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迪
【摘 要】王建中(1933-2016年)在上海音乐学院工作多年,历任副教授、教授、副院长等职务,是我国现代音乐的主要代表者,为我国钢琴教学的创作和发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尤其是在钢琴改编曲领域具有独特的特点,对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王建中;钢琴改编曲;创作特点;民族特色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0-0088-01
一、王建中改编钢琴曲的艺术手法与特征
王建中是我国伟大的音乐家,他出生在上海,生于1933年,当时的中国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剧烈冲击,而上海正处于这种冲击的中心地区,王建中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开展了音乐创作。
(一)创作体裁来源的民族性体现
地方民歌以及民族乐曲是王建中钢琴改编曲的主要创作源泉,王建中充分利用了这些传统旋律,并在其中融入了新的创作手法,从而形成了更具民族特点的钢琴作品。
(二)创作手法的民族性体现
作品的体裁是体现王建中钢琴改编曲特点一种方式,创作手法同时也展现了改编曲的特点,在本文中所提到的创作手法包含:调性和声、旋律和装饰音。首先,王建中在进行改编的过程中将传统五声调式改为了六声和七声调式,同时对三度和声进行了省略;其次,王建中在改编乐曲时使用了变奏、展衍和重复的手法,将传统的民族旋律进行了保留,并进行了强化。最后,他的作品使用了许多的装饰音,装饰音的使用增加了乐曲的展示效果。
(三)创作题材的民族性体现
在对王建中的创作手法进行分析之后可以得出,他的创作手法是基于传统音乐的背景下,通过结合原作的艺术特点,加入独有的创作手法和技巧,融入西方音乐的创作特点,增强中国民族歌曲和音乐的特色,突出民族的韵味之美;另外,他非常重视从意境和韵律两个方面展示民族的特点,突出钢琴的情境之美。
二、钢琴改编曲《彩云追月》的创作与演奏分析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彩云追月》这首具有广东地方特色的音乐传播得非常迅速,该曲为民族音乐合奏曲,到了1975年,王建中对其进行了改编,转变成了钢琴曲,将云和月的相互辉映展现出来,使得整个作品的灵性更加丰富。
(一)曲式结构分析
《彩云追月》这首曲子原来是单二部曲式结构。调式结构为:1-9小节是引子部分,10-19小节组成了A乐段,不过曲子的音调和结构并未发生变化。20-21 小节开始进入B乐段。22-29小节是B乐段的高音部分,30-37小节由高音部分开始逐步转到低音部分。38-47小节属于连接部分,有新的材料加入其中。48-57小节是再现部分,进入了全曲的高潮。剩下的 58-72小节为结尾部分。
(二)演奏分析
1.引子
组成引子部分的材料非常丰富,在写法上模仿了民族的弹拨乐器写法,为全曲奠定了基调,此外引子部分贯穿了整个曲子,增强了曲子的逻辑结构力。
2.主题乐段
主题乐段在伴奏织体上延续了引子部分的节奏,并加入了一些副旋律,突出了复调特点,增强了音乐的流动性。第一个乐句可以分成三个乐节,每一个乐节都是均等的,中间乐节是相同乐汇的重复,进入15小节之后角音开放,第二个乐句和前面的乐句又有很大的关联,是由两个乐节组成的。
3.B乐段
B乐段之前还有两个小节的引子材料,进入B乐段之后旋律提高,进入了第一个高八度。两个乐句在落音上和A乐段有共同之处,前一个乐句的落音是在角音上,后一个乐句的落音是在宫音上。不过伴奏织体发生了改变。在演奏该乐段时需要注意的是力度和意境的对比,要让听众能够听出色彩的变化,听出力度的层次感和流动感。进入B乐段的第二部分,旋律降低,这次的力度对比更加明显,就如同在使用大提琴演奏一样,又好像是有智者在讲授人生道理。
4.链接部
可以将38-47小节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包含前6个小节,在演奏时使用的是主音持续的颤音,力度上有一定的减弱,进入高音部分之后有回声形成,在演奏该部分要注意控制力度和音色,在随后的4个小节会发生同样的变化,通过高低音的改变来形成呼应,这种手法展现的是平静悠闲的意境。
5.再现部
进入再现部之后,旋律发生了八度叠加,织体加厚,同时融入了五声音节的琶音,可以形成旋律上的错位,给人一种紧凑的演奏效果。在每一个长音上都进行了停顿,左右手的交换使用,展现了彩云和明月的嬉闹场面,在进行这一段演奏时,力度上要逐渐加强,八度的弹奏要准确,左右手要配合紧密,弹奏均匀。
6.尾声
尾声部分和引起部分相同,采用了前后呼应的方式。在演奏方式上沒有太大的变化,进入最后两个小节之后演奏力度减弱,采用了左手交叉的方式弹出高音区的主音,展现得更加委婉,让人感觉意犹未尽。
三、结语
王建中是我国伟大的民族音乐创作者,将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息都融入了音乐创作中,突出了中国人的传统审美特点,更具欣赏力和影响力。并且他在改编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钢琴的特点,将彩云和明月的互动更好地展现出来,体现了其独有的钢琴改编手法,是中国改编钢琴曲的艺术大家。
参考文献:
[1]刘芷廷.试论琵琶演奏中音乐表现力的体现[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46-47.
[2]许彩萍.浅析琵琶演奏中的音乐感觉和艺术表现[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7):199- 201.
[3]黄丽蓉.琵琶演奏中音乐表现力的提升初探[J].音乐时空,2014,(23):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