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家宇
(大连九洲世纪医院,辽宁 大连 116400)
在临床常见结石类病症中,胆囊结石属于发生率较高病症类型,对于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与常规胆囊结石相比,其治疗难度更大。手术治疗一直为临床处理该症最为直接且有效的方式,且择期手术以及急诊腹腔镜手术在治疗该症中均存在有较高的使用率。该类患者因存在有炎症溢出的情况,再受到组织水肿等因素的影响,将促使手术操作难度增加,若处理不合理将增加患者术中中转开腹手速手术的风险[1-2]。为充分确保对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更需要对手术时机进行合理把控。本次研究就侧重对择期以及急诊腹腔镜手术在治疗该症中的效果进行分析。
1.1 一般资料:按照对比手术治疗的方式展开研究,选入病例为80例,为本院在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所接诊,取组中40例按照择期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即对照组,余下40例则按照急诊腹腔镜手术治疗,即观察组。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在45~77岁,均值为(58.23±1.29)岁。而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在46~78岁,均值为(59.01±1.38)。对比以上数据P>0.05。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结合检查可知都存在有上腹部疼痛症状,且经过B超等检查均得到确诊。
1.2 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入院后,按照常规模式展开对应检查,并指导患者使用抗感染药物治疗,并做好对应术前准备工作,随即展开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麻醉方式选择为气管插管静脉全麻,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并略微将患者头部抬高,按照“四孔法”展开手术。切口位置选择在肚脐部位,按照常规方式对二氧化碳气腹进行建立,维持腹部压力在12 mm Hg左右。随后在患者腋前线与右肋弓下交界、锁骨中线、右肋弓交界处展开切口,依次将手术器材置入。在对患者腹腔各方面情况密切观察后,立即对胆囊周围组织进行游离,促使患者胆囊三角能够得到完全暴露,并促使患者胆囊壶腹部能够充分得到分离,在清晰的手术视野下对胆囊进行切除。在手术中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评估是否需要中转开腹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后需立即借助抗生素进行治疗,促使患者体内炎性反应症状能够迅速得到控制,且患者疼痛程度明显得到改善后再展开腹腔镜手术治疗。手术操作方式与观察组完全一致,同样在术中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评估患者是否需要进行开腹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在手术后均需要遵照常规方式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展开治疗,达到预防感染的效果。
1.3 观察指标:在本次研究中需要对两组中转开腹率、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并发症情况等进行统计[3]。
1.4 统计学方法:研究期间与两组有关对应数据都需要借助SPSS19.0进行处理,以百分数对计数数据展开表示,通过卡方检测,而计量数据则需要借助均值±标准差表示,t检测,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各手术指标统计:结合对两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进行统计,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中各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术中各指标对比(±s)
2.2 两组中转开腹率、并发症情况统计:结合统计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中2例患者术中中转开腹手术治疗,而对照组则为7例,对比P=0.013,χ2=7.972。在并发症层面观察组共计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1例为伤口感染、1例为肺部感染、1例为胆瘘、1例为出血,而对照组则有7例出现并发症,2例为伤口感染、1例为肺部感染、2例为胆瘘、2例为出血,对比可知,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P=0.002,χ2=10.082。
