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西平同志相识已整整40年,近十多年来更是常在一起,许多教育研讨会、论坛的组织者,似乎有意把我们两人“捆”在一起,常邀请我们同时出席。2019年10月25日,第六届中小学校长论坛召开时,我们又见面了。他要在会上做报告,所以,我们没来得及好好交谈,只匆匆说了几句话,他告诉我,他第二天就要住院了。我万万没有想到,这次见面竟成永别。
我第一次认识陶西平,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我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为了深入教育实际、学习基层经验,我访问了北京市第十二中学,时任校长陶西平向我介绍了“文革”以后学校如何恢复教育秩序、狠抓教育质量、提出“同心同德、兢兢业业、求实创新”的校训等情况。他还介绍了学校为了解决经费困难,办起了校办工厂,为香港一家企业加工西洋参。我看到,学校秩序井然,师生朝气蓬勃。那次访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校有这样的校长,是师生的幸福。后来,他升任北京市教育局局长。因为同在教育战线工作,所以,我们时有见面交往;再后来,他任北京市社科联主席,我们的交往就更多了起来。
中国教育学会是教育工作者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学会领导班子成员中,包括全国有影响的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学者,北京市推西平为副会长,从此,我们在学会共同工作了12年。西平身处要职,国内外的活动十分繁忙。但他积极参加学会的活动,无论是学会的年会,还是中小学校长大会、各种论坛和座谈等,他都应邀出席做报告或讲话。他做报告,总是认真准备,自己亲自制作PPT。他的报告视野开阔,高瞻远瞩,理实结合,通俗易懂,常常把国外的见闻融入教育理念之中,每次都有新的观点,给人以启发;而且,他的PPT图文并茂,深入浅出,非常受校长、教师的欢迎。我在学会任会长期间,在工作上得到了他的大力支持,至今心存感念。
西平特别支持民办教育事业。他认为,民办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教育体制的改革。他参与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担任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首任会长,为我国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特别强调,办好民办学校,要做到速度、效率、安全三者的平衡,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他曾对北京汇佳学校、海嘉国际学校的工作给予具体的支持与指导;应邀担任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院长、名誉院长;还任北京明远教育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书院的发展出谋划策、指明方向。
为了更好地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2006年8月20日上午,温家宝总理召开座谈会,我和西平都参加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2008年8月11日,《教育规划纲要》的制定工作正式启动。制定这一规划纲要必须从调研开始,因而组织了11个战略专题组开展调研。我和上海市教委原主任张民生担任第二战略组(即推进素质教育研究组)的组长,记得西平担任的是第七战略组(即教育公平与协调发展研究组)的组长。于是,在那之后的两年间,我们经常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校长大厦一起讨论《教育规划纲要》编制中的一些问题。2010年7月13~14日,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7月29日,正式发布了这一《教育规划纲要》。
前几年,教育部组织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到西部地区调研,我们先后去了云南丽江、四川凉山、青海等地,参观访问了许多学校。有一次,我们到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碗厂乡大石头村的小学调研,学校在一个山顶上,上山没有像样的路,我们在一个拐弯处差点翻车。村小只有两间砖房,一个小学班,一个学前班。昭觉县教育局的领导告诉我们,孩子从山下村里上来,至少要走半个多小时的路,学校连厕所都没有,盖厕所围墙的钱还未筹到。西平和我都感到,国家的教育经费应该更多地向农村贫困地区倾斜。当然,这是五年前的事,最近朋友发来照片,那所村小已经建起了新校舍。
西平是位摄影家,在调研时,他不仅拍摄了师生活动的场景,还捕捉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景。在青海黄河源头,他还为我们抓拍了不少照片,回来后特意放大,并做好镜框送给我。现在,这些照片一直放在我的起居室里,我一看到它们,就想到我们深厚的友情。
1998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顾明远教育研究发展基金”成立,后设立明远教育奖,西平是理事、特邀顾问,也是明远教育奖评审委员会主任。他竭尽全力支持基金工作,不仅为基金发展出谋划策,而且认真参加理事会和历届明远教育奖的评审工作。近些年来,我看他越来越忙了,多次率团出国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组织的知名高中校长论坛、北欧知名中小学校长论坛等活动,还率领北京市中小学生金帆艺术团参加国际青少年活动等。2018年,他动了一次手术,术后依然奔波于国内外,不辞辛劳。特别是2019年春节前,他从英国回来刚下飞机,又赶往外地参加活动,结果在三亚因肠梗阻住院三个月。我劝他多休息,不能再这样频繁地参加活动。他答应说,2019年什么活动都不参加了,但第四届明远教育奖评审工作一定要参加。果然,8月20日,他带病参加了理事会和评奖活动,着实让我感动。特别令我感动的还有,2019年5月11日,我在北京35中参加高中教育50人论坛,西平知道了,晚上特地赶到35中来看我,我们一起在学校吃了朱建民校长亲手做的炸酱面,这是我与他最后一次同餐。我们的情谊,实在难以用言语来表达,他的去世让我悲伤不已。
西平是一位政府官员,我是一位大学教师。我们为什么能紧密地走在一起?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理想,就是希望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幸福生活,将来能为祖国做贡献。西平不以做官为业,而是情系教育,与基层的校长、教师打成一片。他是一位真正的专家型的教育领导者。在40年的交往中,我发现西平真是博学睿智,颇具儒雅风范。他不仅有丰富的教育经验,而且视野开阔,思想深刻,总是站在教育发展的前沿,具有很强的教育领导力。我向他学习了许多东西。他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不辞辛苦的奋斗精神,值得我们钦佩和学习。他的逝世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大损失。我们只有努力工作,早日实现教育现代化,才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2020年5月19日清晨,听到西平离我们而去的消息,我的内心无比悲痛,仓促中写了以下几句,表达我对他的缅怀与纪念—
祖国情怀,世界眼光,博学睿智,奉献教育终身;
共同理想,交谊四旬,相济相助,泪送挚友仙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