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科技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80)
子宫内膜息肉是目前临床比较常见的子宫内膜病变,只要是因为子宫内膜异常增生导致宫腔内突出,该病症在发病初期,因息肉直径较小,无明显临床症状,不易被察觉[1]。子宫内膜息肉随疾病发展,患者会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情况,甚至会导致患者不孕,对患者心理以及生理均造成严重影响。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宫腔镜技术得到良好应用,在多种宫腔手术中得到良好应用,可以使临床医师在直视情况下完成手术治疗。采用宫腔镜引导下进行多种手术治疗,具有手术出血量少、恢复快以及复发率低等特点[2]。目前临床常用子宫息肉治疗方案有宫腔镜下刮宫术以及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等,因手术方案不同,患者预后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分别对其进行宫腔镜下刮宫术以及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分析两种手术方案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复发情况。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23-47岁,平均年龄(29.4±2.1)岁;病程3-32个月,平均病程(12.6±2.6)个月。研究组患者24-48岁,平均年龄(29.4±2.3)岁;病程4-32个月,平均病程(12.7±2.2)个月,在年龄、病程方面两组患者之间差异不明显,一般资料有可比性。
1.对照组患者接受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具体如下:在宫腔镜直视条件下根据子宫内膜息肉大小、位置以及数量等时机情况为患者选择合适刮匙进行息肉刮取,负压吸引后使用宫腔镜对患者息肉情况进行观察,确定无残存息肉情况,将宫腔镜移除,手术结束。
2.研究组患者接受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具体如下:在术中直视情况下使用环状电极刀对宫腔内内膜组织息肉基地位置进行切割处理,将切割时功率调整至70-90W,将电凝功率设置为40-60W,然后根据患者息肉情况,将息肉周边内膜组织进行部分切除,负压吸引后,使用宫腔镜对息肉切割情况进行观察,确定无残存息肉的情况下将宫腔镜移除,手术结束[3]。
1.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进行记录,主要记录项目包含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患者住院时间等。2.对两组患者月经量变化情况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记录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前、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的月经量。3.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记录,主要记录项目包含周围脏器损伤、感染、子宫穿孔、宫颈黏连以及大出血等;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随访,关注患者术后复发情况,记录复发例数,进行复发率计算。
数据应用SPSS18.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进行X2(%)检验,计量进行t检测(±s)检验,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研究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具体见表1。
表1 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对比(±s)
表1 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对比(±s)
研究组术后3个月、6个月月经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2。
表2 月经量变化对比(±s)
表2 月经量变化对比(±s)
两组患者在术后均为出现周围脏器损伤、感染、子宫穿孔、宫颈黏连以及大出血等并发症,本次研究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对两组患者复发情况进行记录,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2例复发,复发率4.8%,对照组患者8例复发,复发率19.0%,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
子宫内膜息肉是目前临床比较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发生在35岁以上女性群体,子宫内膜过度增生是导致该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4]。刮宫术是目前临床最为常用的人工流产方案,虽然不用开刀,但是同样属于妇科手术,采用刮宫术进行子宫内膜息肉治疗具有较大量的术中出血,且在术后很容易存在息肉残留情况。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是通过环形电极将无蒂息肉切除,而且可以在术中将息肉周围内膜进行酌情切除,从而有效降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本次研究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复发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且两组患者均为发生周围脏器损伤、感染、子宫穿孔、宫颈黏连以及大出血等并发症,但是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说明,采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可以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是因为采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急性息肉去除时切除深度、宽度更加彻底,使无蒂息肉也可以被有效清除,通过术中切除周围组织,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的概率。
综上所述,对于子宫息肉患者采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疾病复发率,促进患者月经恢复,对于患者生育能力不会产生明显影响,可以在临床中进行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