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燕
(内蒙古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呼吸科,内蒙古 包头 01403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临床较为常见,患者常伴有肺泡毛细血管床破坏、二氧化碳潴留等临床反应,该病易诱发肺源性心脏病和肺动脉高压病,严重的患者还有可能出现呼吸衰竭。无创通气技术近年来被广泛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心病的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1]。本文探讨了应用无创通气技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心病时NT-ProBNP浓度的临床评估价值,现报道如下。
本次选择的44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7年3月~2019年5月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心病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将他们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参照组,两组各22例患者。观察组男12例,女10例,年龄32~78岁,平均(53.15±3.42)岁,APACHEⅡ评分21.93~35.62分,平均(28.51±3.01)分;参照组男女患者各11例,年龄33~79岁,平均(52.63±3.98)岁,APACHEⅡ评分21.48-35.62分,平均(28.22±3.51)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可对比(P<0.05)。
参照组的常规治疗方法内容如下:给予患者抗感染、祛痰、解痉、利尿、平喘、糖皮质激素等治疗。
观察组在以上方法基础之上实施无创通气治疗,方法为:治疗过程中应用无创呼吸机实施辅助通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耐受力进行实时的压力调整,调整为S/T通气模式。
治疗前后三天分别提取两组患者静脉血一次,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患者的NT-ProBNP水平。
治疗前后患者的NT-ProBNP水平。
用SPSS23.0分析本次研究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t表示两组差异,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治疗后NT-ProBN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治疗后NT-ProBNP浓度对比
急性加重期的慢阻肺病合并肺心病,可因感染导致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常规基础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心衰、低氧、二氧化碳潴留。研究证明,无创通气可对慢阻肺合并肺心病患者的通气、换气功能进行有效改善。血浆BNP主要分布于脑、心脏和肺部等器官,通过血浆BNP可以反映心功能状态[2]。NT-ProBNP是BNP分裂后的N-末端片段,是没有活性的,比BNP具有更长的半衰期,在血浆中的浓度比较稳定,临床检测更加方便。慢阻肺合并肺心病患者心室肥大、肺动脉高压、缺氧、血容量剧增等问题,会导致血液NT-ProBNP水平升高。本文对比了两组患者各自治疗前后的NT-ProBNP浓度,和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NTProBNP浓度,本次结果也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NTProBNP浓度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NT-ProBNP浓度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综上所述,NT-ProBNP浓度可用于评估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心病疗效的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