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初中生父母同伴依恋与心理弹性的相关性

2020-07-20 12:20王慧玲杨孝忠吴俊林白雪琴陈胡丹及若菲黄国平
四川精神卫生 2020年2期
关键词:分量弹性同伴

王慧玲 ,杨孝忠 ,李 杨 ,吴俊林 ,白雪琴 ,陈胡丹 ,及若菲 ,黄国平 *

(1.西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四川 泸州 646000;2.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 绵阳 621000*通信作者:黄国平,E-mail:cahuanggp@163.com)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1]。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留守儿童有6 972.75万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达6 102.55万[2]。初中阶段处于儿童期与成年期的过渡时期,此阶段的留守学生由于缺乏父母关爱与指导,更易出现不良行为和心理健康问题[3]。依恋是个体在发展过程中与重要个体之间建立的一种深层、坚固、持续的情感联结,父母和同伴依恋是个体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4-5]。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初中生对情感、自尊和归属等方面的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在面对陌生环境和压力时易误入歧途,选择极端的应对方式。心理弹性是个体对外界环境变化时心理及行为上的反应状态[6],体现了个体灵活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对心理健康有明显的保护。目前已有关于留守初中生父母同伴依恋与心理弹性关系的报道,为丰富不同区域数据,了解本地区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本研究随机抽取绵阳市两所中学的初中生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父母同伴依恋和心理弹性的现状及其相关性,了解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对其开展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心理干预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于2016年2月-5月随机选取四川省绵阳市某县的两所中学进行整群抽样,共抽取7~9年级共18个班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912份,回收有效问卷84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2.3%。根据其是否为留守学生,分为留守组(n=292)和非留守组(n=550)。本研究实施前已通过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伦理委员会审核,主试对被试说明本研究的目的,并承诺对资料保密,征求被试参加本研究的意愿,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调查工具

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父母外出情况、留守照料情况。

采用父母和同伴依恋问卷(Inventory of Parent and Peer Attachment,IPPA)[7]评定初中生依恋状况。IPPA包括父亲依恋、母亲依恋和同伴依恋三个分量表,各有25个题项,各分量表均包括信任、沟通和疏离三个维度。采用李克特5点评分法,1分代表绝大部分不符合或不符合,5分代表绝大部分符合或很符合,信任、沟通维度为正向计分,评分越高则依恋的安全性越高;疏离为反向计分,分数越低表示依恋的安全性越高。IPPA在国内外被广泛使用,具有较高的信效度,父母依恋、同伴依恋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94、0.93、0.92。

采用心理弹性量表(Resilience Scale,RS)[8]测量个体适应良好的积极特征。该量表共25个项目,采用1~7分7点计分法,分别表示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量表总评分范围25~175分,评分越高表示心理弹性越高。该量表具有较高信效度,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

1.3 施测程序

以班级为单位,在班主任协调下,由经过一致性培训的两名精神科主治医师和四名研究生担任主试,采用统一指导语,向参与调查的学生说明问卷填写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作答,测试耗时约1 h。填写完毕后由调查人员当场收回。

1.4 统计方法

使用Epidata 3.1录入数据,运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的数据以(±s)表示,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水准α=0.05,双侧检验。

2 结 果

2.1 一般人口学资料

参与调查842名初中生中,留守和非留守分别为292名、550名。留守初中生中,男生157人(53.8%),女生 135人(46.2%);年龄 11~16岁[(12.96±1.14)岁];留守情况:仅父亲外出41人(14.0%),仅母亲外出27人(9.2%),父母同时外出224人(76.8%);照料情况:由母亲照顾41人(14.0%),由父亲照顾27人(9.2%),由家中其他亲戚照顾224人(76.8%)。非留守初中生中:男生273人(49.6%),女生 277人(50.4%);年龄 11~16岁[(12.79±1.66)岁]。

2.2 两组IPPA评分比较

留守组初中生的父亲依恋分量表中疏离维度评分高于非留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留守组男生的父亲依恋分量表中疏离维度评分和同伴依恋分量表中沟通维度均高于非留守组男生(P<0.05或0.01),留守组女生的父亲依恋分量表中疏离维度评分高于非留守组女生(P<0.05),留守女生组父亲依恋分量表中信任维度、同伴依恋分量表中信任、沟通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低于非留守组女生(P均<0.05)。见表1。

表1 留守组与非留守组初中生IPPA评分比较(±s,分)

表1 留守组与非留守组初中生IPPA评分比较(±s,分)

