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晓
(河南省伊川县中医院针灸科,河南 伊川 471300)
肩周炎表现为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症状,影响日常生活[1]。笔者用穴位贴敷结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共60例,均为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针灸科收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5~63岁,平均(44.05±12.51)岁;病程3~17个月,平均(10.08±3.30)个月。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4~64岁,平均(43.92±12.65)岁;病程3~18个月,平均(10.31±3.27)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
诊断标准:符合中华中医药学会2013年制定的《肩关节周围炎(ZYYXH/T378-2012)》[2]诊断标准。①病史:由外伤或着凉等原因引起;②症状体征:存在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③影像学检查:急性期X线检查结果为阴性,慢性期X线检查可见冈上肌腱、肩峰下滑囊出现钙化征。
纳入标准:①符合《肩关节周围炎(ZYYXH/T378-2012)》肩周炎诊断标准;②神志清醒;③签署知情同意协议。
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障碍;②合并严重感染、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两组均用穴位贴敷治疗。选穴肩贞,肩前,阿是。取川乌、草乌、独活、桂枝、花椒、姜黄、赤芍、当归、红花、威灵仙、透骨草碾磨成粉末,加水、蜂蜜,调制成膏状,制成蚕豆大小的药丸,用医用胶布将药丸贴于穴位,持续2h后取下,每天1次。持续3周。
观察组加用温针灸治疗。患者侧卧位,患肩保持在上方,取穴肩髃、肩井、肩髎,用毫针垂直刺入穴位,得气后在针柄插上1cm长艾条,距离皮肤3cm,点燃艾条,待艾条燃尽即可拔针,每天1次。持续3周。
症状、肩关节功能、生活质量等评分。症状包括肩周疼痛、肩周肿胀、活动受限,评估方法为Likert 4级评分,分值最低、最高分别为0分、3分,得分与症状严重程度呈正比。肩关节功能采用UCLA(肩关节功能评定量表)评估,最高35分,得分与肩关节功能呈正比[3]。生活质量评估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估简表(WHOQOLBREF),分为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4个方面,每个方面分值最高100分,得分与生活质量成正比[4]。
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临床痊愈:患侧肩周疼痛、肿胀完全消失,肩关节活动灵敏,无受限。好转:患侧肩周疼痛、肿胀缓解,肩关节活动受限减轻。无效:患侧肩周症状无缓解,肩关节功能无改善。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时间 肩周疼痛 肩周肿胀 活动受限观察组 30 治疗前 2.13±0.46 2.10±0.44 2.01±0.40治疗后 1.34±0.35*△ 1.30±0.33*△ 1.31±0.30*△对照组 30 治疗前 2.15±0.43 2.12±0.45 2.03±0.39治疗后 1.72±0.38* 1.67±0.37* 1.64±0.33*
两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0 21.83±3.29 30.56±3.77*△对照组 30 21.69±3.40 26.41±3.25*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分,±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时间 生理 心理 环境 社会关系观察组30治疗前74.68±5.04 75.52±5.13 74.39±4.75 75.20±5.04治疗后88.45±6.37*△ 89.45±6.28*△ 87.46±5.14*△ 88.57±5.69*△对照组30治疗前74.56±5.09 75.38±5.20 74.27±4.81 75.09±5.18治疗后82.09±6.53*83.12±6.17*81.35±5.03*82.94±5.23*
肩关节周围炎多发生于长期过度劳累、肩关节软组织退行性病变人群[6]。
肩周炎属中医“肩痹”范畴。为寒邪入侵,血运不畅,经络痹阻所致。治疗以驱寒祛邪,活血通络为主[7]。穴位贴敷有散寒止痛、温经活络功效,且可吸收机体内生物波,产生生物共振效应,有利于刺激细胞生物活性,促进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8]。温针灸可改善血液循环,促使经络疏通,减轻疼痛,同时,热力经针体向穴位导入,可促使经络气血运行,起到舒经活络的作用,还可利用热力作用减少炎性因子释放,消除炎性肿胀、疼痛[9]。
穴位贴敷联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