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河中下游河道生态景观应用探析

2020-07-21 05:58
山西水利 2020年12期
关键词:生境河道净化

梁 钧

(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24)

1 项目目标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作出的让这条山西的母亲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重要指示精神。项目规划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遵循河道生态化、河岸自然化原则,把水利功能、生态功能、景观功能等规划在一张蓝图上。以水利工程为基础,以生态建设为主轴,旨在修复河道水陆生态空间,恢复治理段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改善河道生态环境;打造从城区到乡村有机过渡段,将示范段建设成生态自然、内涵丰富、人水相亲的水利长廊、生态长廊、文旅长廊。

2 设计原则

2.1 整体系统的生态性原则

河道景观的塑造,应以场地生态的修复为基础。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连接性、异质性出发,以自然河道为蓝本,以河道现状生境为基底,修复河道水陆空间;恢复河道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营造生境丰富、安全稳定的自然河道湿地生境。

2.2 因地制宜的经济性原则

河道景观设计,应以场地现状为基础,以河道生态恢复为主,从植物种植、滨水空间、竖向设计、景点布置等方面,因地制宜地塑造场地景观;采用低影响开发的策略以乡土植被景观为主、人工景观为辅,采用生态环保材料,减少对自然生态的干预,营造低影响、低投入、低维护的经济性生态景观廊道。

2.3 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原则

河道景观设计应秉承“以人为本”的思路,以游人安全为前提,综合考虑河道行洪要求与景观空间的布置;景观景点的设计从游客观景出发,注重合理的空间尺度,设计丰富的观景空间、交流空间、休憩空间等,为游人提供体验自然、休闲游憩的人性空间。

2.4 有机多元的景观性原则

河道景观以生态自然景观为主,以河道现状为基础,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塑造堤坡、滩涂、洲岛、林地、芦荡等丰富多元的自然生态景观;同时结合诗词文化、晋阳文化、水利文化,打造生态与人文景观有机结合的诗意生态廊道。

3 生态示范

3.1 生物多样性示范

生物多样性的恢复重点,在于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恢复。河道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河道生态体系的易变性、流动性和随机性,重点对河道栖息地多样性进行保护和培育,以满足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保护,包括水生生物、陆生生物、鸟类栖息地的修复。设计中以自然河道为蓝本,将现状平直的河道恢复成蜿蜒的自然形态,并因地制宜地塑造洲岛、深潭、浅滩等自然形态,为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提供多样生境空间,形成适应更多生物生存繁衍的生物栖息地,如下图所示。

3.2 湿地生境营造示范

3.2.1 湿地水泡的生境营造

综合河道湿地生态生境的恢复营造,及汛期塌坝运行时景观需求,在新二坝到汾河二坝坝址区域,通过塑造蜿蜒的河道形态,设计湿地水泡生境。

(1)设计原理:以蜿蜒河道为主线,内部设置大小不一的湿地泡,发挥由外向内汇水的功能及丰富的景观层次。湿地泡内依据设计的植物群落不同,规划了湿地多元景观形态,营造出丰富的物种栖息环境。

(2)湿地泡的功能:通过一系列湿地泡,可以将塘泡、湿地、溪流等景观有机组合起来,构建绿色生态净化体系,实现雨洪调蓄、收集,净化城市雨水、构建滨水景观的功能。

(3)湿地泡的优点:使壅水区域的周长增加,边缘效应增强,生物多样性、生态效益相应增加,为水体净化、多种鸟类和生物栖息提供了场所,并营造出丰富的景观效果。另外河道蓄存的水资源可以下渗补给地下水,以及作为生态用水。

3.2.2 湿地绿岛的生境营造

(1)河道湿地绿岛

通过对现状场地水系进行梳理,结合景观性、生态性、防洪性的要求,合理布局湿地中的绿岛。

湿地内设置生态绿岛,是通过组合多种经过特别挑选的植物和大面积的绿地(培养基),以及专门的微生物系统,以消除水体中过剩的营养物质、重金属和其他有害物质。顺着流水方向在水系内堆岛,种植湿生及水生植物,构建植物、微生物、水生动物及鸟类等生物栖息地,形成生物链。以降解、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有效的维护水道健康,既保证水系内土方平衡,又可以增加湿地的异质性及生物多样性。