注:t1、P1,留守组与非留守组比较;t2、P2,留守组和非留守组的男生比较;t3、P3,留守组与非留守组的女生比较

组 别留守组(n=292)男生(n=157)女生(n=135)非留守组(n=550)男生(n=273)女生(n=277)t1 P1 t2 P2 t3 P3父亲依恋分量表评分信任35.5±9.5 35.7±9.4 35.2±9.6 36.6±9.6 35.9±10.5 37.4±10.0-0.163 0.104-0.180 0.857-2.126 0.034沟通29.8±8.1 30.4±7.9 29.2±8.4 30.2±8.9 29.8±8.8 30.6±8.9-0.578 0.563 0.704 0.482-1.535 0.125疏离16.8±6.7 16.9±7.1 15.6±6.1 14.6±6.6 15.0±7.2 14.3±6.0 3.382<0.010 2.610<0.010 2.018 0.044总评分81.5±18.8 83.0±19.5 78.9±17.9 81.5±19.8 80.7±21.3 82.2±18.1 0.060 0.952 1.101 0.271-1.237 0.207母亲依恋分量表评分信任36.0±8.2 36.8±7.6 35.2±8.9 36.4±9.6 36.1±9.6 36.8±9.7-0.602 0.547 0.837 0.403-1.640 0.102沟通29.9±7.2 30.1±6.7 29.6±7.7 30.7±8.5 30.3±8.5 31.1±8.6-1.416 0.157 0.316 0.752-1.664 0.097疏离15.2±5.9 15.5±6.3 13.9±5.8 14.4±6.2 15.0±6.5 13.9±5.8 1.741 0.082 0.769 0.442 1.660 0.098总评分81.1±15.4 82.3±15.0 81.8±16.8 81.6±17.8 81.4±18.7 81.8±16.8-0.375 0.708 0.554 0.580-1.203 0.230同伴依恋分量表评分信任35.6±9.8 35.9±9.7 35.2±10.0 36.3±10.9 34.6±11.1 37.9±10.6-0.886 0.376 1.231 0.219-2.513 0.013沟通28.3±8.5 28.6±8.7 27.9±8.4 28.2±9.4 26.7±9.6 29.7±8.9 0.075 0.940 2.033 0.043-1.986 0.048疏离19.7±7.4 20.6±7.7 18.6±6.7 19.0±7.5 19.4±7.8 18.5±7.2 1.382 0.167 7.621 0.106 0.094 0.925总评分119.6±26.5 85.2±22.4 81.8±20.3 120.7±29.0 80.7±24.8 86.2±21.1-0.517 0.606 1.860 0.064-2.026 0.043

2.3 两组RS评分比较

留守组与非留守组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9.6±26.5)分 vs.(120.7±29.0)分,t=-0.517,P>0.05];留守组女生与非留守组女生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7.4±21.8)分vs.(122.4±26.2)分,t=-1.915,P=0.056];留守组男生和非留守组男生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1.5±29.9)分 vs.(118.9±31.6)分,t=0.852,P>0.05]。

2.4 IPPA评分与RS评分的相关性

留守组初中生中,除父母依恋分量表的疏离维度外,其余IPPA各分量表评分及各维度评分与RS评分均呈正相关(r=0.261~0.494,P均<0.01);非留守初中生中,IPPA各分量表评分及各维度评分与RS评分均呈正相关(r=0.123~0.583,P均<0.01)。见表2。

3 讨 论

依恋理论[9]认为,依恋是儿童早期与主要照顾者形成的一种情感联结,能为儿童提供安全感,对其人格和社会化发展影响深远。本研究中,留守组初中生父亲依恋分量表中疏离维度评分高于非留守组;留守组男生同伴依恋分量表沟通维度评分高于非留守男生,留守女生父亲、同伴依恋分量表的信任、沟通维度评分低于非留守女生。提示留守初中生均与父亲较疏远,留守女生存在的问题相对更多,如对父亲的信任度低、与同伴的信任和沟通水平较差等,但未发现留守和非留守初中生母亲、同伴依恋分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李明娟等[10-12]研究结果类似。可能原因如下:①本研究中,76%的留守初中生的母亲外出打工时,他们已超过9岁,对母亲的依恋模式已经形成且相对稳定,对母亲依恋影响不明显;②与中国文化有关,因父亲常扮演严厉角色,子女多与父亲疏离,留守儿童父爱缺失可能更明显[13];③留守初中生已学会将父母依恋转至同伴,从同伴处得到支持,但也因留守初中生多存在自卑感[14-15],女生较男生敏感,故留守女生与父亲、同伴的交流表现出更明显的胆怯、被动。

表2 IPPA评分与RS评分的相关性(r)

本研究结果表明,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性别差异分析显示,留守组女生RS评分低于非留守组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有统计学趋势,与张帆[16]的研究结果类似。可能是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缺乏关爱和指导,留守女生面对困境时逐渐形成独特的思维,幸福感与满足感降低、适应能力较差[17]。而留守和非留守男生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原因可能是:留守男生情感不及女生细腻,虽然父母不在身边、缺少亲情关爱,但仍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这种不利环境的负面影响,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16]。

相关分析显示,留守初中生中,除父母依恋分量表疏离维度外,其余IPPA各分量表评分及各维度评分与RS评分均呈正相关;非留守初中生中,IPPA各分量表评分及各维度评分与RS评分均呈正相关。提示初中生与父母和同伴依恋质量越高,其心理弹性越高,而留守初中生与父母关系疏离对其心理弹性无显著影响。与代辉[6]的研究结果相似,该研究得出初中生父亲、母亲情感温暖、理解与心理弹性呈正相关的结果,提示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有助于提高子女的心理弹性。本研究中,留守初中生与父母关系疏离对其心理弹性相关不显著的原因可能与留守初中生处于青春期,个体已形成明确的独立意识,加之长期与父母分开,在面对问题时已形成一套独立的处理机制,逐渐减少对父母的依赖[18]。提示在促进留守初中生与父母亲密关系建立的同时,也需关注他们与父母关系疏离原因,进一步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综上所述,留守初中生在与父亲、同伴依恋关系的建立存在问题,且留守女生的问题更突出。留守初中生父母同伴依恋状况与心理弹性密切相关,提示未来需更加关注留守初中生这一特殊群体,父母及同伴需给予留守初中生更多的关爱,给予其支持,增强其抗挫折能力,进而提高心理弹性。不足之处: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心理弹性与父母同伴依恋之间的因果关系尚未阐述清楚,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进一步观察针对留守初中生采取基于依恋关系的干预措施提高其心理弹性的实证效果。

猜你喜欢
分量弹性同伴
例谈“动碰动”一维对心弹性碰撞模型的处理方法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画里有话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一斤生漆的“分量”——“漆农”刘照元的平常生活
一物千斤
论《哈姆雷特》中良心的分量
寻找失散的同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