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广西产业扶贫发展与成效

2020-07-20 03:25李彦达庞玉梅陈盈如
现代农业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产业扶贫探索成果

李彦达 庞玉梅 陈盈如

【摘   要】 广西的产业扶贫是当下整个广西的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广西产业扶贫的探索过程和成效,对促进广西贫困地区脱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产业扶贫;探索;成果;问题;对策

1  广西开展扶贫工作的历史背景

由于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广西仍然有部分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特别偏远山区,这些地区集中较多的贫困人口。从地域来看,广西行政区域面积23.76万平方米,户籍人口5579万人,下辖14个地级市,县级行政区111个,截至2018年,广西的贫困县共计54个,脱贫任务较重。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广西的扶贫工作有针对性地提供惠民政策帮助贫困地区,对没有生产能力的人员,按照相关政策,跟踪做好保障政策的实施,使国家政策全面惠及贫困人口。

2  广西产业扶贫的实施与发展

2.1  广西农村扶贫产业助农多举措实施

根据《广西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广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稳步上升,2016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0359元,2017年达到11325元,农民增收情况良好。与此同时,广西农村家庭整体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有效提升。广西在开展产业扶贫行动工作中,主要抓地方特色优势产业为主,主要实施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2.1.1 确立县级地方特色优势产业  广西所有县(区)发展2到5个特色优势产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广西实行产业扶贫“5+2模式”,即县级发展5个地方特色优势产业,乡(镇)一级发展2个本地特色优势产业,政府及扶贫工作机构则帮助加大力度宣传,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帮助,如柳州融安县以柑橘、杉树、优质稻、鸡、中药材为5个特色优质产业,以鱼和叶菜类作为自选本地优势产业发展当地扶贫产业,成效显著。根据《广西“十三五”产业精准扶贫规划》,我区多层级规划,大力推广富硒农业、生态循环农业、超级稻等产业,多方举措并行促进发展。

2.1.2 引进龙头企业  政府管理部门在推动贫困县的重点产业发展的同时,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自治区按照相关政策,安排用于扶贫小额信贷贴息资金,涉农部门预算50%以上用于54个贫困县。自治区区计划将定期举办招商引资和洽谈对接大会,创新打造“央企民企发展现代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广西行”招商品牌,力争到2020年达成国家、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突破300家,引进国内外大型龙头企业400家以上的目标[1]。农业产业发展应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龙头企业的发展可以扩展销售渠道,盘活地方农产品需求,扩大产业扶贫成效。

2.1.3 建立电子商务工作站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要求贫困地区有县域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或电子商务聚集区,乡镇有电子商务工作站,村级有电子商务服务点。以此为依托,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开展电子商业业务,以此发展贫困地区网络零售、批发业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广西各示范县共建成电子商务进农村服务站点1708个,其中,县级服务中心18个,乡镇服务站104个,村级服务点1586个,农村电商业务累计培训36941人次,推动形成农产品网销单品698个,推动涉农产品销售65亿元[2]。

2.1.4 贫困县建立产业园区、农林业科技示范基地  通过整合资源,大力扶持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建立村民合作社,由生产经营能人带头,发展主动性和积极性,带领贫困人口参与生产,建立产业园区,发展农林业科技示范基地,努力带动周边地区农业生产的科技实力,充分发挥周边农户生产力,发展地方产业,达到促进群众增加收入的目的。

