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擎睿
摘要:随着国内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与发展,利率风险开始显现,再加上长期利率管制下的政策环境,导致我国商业银行只能被动应付利率风险,缺乏积极、主动的管理意识及应对利率风险的能力,要想进一步适应世界的发展趋势,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经济过程,并不是一个时点的切换。目前中国的利率管制水平仍然很高,但是我们不可能等到利率完全市场化,才开始利率风险管理,这就需要在利率开放过程中必须要重视起利率风险管理,找出有效的应对策略,以此确保商业银行的安全稳定发展。文章主要针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现状做了研究,针对目前存在的管理问题,提出了几点有效的建议策略。
关键词: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利率市场化改革
一、利率风险管理概述
(一)利率风险管理
利率在价格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可以将其当作货币使用价格。利率风险管理是指商业银行对资产和负债采用的风险管理方法,以控制利率风险,稳步增加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利率风险是银行在金融市场化之后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的风险问题,这通常是由于银行资产和负债之间的利率调整幅度不同而产生的。在1990年之前,研究利率变化对银行利差收入产生的影响一直是利率风险管理的要点及重点。到了21世纪后,银行资产的多样化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广泛应用,使得研究利率的波动对银行资本经济、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影响逐渐转为利率风险管理重点。目前,利率风险管理已广泛应用于西方商业银行的资产和债务管理中,成了银行资产和债务管理的重要方面,在提高银行营业收入和稳定银行市场价值方面发挥着不可置否的作用。
(二)利率市场化与利率风险管理
一直以来,我国采取货币政策来管制和调节银行的利率,这使得国内很多商业银行利差收入占比非常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力及创新能力的提升。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国内市场对于落实和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响亮,在金融市场的改革开放背景下,商业银行自身的创新能力弱、服务水平低下以及过度依赖利差收入等缺陷暴露出来。而处于日趋严峻的全球经济竞争环境下,国内商业银行经营发展模式使其市场竞争力越来越低,自身的风险防控能力愈加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速度。针对这种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且在2012年6月和7月两次调整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和浮动区间。中国人民银行将存期1年的基准利率下调了0.5%,上浮区间则上调至基本利率的1.1倍,一年期存款利率降低了0.5个百分点,上浮范围扩大至基准利率的0.7倍。到了2013年,央行宣布全面放宽了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管控,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了全新的一步,实现利率市场化将是必然趋势。而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越来越快,结构变动日趋频繁的市场背景下,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改革压力以及利率风险更加严重。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必须不断提升并创新利率风险管理能力及方法,保持其稳定的市场竞争力。
二、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一)国内银行面临相对突出的利率风险
1.利率的频繁变动给银行带来的相关利率风险。我国在七十年代以前一直实施典型的利率管制措施,到了八十年,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使得利率出现了一系列变动,其改革与创新次数明显增多。特别是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人民银行已开始推动利率市场改革的进展,从2012年6月至2012年7月,国家及相关政府采取了更大的政策力度和支持,进一步优化了利率变动,增加了放宽力度。例如,将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增加到金融部门最高上浮区间的基准利率110%,贷款基准利率总共调整了0.56%。这样变动的主要原因是系统进一步实现利率市场化,并能更广泛地影响和冲击市场参与主体,从而促进国内商业银行不断创新和优化自身经营管理内容。预计这种市场化将在未来加深,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将逐渐增加。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首先就要加强自身的结构稳定性,这是为了防止未来发展的风险,并提高管理水平,进一步实现快速进步。
2.重新定价风险。重新定价风险,俗称到期错配风险,我国存贷款业务一直都是在使用这种计算方式。然而在利率发生变化时,商业银行就会受到相应冲击,从而影响自身的利息收益。具体来讲,如果一家银行存入了一个期限较短的存款,并投资了一笔期限较长的贷款,那么在此过程中,贷款设定的利率是相对固定的,因此银行能够将利息成本将某种程度上增加。若市场利率出现向上变化时,银行存款利息成本也会发生变化,贷款利率却保持不变,这就使得银行获取的利息收益将变少。