在急诊科室常见病症中,急性胆囊炎属于最为常见病症类型,其诱发因素存在于多个层面,从临床接诊情况可知,该类患者多存在有胆囊管梗阻的情况,进而使得胆汁出现滞留,诱发炎性反应。且多数患者均存在有胆囊颈结石嵌顿的情况。对于该类患者按照保守治疗的方式一般无法对整体治疗效果进行保障,手术治疗依旧为治疗该症最为主要方式[4]。在以往手术治疗中,多按照开腹手术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虽然可对患者病灶部位进行有效处理,确保胆囊切除的完整性。但开腹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在促使患者术中存在有巨大疼痛感的同时,更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容易促使患者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在腹腔镜技术逐步完善的情况下,借助腹腔镜展开手术治疗逐步在临床得到运用。虽然腹腔镜手术存在有创伤小、术后容易恢复等层面优势,但基于该症的特殊性,更需要对手术时机进行合理选择。从周泽等[5]研究可知,该类患者在急性胆囊炎的作用下,多数存在有胆囊充血的情况,促使胆囊与临近组织存在有较为严重粘连情况,在展开手术的过程中无法促使胆囊三角充分得到暴露。在进行腹腔镜手术的过程中,将促使手术难度增加,故此应当选择择期展开手术。而从高元兴等[6]研究可以发现,虽然在急性发作期该类患者存在有胆囊充血的情况并伴随有一定程度粘连症状,但胆囊临近组织较为疏松,可轻松将其剥离,同样可得到较为清晰的解剖层理。此外,在急性发作期患者胆囊黏膜下层存在有水肿床,将促使剥离难度降低。若选择延期进行手术治疗,在炎性因子持续释放的情况下,很容易促使患者病灶部位产生大量纤维蛋白并在胆囊黏膜表层进行覆盖,很容易造成瘢痕组织并发生组织粘连的情况,导致解剖层理出现破坏,导致手术难度增加,故此应当在患者病发后立即展开手术治疗[7]。
而何种手术方案为治疗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的首选临床尚未有明确定论。对于需要立即进行急诊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综合多年临床接诊经验,该类患者多存在有以下特点:①入院时各方面临床症状已经较为严重,且经过常规处理后各方面临床症状未得到明显改善,结合B超检测可知,患者胆囊异常肿大且存在有胆囊管颈部结石嵌顿的情况。②患者右上腹部存在有明显压痛感,且肌紧张以及反跳痛症状明显。③入院时已经出现黄疸、持续性高热,白细胞水平超过18×109/L,且中性粒细胞在90%以上[8-9]。④观察到患者存在有胆总管结石以及胆总管扩张的情况。存在有上述症状患者应当在评估无明确手术禁忌的情况下立即展开腹腔镜手术治疗。此外,在手术过程中需及时对患者各方面情况进行评估,结合其具体情况及时中转开腹手术治疗。若患者在手术中无法得到较为清晰的手术视野且胆囊组织的分离存在的难度并存在有严重颈部结石嵌顿的情况,为保障治疗的有效性,需及时中转开腹手术治疗。从李进[10]研究中可知,对于手术时机而言,针对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应当尽快展开手术,在病发时间持续延长的情况下,患者治疗难度同样会增加。且在对手术时机的选择上,不应当单纯参考患者发病时间,需综合评估患者胆囊病变情况。而结合自身多年临床经验,部分患者虽然其发病时间较长且三角区存在有游离情况,但并不存在有实质性破坏。而同样存在有部分患者,虽然其病发时间较短,但病症发展速度较快,严重时伴随存在有胆囊穿孔症状。在对手术时间的选择上,则需要综合评估患者胆囊病变程度,对手术时间进行综合选择。
在手术实施过程中,为确保对该类患者的综合手术效果,更需要对以下几方面内容加以注重:①在手术展开前需要对患者各方面情况(包括以往病史情况、胆囊、胆总管等情况以及手术操作难度等)进行综合评估。对于病症较为严重且出现胆囊异常肿大患者,需充分借助B超针对患者胆囊壁各方面情况观察,达到对患者基本症状充分掌握的目的[11]。②在手术操作中,需准确对患者腹内各方面情况进行评估,辨别期是否存在有胆囊局部粘连以及胆囊三角区水肿的情况,并详细掌握胆囊与临近组织间的关联,防止术中对胃临近组织器官以及十二指肠等造成损伤,影响到患者后期恢复。③在手术后为降低术后感染率,需结合其具体情况合理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12]。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就按照对比手术的方式展开研究,将急诊腹腔镜手术以及择期腹腔镜手术分别运用到40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结合观察可以发现,在手术用时、术中出血以及住院时间上,急诊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存在有明显优势,提示针对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按照急诊腹腔镜手术展开治疗,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对于帮助患者后期尽快恢复,存在有极为重要作用[13]。同时,在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层面,急诊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观察组同样存在优势进一步证实该治疗方案的有效性。从刘大龙[14]报道中可知,在急诊腹腔镜手术的作用下,可有效缩短该类患者在术中中转开腹手术的概率,有助于减少手术对患者所造成的创伤,对于帮助患者恢复存在有重要作用,与本次研究结果基本吻合。同时术后并发症层面,从陈骅璋[15]报道可知,借助急诊腹腔镜手术治疗可降低该类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对于提升术后恢复期生活质量,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均存在有重要意义。总之,对于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可优先按照急诊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以保障对该类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且在手术中需及时评估患者是否需要中转开腹手术治疗,并综合评估患者各方面情况对手术时机进行合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