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洁
(吉林省珲春市人民医院,吉林 珲春 133300)
糖尿病是临床高发慢性疾病,主要病理特征为代谢性紊乱及血糖升高,糖尿病的致病因素较为复杂,其中遗传、饮食、代谢、环境等均属于糖尿病高危致病因素。现阶段,临床尚无特效治疗糖尿病的疗法,患者需长期用药控制血糖,改善不良生活方式[1]。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治疗重要的辅助手段,通过针对性较强的健康宣教能够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认知,提高治疗依从性。常规健康教育模式缺乏对患者个体情况的考察,教育效果不佳,个体化全程健康教育属于糖尿病患者全新教育模式,本次研究通过对我院1年时间内收治共计84例该疾病患者资料的研究分析,重点探讨个体化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实际临床应用效果。
本次研究开展时间段2018年8月~2019年8月,研究样本数量共计84例,全部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划分为2组,组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数量均等(n=42),研究组患者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范围为36~79岁,年龄均值(59.27±3.46)岁,病程范围为1~14年,病程均值为(7.42±1.05)年,对照组患者中男28例,女性14例,年龄范围为38~82岁,年龄均值为(59.36±3.53)岁,病程范围为1~12年,病程均值为(7.38±1.02)年,常规资料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本次研究结果无影响。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模式,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个体化全程健康教育模式,主要包括住院期间、出院健康教育。
住院期间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对患者学历、年龄、性别、经济情况、健康知识掌握度进行评估,制定针对性健康教育方案。实际开展健康教育以专题讲座及一对一健康指导为主,向患者发放糖尿病健康宣传手册,其中内容包括糖尿病基础知识、血糖监测、并发症预防、饮食注意事项、药物、运动等。如患者长期注射胰岛素,需告知患者胰岛素使用的注意事项,如完成注射后及时更换针头,注射完成后针头需停留超过5s,注射前期需要均匀混合胰岛素,消毒注射区域皮肤,胰岛素注射部位需要进行大轮换及小轮换。在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护理人员每日定期组织健康知识讲座,耐心细致解答患者的各类问题,重点关注患者对健康教育的反馈,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并采取一对一健康知识讲解。为提高健康教育的时效性,护理人员需利用新媒体工具,利用微信公众号等为患者定期推送糖尿病健康知识,方便患者随时学习。
出院健康教育:出院后护理人员需定期开展电话随访,告知患者定期监测血糖及院外治疗的注意事项,重点告知患者加强对日常行为的自我管理,并引导家庭成员参与到糖尿病健康管理中。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组织院外糖尿病患者健康俱乐部,为糖尿病患者交流营造良好条件,并在俱乐部内开展健康宣教,实现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延伸。
利用我院调查表格统计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自护行为不良率、低血糖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指标。
本次研究中全部数据均为计数资料,表示方法为%,检验方法为x2检验,为确保数据分析结果准确,利用SPSS 23.0软件开展数据计算分析,如P<0.05,则组间具有可比性。
糖尿病健康知识掌握度、自护行为不良率、低血糖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指标比较,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各项指标[n(%)]
糖尿病属临床多发慢性代谢性疾病,如血糖控制效果不佳,极易产生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2]。临床治疗糖尿病主要以监测血糖、药物治疗、运动、饮食控制、健康教育等为主,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可改善患者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病情自控能力,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经个体化全程健康教育健康知识掌握度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优势显著。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内容过于模式化,教育形式单一,部分患者接受度较差。个体化全程健康教育属于个性化及动态化的健康教育模式,可满足不同患者对糖尿病健康知识的需求。利用个体化全程健康教育模式以患者为核心,通过对患者相关资料的分析,制定针对性健康教育计划,注重教育过程的互动与反馈,患者学习的主动性显著提高。在个体化全程健康教育模式下,患者对糖尿病治疗的认识更加全面系统,可提高其在药物、运动、饮食等方面实施病情控制的自律性,改善自我管理能力,避免院外产生不良自护行为等问题[3]。另外,个体化全程健康教育中加入了出院后的教育,可有效满足患者的家庭健康教育需求,实现糖尿病长期治疗效果的提升。
由此可知,个体化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作用显著,可提高糖尿病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水平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