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华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彰显风采

2020-07-20 00:38郑莉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26期
关键词:盘古中华文言文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教学回归传统的呼声日益高涨,尤其是近年来,一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潮在各中小学校园掀起,作为语文教师有肩负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重任。具体而言,小学语文教材本身就是传统文化资源可挖掘的宝库,那些文质兼美的经典性教材文本都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结晶,开发和利用好教材的学习资源,不仅符合当下提倡的大语文教育观,更能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因此,把教材利用好,在语文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让中华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彰显风采。

一、在成语故事学习中融入传统文化——注重文学积累

成语是我国独特的文化,它的出现常常和一个个精彩的故事相生相连,极易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我校是-所具有厚重文化的百年老校,古香古色的校园中处处有传统文化的影子。因此,成语故事的熏陶当然对学生的影响是内外兼得。我在教学《揠苗助长》一课中,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游戏导人激兴趣

由看图猜成语的游戏引入“寓言”的理解,揭示课题。这些图片都是成语故事,让学生猜身边熟知的成语,既引发了学生脑海中已有的库存,调集词语积累,而且激发孩子们探索成语故事的欲望做铺垫,这样的导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突出词语教方法

在学生自由读完课文后出示三组词语,第一组是本课的生字词,要求读准音,第二组是转来转去和自言自语这两个"ABAC"形式的词语,让学生发现规律后引导学生模仿说词,达到了词语积累的目的。第三组是多音字“得”在辨析完读音后,继续追问“的地得”三个字的助词用法,用新知识带旧知识,这三组词的解决暗含着语文知识,同时使识字教学显得厚重而丰富。

(三)突出汉字演变解文本

充分朗读后体会种田人的焦急,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焦”字是种田人揠苗助长的重要原因,也是本课的重要生字,在教学这个生字时,先出示“焦”字的演变图,通过甲骨文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这个字是一只小鸟在火上飞,然后出示现在的“焦”字,让学生明白佳是短尾巴鸟的意思,读zhui,而四点底就是甲骨文中的火,最后出示动图: 一只小鸟在火上飞,让学生非常直观的理解并追问:假如你是小鸟,心里一定非常(急)。“焦”这一生字教学环节学生学得兴趣盎然,重点巧妙地将传统文化——汉字的演变带进课堂,嵌入学生的脑海里。

二、在神话故事学习中融入传统文化——激发阅读兴趣

神话故事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是一种精神寄托,对后世的文学艺术有深远的影响。如果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神话故事的学习相结合,更有利于学生把握和记忆课文的人物形象和内容,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促进学生的文本学习。《盘古开天地》是人教版三年级出现了第一篇神话故事,抓住这次学习的机会对激发他们对神话故事的阅读兴趣十分重要。

课文以神话故事中的“神”为着眼点,围绕“神话故事神在哪儿”为大问题展开,让学生提出了三个小问题:盘古是谁?盘古怎么创造?创造的宇宙什么样?在感受神话故事神奇的过程中,潜移默化中融入传统文化气息。

(一)感受人物神

首先带领学生去解决“盘古是谁”这个问题,让学生听盘古的传说,学生感受到这个人物的来历够神奇——睡了一万八千年、生在一个蛋里、长相奇特、有翅膀等。再通过学生体验“抡起猛劈、顶天立地”的动作,这样便可以让天和地分开了,一下子让学生感悟盘古这个人物威力太大了,太神奇了。

(二)感受语言神

神话故事中人物神奇,内在原因是作者描写上夸张。因此,我让学生感悟到近义词、反义词及句子的描写,潜移默化中品味语言的精妙,在解决第二个问题后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还有语言的描写与其他文章语言描写的不同之处,这样讲起来才够吸引人。

(三)感受想象神

創造美丽的宇宙什么样?借助图片欣赏,诗歌朗诵,创编诗歌等多种形式,体会盘古的献身,但背后都是大胆的想象,自己创作的神奇,从而揭晓神话故事中想象的神奇特点。

三、在文言文学习中融入传统文化——挖掘文化内涵

《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提出了更为明确和更高的要求,就是教学中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而文言文又是教材中最能传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部分。所以,语文教学既要注重字词教学,又要重视思想内容的学习,更要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学习与文化弘扬并重。因此,我在设计五年级《杨氏之子》一课时,认真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在对文言文教学中适当拓展,恰当融入,课文中共有四处融入凸显点。   一借文中出现的一对通假字,引出其他文言文中的通假字,通过举例渗透汉字文化知识,对学生后续学习文言文提供了帮助,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文化素养。

二借文中“夫子”一词,感悟杨家儿子有教养的同时,更是为了感悟古代人的文化素养之所在,体会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处处体现文明古国的谦敬之风。潜移默化对孩子也是一种修养的教育。

三借停顿符号做好范读,培养学生熟读文言文的语感,领会其课文内容,对学生们今后的自学能力提供了帮助。

四借杨氏之子的“甚聪惠”一词,引出其他名著“甚聪惠”的人物,在考察学生课外知识的同时,让他们感悟到中国名著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总之,一个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理应是在继承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和开拓。在语文教学中逐渐融入传统文化教学,体现了语文教育的科学规律,传统文化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结合非常有必要。其实,传统文化并不是一门高大上的文化,如果你能把握好身边的教材,以点触面,有渗透、有拓展、有补充,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继承。

郑莉    湖北省襄阳市昭明小学

猜你喜欢
盘古中华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盘古开天辟地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盘古
盘古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