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英 魏民 郑炜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医院收治的重症监护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以及我院自制的ICU患者睡眠障碍调查量表对我院80例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睡眠状况以及对其睡眠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睡眠状况自评量表评分显著高于我院自制的ICU患者睡眠障碍调查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护干扰、噪声、身体不适以及担心自身健康四项因素是造成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改善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睡眠质量应从多个方面进行,出去平时应该完成的日常工作外,医护人员应多给予患者关心与关怀,改善重症监护病房的睡眠环境,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医护干预工作,最大程度上的避免各种影响因素影响致患者睡眠,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睡眠状况;影响因素;SRSS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sleep status of patients in intensive care unit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Methods:A total of 80 cases of severe care patients admitted to red star hospital of the 13th division of 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 from June 2018 to June 2019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sleep status of 80 ICU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ir sleep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by SRSS and the self-developed sleep disorder inventory of ICU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Results:The scores of sleep self-rating scale in ICU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scores of the self-rating scale for sleep disorders in ICU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Four factors,namely medical interference,noise,physical discomfort and worrying about one′s health,a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sleep disorders in icu patients.Conclusion:To improve the sleep quality of icu patients from multiple aspects,go out should complete the daily work at ordinary times,health care workers should give more concern and care for patients,improve the sleep environment of the intensive care unit,reduce unnecessary medical intervention,the largest extent avoid all kinds of influence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sleep,to promote patients recover at an early date.
Keywords Intensive care unit; Sleep status; Influencing factors; SRSS
中图分类号:R338.6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2095-7130.2020.03.005
睡眠作为人类恢复自身精力的必要因素,人体中存有专门管理睡眠和觉醒的中枢,因此,在人进行睡眠时,人体大脑仅仅只是转换了一种工作模式,使人体中的能量得以保存,助于恢复体力与精力。对于人类而言,良好的睡眠是保证身体健康和充沛体力的基础前提,同时也是确保人类工作与生活的保障[1]。而对于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而言,若出现睡眠上的障碍,是极有可能影响其生命安全的危险因素。重症监护病房中繁重的工作以及病房环境的特殊性会对其中的患者造成极大的影响,加之重症监护病房中的患者作为医院中的特殊人群,其更需要得到足够的睡眠,促进患者疾病恢复有着重要意义[2]。因此,调查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睡眠状况,观察分析重症监护病房中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对临床治疗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医院收治的重症监护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医院收治的重症监护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齡50~75岁,平均年龄(64.57±7.68)岁。
1.2 纳入标准 住院时间高于5 d,均为非昏迷患者,入院前睡眠均正常,均无认知、神经等障碍,均具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
1.3 研究方法
1.3.1 睡眠状况自评量表 通过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调查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睡眠状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量表中共有10项评分项目,同时根据每个项目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问题严重程度将其分为1~5分,滿分为50分,得分值高于22分为睡眠障碍,≤22分为睡眠正常,得分越低则表明患者睡眠质量越差。
1.3.2 自制ICU患者睡眠障碍调查量表 采用我院自制的ICU患者睡眠障碍调查量表(常规睡眠障碍调查量表)调查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一般资料、躯体不适、噪声、心理状况、药物影响等。
1.3.3 调查方法 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填写睡眠障碍调查表,将以符合自身实际睡眠情况在量表中填写出来,调查范围为患者入院后5 d。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SRSS评分情况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睡眠状况自评量表评分显著高于我院自制的ICU患者睡眠障碍调查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结果显示,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在多个方面均出现的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调查结果显示,80例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SRSS总分高于22分的患者有72例,占90.00%,≤22分的患者有8例,占10.00%,SRSS总分高于22分的患者显著高于自制ICU患者睡眠障碍调查量表的患者。见表1。
2.2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睡眠障碍影响因素 通过将SRSS总分高于22分作为因变量,将自制ICU患者睡眠障碍调查量表中患者的一般资料、躯体不适、噪声、心理状况、药物影响等作为自变量,采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护干扰、噪声、身体不适以及担心自身健康四项因素是造成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见表2。
3 讨论
睡眠占据着人一生中1/3的时间,其与人的心理以及生理间的关系极为密切,在机体免疫力、健康情况以及体力恢复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对于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而言,睡眠障碍属于临床中极为常见的一种情况,充足的睡眠不仅能有有效提高患者自身机体的免疫能力,同时能有效改善患者伤病的愈合及恢复效果[3]。医护必须重视重症监护病房中患者的睡眠情况,确保其在住院期间能得到充足且高质量的睡眠,促进患者康复[4]。
本次研究中发现,医护干扰、噪声、身体不适以及担心自身健康四项因素是造成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改善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睡眠质量应从多个方面进行,出去平时应该完成的日常工作外,医护人员应多给予患者关心与关怀,改善重症监护病房的睡眠环境,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医护干预工作,最大程度上的避免各种影响因素影响致患者睡眠,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刘延锦,王琳,王敏.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家属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15):1160-1163.
[2]曾铁英,代玲,黄德钦,等.重症监护病房病人身体约束实施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17,31(14):1762-1765.
[3]沙莎,韩培立.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谵妄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7,27(3):25-27.
[4]黎萍,杨志勇,韦丹.重症监护病房脓毒症患儿预后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34(6):857-860.
[5]邵乐文,黄夏薇,黄丽华.ICU患者睡眠障碍的现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与康复,2017,16(5):42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