3  广西产业扶贫取得的成效

3.1  探索形成九大模式创新成果

广西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摸索,根据每个贫困地区的具体实施情况在政府部门的引导和帮助下建立以解决地区农业生产发展问题为目的的经济发展模式。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产业开发专责小组关于《广西产业扶贫典型案例汇编100例》的总结统计,主要可扶贫模式有以下九大类:一是龙头企业带动模式。该模式通过政府引進大型龙头企业,投资或租赁土地使农户获得收入、和技术;二是合作社(家庭农场)带动模式。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整合资源;三是贫困村经济能人带动模式。由返乡经济能人带回资金、生产技术带动发展;四是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带动模式。村集体创办领办的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五是现代产业示范园区带动模式。采取“产业园区+企业+贫困户”的运作方式增收;六是党建带动模式。加强农村“三基”建设为抓手,强化跟踪贫困户脱贫情况解决实际问题;七是旅游带动模式。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促进贫困村变景区,贫困群众变旅游从业者,农产品变旅游商品;八是混合带动模式。多种模式混合,创造有利条件带动就业;九是电商带动模式。通过“合作社加+网络+农产品”模式,利用网络平台,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这九种产业扶贫模式是根据当地自有的实施条件和政策投入两方面的相互作用下建立起来的,能够适应当地发展的生产模式,其中政府和龙头企业在其中发挥了关键的引领作用,专业合作社及农户是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3.2  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促进农业生产集约化

特色产业是指具有地方特色的群体性产业,与当地地质、气候、传统民俗以及历史背景等因素息息相关。广西被选入中国农业品牌目录的产品如阳朔县阳朔金桔、横县茉莉花茶、永福县永福罗汉果等。当前采取区域“特色资源”与域外相关产业的“龙头企业”相结合, 形成经济效应和就业效应实现外生性扶贫与内生性致富融合的“产业扶贫”模式[3]。通过每个自然村均建立村民合作社,大力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等措施,促进集约化生产,提升地方农业的市场竞争力。专业合作社够提升贫困户发展的专业化和组织化程度,更为重要的是能够积极应对市场竞争力和风险,实现成员利益的增加。通过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以及系列举措,全区产业扶贫工作正逐步引领广西农村发展集约化生产,提升土地使用效率。

3.3  改善贫困地区精神面貌

在产业扶贫的政策支撑下,贫困家庭的贫困面貌整体获得了改观。其主要表现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3.3.1 带动群众脱贫积极性  居住在农村的贫困家庭除了因缺乏劳力、医疗无保障、教育及养老负担过重等常见原因而导致贫困外,部分贫困群众因缺乏脱贫信念致贫。扶贫工作人员的进村入户,对贫困家庭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关心,在行动上对贫困户的心理起到较好的激励作用,在因户施策措施的引导下,贫困户的奋斗热情整体得到了改观,带动了群众的积极性。

3.3.2 建立并帮扶家庭产业  贫困户发展产业是改变自身贫困现状的根本,广西产业扶贫历年来,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扶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惠民政策,帮助建立家庭产业,引导贫困户发展自己的产业,为贫困户解决自身如何脱贫指明了方向。

3.3.3 提升贫困家庭收入  政府部门对农户进行针对性的农业生产技术、养殖技术等的相关培训,引导其进行规范化生产和管理。对于未投入生产的贫困家庭,经过产业扶贫政策的支持和带动,可以为其建立新的收入来源,从而最终达到增收目的。对于已经发展相关产业的贫困家庭,产业扶贫政策的产业补贴能有效解决资金短缺的困难的问题。同时,扶贫部门也在积极加大宣传,引进企业投资扶贫产业。

4  存在问题

4.1  农村劳动力流失问题

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顺应社会现代化经济发展潮流,作为原材料生产一线,集约化、品牌化生产能有效保障农业生产者的利益。贫困地区普遍存在年轻劳动力涌向城市,老年劳动力留守的情况,农业生产管理技术和创新能力较差,难以实现适应市场化的农业标准化生产模式,利益被严重压缩。年轻劳动力外流导致农业生产人员结构老龄化,缺乏规模化生产意识,品牌文化欠缺,生产效益不高导致农村贫困发生率较高。通过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来看,农村中在家务农的多为40岁以上的人,20岁以下以及21-30岁的青壮年劳动力仅为20%,目前的农民年龄结构已经趋向老龄化,青年劳动力的流失,这使得农村的经济建设失去了强大的支柱,发展的持续性以及动力严重不足。

