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丽 谢春玲 高保雪
“以就业为导向”是培养高职人才的重要特色。高职院校旅游类大学生指在高职院校里就读的旅游类相关专业的学生。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旅游专业大学生要提高就业质量,入职前具备一定的国际理解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提升高职旅游类大学生就业质量的视角下,在人才培养中加强国际理解教育理念渗透是旅游类专业建设中需要迫切思考的问题。
自联合国科教文组织1946年第一次提出“国际理解”的理念以来,在“增进民族国家间的相互理解,促进世界和平”思想的指导下,世界各国一直在开展不同形式的教育合作。不同研究者对国际理解教育的界定不同,但不同国家的教育者之间的相互尊重、理解、共生、合作和发展是国际理解教育的核心精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指出了国际理解的重点内容,并对国际理解的素养进行初步解读,主要包括: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简而言之,国际理解教育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核心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通过培育人类“理解、宽容与合作”的理念,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高职旅游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服务于国内、国际旅游市场一线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旅游业飞速发展的今天,高职旅游专业培养职业应用型人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其培养定位和就业需求决定了该群体具备国际理解素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高职院校旅游类大学生的培养定位及专业特点
1.直接参与社会和行业经济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直接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高职生既有理论又有实践,一毕业就能参与社会经济发展中。所以,高职生的能力高低以及综合素养好坏会直接影响区域和行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
2.服务与交流的国际化
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发展的大力推进,部分专业的发展日渐成熟且开始走向国际化。近年来,中国的旅游业迅速发展,旅游行业需要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国际知识技能和国际文化素养的人才。旅游专业属于走在国际化和国际交流前沿的专业领域,旅游专业的大学生不论作为国内旅游接待的服務人员和管理人员,还是走出国门的国际导游和领队,均属于对外交流较频繁的岗位群。
3.具备文化包容和国际理解能力
文旅融合的现实背景要求旅游人才除了需要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通晓国际旅游业的基本规则和惯例,还必须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在国际旅游中,由于旅游者与东道主在价值观、行为规范、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旅游活动中极易产生交际障碍,因此,面向高职旅游类专业大学生的国际理解教育要紧跟时代步伐。
(二)加强国际理解教育的必要性
1.保证高职旅游专业学生的高质量就业
提高就业质量、构建完善的就业平台是促进高职院校立足和长远发展的根本,也是从就业维度打破中、高职教育之间的一道壁垒,使高职教育体现出其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高”。全球一体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背景为旅游类大学生拓宽了国际视野,具备国际理解素养可以助力于从业者更好地服务于国际旅游岗位,这是对旅游类大学生在学期间的要求,也是对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要求。
2.推动高职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进程中,国际之间项目合作、学校人才培养合作以及跨国实习、就业等内容均需要深度的、涉及文化层面的合作与融合,而国际理解教育的开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高职学校在国际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国际间的办学、顶岗实习等深度合作,减少误会,保障合作过程顺利发展。
3.顺应旅游全球化发展趋势的要求
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和全域旅游理念下,旅游活动是一个文化融合和国际交流互动的过程。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大学生是一位准旅游从业人员,需要做好面向国际游客提供跨文化交流和服务的准备,包括语言准备、文化准备、技能技巧准备,同时需要面向在校的准旅游从业人员推进国际理解教育,进而帮助学生拓展国际视野、理解多元文化、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一)以国际法为指导
国际法是国际间交往通行的最高准则,在国际法的指导下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研究是社会法治精神的重要表现,国际之间的互动交流以及国际理解教育的开展和实施都应在国际公认的行为准则的指导下进行。
(二)秉持人类已经达成共识的价值判断
人类社会绵延不绝,与人的生命同时延续的还有人类的永恒价值,不论东方与西方,不论强国与弱国,这些人类的永恒价值都为人们世代相传。世界上不同国家民族之间文化制度的多元化,要求我们必须在宽容和尊重的基础上交流与合作,以更好地理解彼此,且在人类共同价值判断的基础上求同存异,在尊重、不干涉的基础上进行评价和评论。