(二)国内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完善的利率管理机构。首先,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利率决策机构缺失的问题。就目前来看,并不是所有的商业银行都建立了完整的利率风险管理机构。其次,在设定基本利率时,应由商业银行利率决策机构来负责并统一决定,在针对银行金融产品和信贷客户定价时也需要各业务部门严格参考基准利率,结合其他因素综合指定。但就目前来讲,我国商业银行所有资金定价只能由计划财务部门或计划处行使权力。最后,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存在利率体系重要决策因素缺失的问題。近年来,价格竞争已成为销售高质量贷款客户的主要方式,但是银行在考虑金融产品定价因素、需要遵守的原则、定价技术以及操作程序方面仍然缺乏较多的经验。
2.金融市场欠发达,使得利率风险量化能力弱。在我国,金融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相对较晚,市场缺乏相对丰富的金融交易种类,且交易方式也非常单一化,诸如利率期货、期货利率合约、利率期权和利率掉期合约等金融衍生产品使用的非常少。这非常不利于我国商业银行建立起有效且完善的利率风险对冲机制,很难科学有效地使用金融衍生工具管理并控制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中出现了利率风险,大大降低了商业银行管理利率风险的能力,并且在新的背景下,它也无法有效处理利率风险。
3.资产负债品种结构单一,利率风险集中。我国商业银行资产一般都集中在信贷资产上,存款为主要的负债,开发融资非存款性资金来源和非信贷金融产品类型的创新能力非常薄弱。在利率敏感性分析层面上,当国内的利率从1996-2002年下降时,绝大部分的商业银行正处于融资缺口状态。此外,局限在资产业务多元化和单一结构的现实中,即使商业银行可以准确预测利率趋势,也难以通过调整资产和负债的结构来有效控制利率风险,这使得利率风险表现相对集中。
三、有效防控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利率风险内控机制
为了有效控制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关键步骤之一就是建立健全利率风险内部控制体系。在放开利率的市场化发展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必须积极参考《利率风险管理与监管原则》(巴塞尔委员会,2004年7月)的规定标准,进一步确立银行稳定利率管理的核心原则,并建立自己的利率风险管理体系。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内部控制机制的核心是建立一套完整的利率风险计量体系,以反映银行的资产、负债不平衡问题。在这方面,商业银行需要做好详细分类、整理和分析各类可能面临的利率风险,并将职责任务分派给相关机构和部门,要求每个部门和机构必须控制各自的风险极限。同时,商业银行可以采取最新的计量模型,融合银行发展特点进行创新和优化,从而有效计量可能发生的利率风险。
(二)加强金融市场建设
良好、完善的金融市场也是帮助商业银行开展利率风险管理的重要外部条件。因此,相关政府部门要重视起公平、公正金融市场的建设,不断增设各类交易种类,完善交易方式,加强金融市场交易力度,完善支付清算等相关配套政策,为金融市场利率风险管理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另外,我国政府部门还应加强银行外汇市场及交易市场等金融环境的建设,为商业银行开展利率风险管理营造出更加充实的环境。通过积极鼓励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和开发利率期货、利率期权、期货协议以及利率掉期合约等交易产品,商业银行可以获取更多的利率风险管理选择,这也是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利率风险防范能力的有效手段。
(三)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商业银行还要重视资产负债结构的优化,积极拓宽业务渠道,增加各项资产负债业务、服务业务等,以此提高其资产流动性,保证银行具备重组的资本资金。首先,商业银行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资产债务管理模型,运用特定的定价和预测模型,准确地了解和预测利率对资产和负债的影响。其次,中国的银行监管机构要加强指导和监督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行为,利用政策手段不断提高商业银行资产和资产负债的质量,以此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风险防范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利率风险管理在商业银行发展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大。而它作为经营管理的薄弱之处,重视起利率风险管理非常重要。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积极认识到加强利率风险管理对自身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不断借鉴国外优秀经验,创新和改革利率风险管理方法,最终提高自身的市场及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尚德军.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下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J]. 经营与管理,2020(05):143-146.
[2]刘阳.利率市场化下城市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度量及应对[J].经济研究导刊,2019(32):126-127.
作者單位:中国农业银行天津市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