗目的。同时在两组组间治疗后及疗程结束后对比发现,相比于常规针刺治疗的患者,运用任脉长蛇灸进行治疗可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患者治疗后的COX痛经症状量表积分、视觉模拟定级(VAS)评分更低。且治疗期间仅有极少数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症状,不良反应的比例均为3.33%,说明此种治疗方案同时具备有效性和安全性。
综上,采用任脉长蛇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具备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痛经症状,可在临床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