(2)河口湿地绿岛

在潇河、南峪沙河、柳子沙河等河口汇入区域增加支流口湿地,通过河口洲岛湿地净化流入汾河的水体水质。

3.2.3 湿地滩涂的生境营造

(1)湿地过滤带种植

①种植多种有污水净化作用的水生植物。通过植物的过滤、吸附等作用,将河道内的水进行净化,主要水生植物有菖蒲、芦苇、水葱、鸢尾。

②湿地周围种植本土植物,如百日草和野菊花等,营造出一派生机勃勃的郊野景观。

(2)滩涂水生植物

①原生水域生境

工程措施:基地清淤、去除过剩营养物质

植物措施:适度引入芦苇的伴生种,以形成稳定健康的植物群落结构。

②新增水域生境

工程措施:为永久性集中水域,依地形适度开挖湿地池底,补水增湿,在较大的水面附近,还可设置人工浮岛、人工招鸟巢箱,并投放食物。

植物措施:维护芦苇的优势种地位,引入伴生物种。

③间歇性水域生境

工程措施:为半永久性水域,水域面积较小,池底挖深不大,主要是补水量、补水频率和周期的控制。

植物措施:维持芦苇为优势种,其伴生物种选择耐水淹的植物种类,如千屈菜、黄菖蒲等。

④苇地生境

工程措施:定期收割芦苇,季节性周期补水。

植物措施:维护芦苇的优势种地位,引入其伴生物种。

3.3 水质净化示范

利用水生植物进行水生态修复,是国内外水坏境领域的研究热点。水生植物作为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生态群落,对水生态系统起着过滤、吸收、沉积和降解等多种重要作用。结合现场考察,根据水质净化、改善及经济等多项目标综合考虑,本项目采用水生植物净化措施,对水体进行净化。

经比较和调查研究,在水生植物的选择上,采取具有净化功能的植物种类有:垂柳、早熟禾,水葱,香蒲,芦苇,菖蒲,荻,泽泻,荷花,马来眼子菜,睡莲,金鱼藻,狐尾藻,菹草等。

4 示范要点

4.1 经济景观示范

一是河道景观设计,应以场地现状为基础,以河道生态恢复为主,从植物种植、滨水空间、竖向设计、景点布置等方面,采用低影响开发策略的生态景观为主,点缀人工景观,因地制宜地塑造场地景观。

二是结合周边用地情况,以及未来使用人流的分析,采用针灸式的景观介入手法,将人工景观巧妙地融入自然生态中,减少对自然生态的干预,协调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的关系。

三是在河道景观治理过程中,尊重自然生态,以本土树种打造乡土景观,选择管理粗放、适应性强、耐干旱、耐贫瘠、耐寒、耐涝、生命力强的品种,边坡植物在具有护坡、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效果的同时,兼具景观观赏效果,营造低影响、低投入、低维护的经济性生态景观廊道。

4.2 智慧科普示范

一是结合水利科普、湿地科普,设置手势控制台、二维码导游等互动科普系统,实现动态的科普教育。

二是结合湿地科普,设置环境感知可视设备,可检测空气的湿度、温度、PM 2.5、PM 10、大气压力、光照度、二氧化碳、噪音等参数。

4.3 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

景观设计以场地现状为基础,以设计目标与原则、总体定位为指导,塑造“一河两带、三区五核、多元锦绣”的景观空间结构,强化场地空间特色与功能定位,塑造景观层次丰富的诗意生态廊道。

5 结论

项目完成后,可进一步改善太原城乡段汾河两岸综合环境,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加幸福指数,为太原市的发展带来良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生境河道净化
关于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的思考
不同影响因素对鄱阳湖流域生境质量变化特征分析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基于MSPA-InVEST模型的北京中心城区绿色空间生境网络优化
枣树适应干旱生境研究进展
河道底泥脱水固化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
河道里的垃圾
身心净化
肌肤净化大扫除START
金秀瑶族长鼓舞传承的文化生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