(三)坚持与时俱进
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日渐形成,世界和平和环境保护等问题往往不是一个国家能解决的。学生应该具备与时俱进的当代公民视角,站在整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考虑问题,判断是非,养成关心国际事务的习惯,学会对国际问题进行判断,掌握国际合作的知识。国际理解教育要建立在国际问题上,引导学生们认识正确和错误的是非观念,不以国界为标准。
(四)正确处理国际理解教育与爱国教育的关系
在世界全球化的今天,爱国教育是不能放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培养良好的国家公民是开展世界公民教育的前提,公民教育应遵循国家认同到世界认同的逻辑顺序,否则受教育者就有可能会由维护全球共同利益的‘世界公民高度堕落到无根的流浪者,甚至是极端主义者和分裂主义者,由国家认同薄弱到公民身份模糊甚至精神迷茫分裂国家”。在过去,我们正是依靠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使中华民族渡过了多次危机。在当代,爱国主义教育仍是增进民族凝聚力的一个主要途径。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应充分认识到: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凝聚人民的重要思想基础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在当前进行思想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首先抓好爱国主义教育。
(五)爱国的同时需要摒弃狭隘的民族主义教育
一个人要保持自己民族的自尊和自信,同时又要能够以独立开放的眼光观察世界。实际上,只要还存在民族国家这一国家形态,我们就不可能真正跨越国家框架去谈国际理解教育。但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迫切需要通过国际理解教育解决民族文化差异带来的矛盾和冲突,以确保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目前,在普通公民中还有一些人的言行中存有狭隘的民族意识,存在排外情绪,不能包容其他民族和国家。这和我们以往传统的爱国教育理念和方式陈旧有关。事实上,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也要与时俱进。故在旅游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设置国际素养培育的相关内容,作为面向国际大舞台就业的旅游专业大学生,未来服务和交往的对象不是某一个民族,而是与多个国家和民族的交流与互动。学校针对该群体开展的国际理解教育中要注意引导大学生的理性爱国教育,使其摒弃狭隘的民族主义,拓宽自身的国际视野。
加强高职旅游类大学生的国际理解教育可以尝试从宏观的学校办学定位和微观的学校内部建设两个层面探索可行途径。
(一)宏观层面:确立学校的国际化办学定位
高职旅游人才培养单位要明确定位,增强国际化办学能力。一方面,要积极拓展和增加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发展留学生教育,构建具有国际多元化特色的学校教育。另一方面,要构建国际化实践体系,高职国际化旅游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实现。实践证明,国际化旅游人才的培养,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送学生去国外实习。因此,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应尽可能让学生到外国旅游企业顶岗实习,建立海外实习基地,让学生走出国门进行实践,且通过实践了解国外旅游行业的基本信息,把握行业最新发展动态。与此同时,学校可结合专业办学定位,开展海外游学活动。
(二)微观层面:完善学校内部建设
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内部专业建设的两个重要方面。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上要增加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构建与国际旅游产业发展方向相适应的现代课程体系;推进外语教学改革,加大双语课程比例,重视学生国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增加文化课等人文素养类课程,使学生了解国际旅游运作规则,掌握国际旅游专业知识,具备多元文化素养、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国际实践能力。高职教育在注重技能培养的同时不能忽视素养培育;要培养国际化旅游人才,教学方法也要尽可能借鉴国际上成功的经验。另一方面,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的国际化。师资水平是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高职院校要培養国际化旅游人才,必须打造一支高素养、高技能的国际化旅游专业教师队伍。
从长远看,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职大学生的高质量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当下来看,高职大学生的优质就业也是当前“双高”建设的本质要求和题中之意,更是对“双高”建设成效的重要判断。在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我们教育培养的旅游人才只有适应新的要求和挑战,树立健全的国际意识、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国际素养,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胜,继而成为能够立足于国际市场的高端旅游人才。
(作者单位:河北旅游职业学院)
基金项目:河北旅游职业学院2019年度院级课题“改善高职学生心理弹性 助力教育扶贫之扶志”(课题编号:Y2019035)。
通讯作者:冯丽(1983—),女,河北承德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