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学思想的基本特征梳理

2020-07-20 10:47游鸿章刘玉婷李韵涵郭福鑫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7期
关键词:美学

游鸿章 刘玉婷 李韵涵 郭福鑫

摘  要:本位立足于中国古典美学史,对一些重要流派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出中国美学思想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美学;中国美学思想;美学流派

美与善的统一,审美经常与高尚品质与道德情操联系在一起,表现“孔子美学”、“文”与“质”等美学思想。情与理的统一,强调情感的表现——诗言志、以乐为中心,强调艺术表现情感的功能。强调表现情感的同时,十分强调“情”与“理”的统一,即表现的情感必须符合伦理道德的善的情感,真善美相统一。认知与直觉的统一,与科学认知相区别,强调主体人的直觉体验。人与自然相统一,天人关系、天人合一、“任自然”、“上下与天地合流”、“与天地参”等。富有古代人道主义精神,人与社会的不可分、仁爱、个体人格的独立等人道主义精神。以审美境界为人生最高境界,内在的超越、天人合一、是审美的而非宗教的、以美育代宗教。

一、儒家美学

儒家美学强调美与善的一致性,要求美善统一。高度重视审美与艺术提高人的伦理道德感情的心里功能,强调艺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艺术与审美是调解社会统一的一种重要精神手段,即“礼别异、乐合同”。

孔子以仁学为基础,提出了“成于乐”、“游于艺”的艺术观。通过对于乐的学习来造就一个完全的人,通过艺术教育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强调艺术诗的作用,如:诗兴观群怨。他认为诗具有个人修养与个人情感表达的意义,诗歌具有个人心性价值,可以通过诗来培养、塑造个人完满的人格。孔子还提出了自然美与审美理想的概念,他认为自然美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首先区分了仁者与智者的不同,说明了人的精神品质的不同。其次,把自然现象作为人精神品质的表现与象征。用自然物来比拟、赞颂人的精神品质。而对于审美理想,他认为:“中庸”、“文质彬彬”即“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美学的弊端在于其主张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却忽视了个体能动的改造自然的主动性,因此束缚了个体和社会的向前发展,这一点被老子所批判。

儒家美学中的又一代表人物荀子认为:性恶论是荀子美学思想的基石,主张美是人性欲望的一部分,因此对于美的感官追求是人与生俱来的。只要美的欲望符合“礼”就是合理的,对人有益的。他将艺术的作用理解为就是把人的欲望导向于礼。

孟子在继承了孔子仁学的基础上,高扬个体人格美的意义和价值,认为除声、色、味等感官形式外,人的道德精神同样具备审美价值,同样可以作为审美对象使人获得审美愉悦。即“浩然正气”的道德精神感性显现于人的外在形体,使人的内在道德精神与人的外在形式相统一。孟子把人格道德之美分为六个等级,分别是善、信、美、大、圣、神,丰富了中国美学范畴和形态的认识。

二、《乐记》

《乐记》主要论艺术的本质、艺术的社会功能、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间的关系。其认为艺术的本质首次最为明确的提出艺术是人内心情感的表现。艺术的功能是进一步发挥了“礼别异、乐合同”的思想,说明了艺术“合同”的作用。他提出了“制乐以治心”的观点功能,即能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去影响、陶冶、培育人们的情感和“乐”使人心“静”、“极和”的作用,即使人的感情欲望得到净化,平息非理性的冲动所带来的痛苦,使欲望与伦理道德达到统一的“乐教”功能。他认为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间的关系是一种“内外相应、同类相动”的关系,彼此相互作用。

三、道家美学

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取彼取此”。从这些经典言论中,人们会认为这是老子对于美好持有的一种否定态度,实则不是。老子只是否定那些使人心发狂的五色、五音、五味的感官愉悦的美,即追求感官愉悦最终使人生命受伤害的美。所以,老子并是不否定所有的美,而是推崇一种自然无为的朴素的美。因此,“大巧若拙”是老子審美的理想形态,“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范畴,也是老子美学的核心范畴。老子论“道”无为无不为,即无目的、无规律但却有符合目的性,一言以蔽之,纯任自然是道的根本特性,因此老子认为一切符合“道”的美才是真的美,它是一种超功利的大美。那么,如何体道或者如何才能实现这种超功利的美?老子提出了一系列的命题,如:“涤除玄鉴”、“坐忘”、“心斋”等,舍此人们无法关照那“恍兮惚兮”不可能言说的大美。

除此之外,老子还提出了一系列与美相关的哲学命题,如“象”、“气”、“有”、“无”、“虚”、“实”等。这一系列哲学命题对美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气韵生动”、“意象”等命题就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

四、庄子美学

庄子的美学是与他的哲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核心思想是反对人的异化,高度肯定人的价值与意义。因此,庄子主张一种“与物为春”、“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的审美境界,一切纯任自然。所以庄子论美“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认为美的本质在于无为、在于个体人格的自由实现。

参考文献

[1]  作为悖论的“《孔子》美学”[J].章启群.文艺争鸣.2018(02)

[2]  美学与中国美学:范式、问题和史料—一个论纲或断想[J].章启群.文艺争鸣.2015(08)

[3]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10:21-24

[4]  老子自然之道的“真”“善”“美”内蕴[J].杨巍巍.文化学刊.2016(02)

[5]  庄子论人性的真与美[J].陈鼓应.哲学研究.2010(12)

[6]  “致乐以治心”——论古典《乐记》的美育思想[J].姜岩,李立平.艺术百家.2007(06)

猜你喜欢
美学
浅谈柴科夫斯基《四季》之《一月》之美学体现
印花派对
相悖美学
美学以生命为视界
黑之新篇
纯白美学
《医学美学美容》合作机构推荐
麦西西摩登童装美学
春食色彩美学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