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大国工匠精神”

2020-07-20 00:31朱秀梅
黑河教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方法策略语文教学

朱秀梅

[摘 要]中职语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知识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尤其要渗透“大国工匠精神”。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应如何在教学中培育和渗透“大国工匠精神”呢?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第一,编写适合体现“大国工匠精神”的中职语文教材;第二,在语文课堂教学的环节中巧妙渗透“大国工匠精神”;第三,在语文课外阅读拓展延伸中渗透“大国工匠精神”;第四,利用语文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渗透“大国工匠精神”。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国工匠精神;方法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突飞猛进,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奇迹,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要从制造大国向创新强国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大国工匠精神”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工匠的概念及培养“大国工匠精神”的意义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应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和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其任务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强化关键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接受人类进步文化,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为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由此可见,中职的语文教学不仅要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而且要突出语文教育的职业性,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和渗透“大国工匠精神”。

二、培育学生“大国工匠精神”是时代的召唤

2020年中职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当前职业教育已进入转型发展期,要实现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语文教学要彰显职业教育特色。一是注重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的联系,利用或设置职场情境,突出实践取向。二是注重有机融入职业道德、劳动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培育学生的职业精神。三是注重与专业课程配合,形成协同育人合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特色之一,教师应担负起这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教师要依据新课标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改革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评价模式,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融入“大国工匠精神”,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世界地位的不断提升,时代召唤中职教育要努力培养出具有“大国工匠精神”的人才,培养的人才如果都能有精湛的职业技艺,所做出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品质高,其身份地位自然就会得到社会认同。因此,“大国工匠精神”应该成为职业教育的灵魂,成为每一个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努力向往的一种境界。

三、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大国工匠精神”的方法策略

1.编写适合体现“大国工匠精神”的中职语文教材

依据2020年中职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编写要更加实用,语文课程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构成。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由 8 个专题构成;职业模块是为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安排的限定选修内容,由 4 个专题构成;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继续学习与个性发展需要的自主选修内容,由3个专题构成。其中职业模块的专题1就是专门的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作品研读,本专题旨在引导学生閱读有关劳动模范和大国工匠等典型人物的作品,领悟劳动模范和大国工匠的精神特质和人格魅力,认识人文素养教育对培养职业精神的意义,加深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理解,增强职业意识,培育劳动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感悟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这样,中职语文教材的内容非常适合培养中职学生的“大国工匠精神”。

中职学校是培养工匠的学校,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语文教材的编纂已越来越贴近中职学生的现实需求,这也使得中职语文的“大国工匠精神”培养有了更加现实的基础。中职语文教材内容中很大的比重是对工作中所需的各种能力、知识进行教学,包括应用文的写作、微写作的指导等。这非常有利于引导学生建立执着专注、创新进取、淡泊宁静的“大国工匠精神”的目标。

2.语文课堂教学环节中巧妙渗透 “大国工匠精神”

第一,在课文讲解环节中渗透“大国工匠精神”。教师要在讲解课文内容时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文章内容,分析文章主题,延伸拓展文章主旨,在社会责任感、诚信敬业、执着进取、精益求精等方面引导培养。通过讲解有关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典型人物的作品,来感染学生,让学生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他们的精神。教师通过课堂的讲解和熏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模范人物形象就在学生心中扎根,并树立向模范学习的决心,从而实现课标所说的“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目的。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文章主旨的掌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荣誉感、爱岗敬业、刻苦钻研的职业精神,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第二,在组织课堂教学环节中渗透“大国工匠精神”。除了在课文讲授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教师还应在组织课堂环节时下一番功夫,利用科学、合理、实效性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从而实现“大国工匠精神”的培养。例如,利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利用反转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埋头苦干、精诚合作、精益求精的意识;课堂鼓励学生运用争论辩论法,引导学生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精神;利用职业现场情景模拟法,培养学生严谨创新精神和换位思考、优质服务意识;运用具有“大国工匠精神”的典型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工作积极主动、乐业创新的精神;利用角色扮演法,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职业精神与职业服务意识;利用影视教学法,引导学生观看具有工匠精神的影片,增强学生对刻苦钻研、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等精神的认知,并充分认识到工艺的精美以及工匠精神的伟大。

第三,在巩固复习及布置作业环节中渗透“大国工匠精神”。要将工匠精神融入课后复习,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以及对自身感受的抒发,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在布置语文作业时,教师不能布置简单的机械背诵类作业,而要精心设计,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产生创作的欲望,要求学生真正领悟大国工匠的精神实质,领悟其中的道德情操与高尚的思想内涵,在学习的各个环节中增强敬业、诚信、奉献等职业道德意识。

3.在语文课外阅读拓展延伸中渗透“大国工匠精神”

中职生相对来说阅读量小,而且缺少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教师要想办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典型人物的作品,如传记、回忆录、新闻等。学生在文本阅读中领悟人物的思想品质和精神风貌,理解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进而培育劳动精神,弘扬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

教师应科学合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以结合语文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体现工匠精神的课外阅读书目。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应以引导为主,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教师应“授之以渔”。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设置一些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通过课外阅读渗透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4.利用语文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渗透“大国工匠精神”

中职语文教学每个单元结束后都有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校友职场感悟采访、规划职场之路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校的社团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多与语文学习有很大关系。比如,在文学社团,可以鼓励学生多进行文学创作;在朗诵社团,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在表演社团,可以进行艺术表演,如话剧、情景剧、职场应聘等。这样,既能增加学校文化艺术氛围,又能在活动中创设学习情境,感受人物形象,领悟其精神品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还可以加入传统文化国学活动,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语文教学相结合,渗透人文关怀和优质服务意识。通过多种方式,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感受时代风貌,培育劳动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总之,“大国工匠精神”是中职语文教学中必要的教学任务,既能帮助学生确立自己的职业理想,又有助于学生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表现出不懈的努力,所以说,“大国工匠精神”的渗透对于中职学生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杨建新.让技工教育成为“大国工匠”的强力孵化器[J].职业,2016,(35).

[2]王福胜.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工匠精神”[J].課程教育研究,2020,(06).

(责任编辑 冯 璐)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学校方法策略语文教学
浅析钳工锉配技能竞赛训练的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长短课”的必要性与实施建议
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