4.2  群众对扶贫工作理解存在偏差,开发式扶贫的观念没有在群众中得到广泛宣传

群众对扶贫工作理解的偏差主要体现在对救济式扶贫与开发式扶贫,两者的区别上理解偏差。这一问题导致两个不良后果:一是导致农村非贫困家庭认为被认定为贫困户的家庭获得过多救济,而出现抗拒情绪,甚至导致少数农村存在非贫困家庭与贫困家庭对立的情况;二是贫困家庭认为扶贫就是单方面救济,导致“等、靠、要”思想在农村地区大幅蔓延。开发式扶贫的观念没有在群众中得到广泛宣传,除了导致救济式扶贫思想在群众存在不良影响外,甚至在少部分扶贫人员的观念中依然占据主导。这一现象有一定的历史原因,政府部门除了加强对扶贫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以外,也需要大力宣传脱贫思想,杜绝错误的观念在基层传播蔓延。

5  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5.1  创造良好环境,优化产业环境

当前我国解决农村贫困问题需解决农村经济发展受限的问题,需创造良好的农业经济条件,才能有效遏制农村劳动力流失问题,保证年轻生力军投身到农业生产建设中来,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优化经济产业方面,一是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经济产业的投入,帮助农民群众树立品牌意识,建立区域农产品品牌;二是要打造新型农产品交易模式,利用互联网建立交易平台,促进农产品流通,扩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扩大农业生产效益;三是利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契机,提升整体农业生產者的专业技术水平;四是推进土地流转管理制度改革,完成土地确权登记,优化市场分配机制;五是政府要以身作则,政策引导,吸引更多有知识、有能力的年轻劳动者加入到农业生产行业中来,保障农民群众的利益最大化。

5.2  盘活基层工作人员结构,健全农村产业发展管理模式

政府机构要加强工作人员流动机制,知人善任,同时要鼓励和培养更多有理想、有抱负、党性修养较好的年轻干部下基层锻炼,盘活基层扶贫人员的年龄组成结构。一是要设立相应的基层机构组织;二是要组织年轻领导干部将好的政策、好的思想带到基层锻炼,同时吸取基层的宝贵经验;三是要将基层经验应用到政策和决策的制定中来。做到既要盘活基层人员结构,也要全方位、高标准地准确执行政府制定的政策和决策,并培养更多贴近实际的年轻干部,灵活解决更多实际问题,进一步健全农村产业发展模式。

5.3  做好产业扶贫知识普及、宣传

对扶贫工作人员和贫困群众都要做好扶贫知识普及工作,一是定期对扶贫干部组织开展培训班,展示扶贫政策、扶贫人物、扶贫成果,并宣扬正确的扶贫理念;二是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以及通过拉横幅、张贴宣传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正确的精准扶贫工作思想,杜绝“等、靠、要”行为,向非贫困群众传达正确看待扶贫工作的思想观念;三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定期向困难群众开展一些有益身心的集体活动,激发困难群众投身脱贫事业的热情,同时向困难群众传达正确的扶贫政策以及观念,切实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

6  总结

目前,广西的产业扶贫工作在历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较为完整的产业扶贫模式,2018年广西农业农村厅共争取到中央和自治区资金69.8亿元,其中中央资金51.63亿元,自治区资金18.17亿元。纳入统筹整合的资金共11.8亿元,切块下达54个贫困县6.95亿元,对贫困户发展的特色产业,财政扶贫资金全部采取以奖代补方式进行,杜绝直接发钱发物。2018年全区共发放以奖代补财政扶贫资金19.7亿元,惠及65.68万户贫困户。此外,广西因地制宜制定县级“5+2”、村级“3+1”特色产业规划并集中力量发展的做法,2018年10月被评为全国产业扶贫十大机制创新典型之一[6]。广西将进一步合力推进工作,加强科学指导,精准发展产业,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指导培训,积极培育主体等措施扩大扶贫成果。

参考文献:

[1]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广西加快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壮大行动[EB/OL].http://www.gxzf.gov.cn/sytt/20190308-          738550.shtml,2019年3月8日.

[2] 搜狐网.广西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试点建设 [EB/OL].https://www.sohu.com/a/166116240_115124,2017年8       月21日.

[3] 吴梓境,张 波.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引导基金的模式探索[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6(01):104-109.

(编辑:李晓琳)

猜你喜欢
产业扶贫探索成果
工大成果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践行“产业扶贫”农民增收超10倍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