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丽丽
孔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至圣先师给后世学子定下的基调,让中国古代的文学,除了诗歌与散文之外,几乎不存在第三种文体。且文学素来有“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区分,换而言之,人们对不同文体的功能划分非常明确:严肃礼仪场合需要庙堂文学,巫觋祭祀会用歌舞娱神,选拔人才时做八股取士,小调曲词是民间娱乐。上古时期民间的作品鲜少被保存下来,只有《诗经》《楚辞》整理了部分民间歌谣传世,让后世人得以一窥先民的日常生活风貌,青年男女恋爱的歌谣、牧童的牧歌、乡野节庆活动上的音乐、祭祀时朗诵的祭文等。
秦汉时期,像《诗经》里的四言诗逐渐被一种更新的诗体取代,那就是五言诗,为当时的文人所喜。但是民间的文学创作也在发展着,乐府诗歌洋溢着青春活力,从田间地头诞生。唐代以后,域外宗教的传入,让俗文学有了新的诞生场域——庙宇,文学体裁也得到更新,敦煌记录着当时讲唱文学的繁盛。至宋,沿袭下来的“詞”成为雅俗共赏的新宠。金、元之际,杂剧戏曲诞生于世,自此,戏文、传奇、小说成为明清两代俗文学的高峰,佳作频出。
常言道,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后人能继承前人之文脉,有整理保存者的功劳。许多俗文学是民间偶发的产物,经过大浪淘沙,能让后人得窥全貌的,已是不多。有朝廷专派的乐官在民间采集整理,有宗教团体为传教而精心绘制宝卷讲唱变文,至元明清时,中下层文人直接参与俗文学的创作,将其艺术性思想性不断拔高。诗歌散文仍是读书人的基本功,小说戏文虽是不登大雅的“下九流”,但在日常生活必须还是俗文学更有生命力和话语权。它甚至改变了士子们追求名节的方式:元末戏曲作家高明搜集了以往民间戏文中如《赵贞女蔡二郎》《王奎负桂英》《张协状元》等剧目中“文人发迹后背亲弃妇”的核心情节,整理加工后,写作成叙写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悲欢离合故事的南戏《琵琶记》。剧本完整巧妙,语言典雅生动,显示了文人的细腻目光和酣畅手法。开场的《水调歌头》词中说:“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希望能“为文人立心”,宣传忠孝君臣的封建道德。这让明太祖朱元璋看到了艺术作品教化民众的力量,《南词叙录》记载说:“我高皇帝即位,闻其名,使使征之,则诚佯狂不出,高皇不复强。亡何,卒。时有以《琵琶记》进呈者,高皇笑曰:‘五经、四书、布、帛、菽,粟也,家家皆有;高明《琵琶记》,如山珍、海错,贯富家不可无,”可见《琵琶记》在当时所拥有的重要教化力量。
《醒世姻缘传》的《凡例》也间接表达了作者的创作计划:“本传凡有懿婀扬阐,不敢稍遗;唯有劣迹描绘,多为挂漏,以为赏重而罚轻。”作者是有轻重取舍的,他写作的目的是为了劝善惩恶、“赏重罚轻”,并且为了达到效果,他在一定程度上要避免详细描述床笫之事带给读者过重的猎奇心理,即否定了品格不高的娱乐功能。由此可见,虽是难登大雅之堂的小说,作者却不希望它仅仅是人们茶余饭后逗乐取笑的消遣,最好是能在消遣之余也发挥出一定的社会教化功能,这是作者西周生作为儒家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
《凡例》之后,又有署名东岭学道人所作之《题识》:“细观之前后钩索,彼此照应,无非劝人为善,禁人为恶……能于一念之恶禁之于其初,便是圣贤作用、英雄手段,此正要人豁然醒悟。若以此供笑谈,资狂僻,罪过逾深,其恶直至于披毛戴角,不醒故也。余愿世人从此开悟,遂使恶念不生,众善奉行,故其为书有裨风化,将何穷乎?因书《凡例》之后,劝将来君子开卷便醒,乃名之曰《醒世姻缘传》。”此处直指是要劝惩教化的目的。开篇就说,“《四书》中孟夫子说道:君子有三件至乐的事”,之后笔锋一转,再提出“人间夫妻都该搭配均匀,情谐意美才是,如何十个人中倒有八九个不甚相宜?”的疑惑。作者又自答道:“这都尽是前生前世的事,冥冥中暗暗造就,定星盘半点不差”。
西周生主观的创作目的在于教化惩戒,但在实际行文中却出现了逻辑上的漏洞,以及“失控”的艺术效果,这间接地导致了其主观创作意图的消解。段江丽在《〈醒世姻缘传〉研究》中说:“作品虽然也花了不少力气来肯定明君良臣、慈父孝子、义夫贤妻的理想,但是,在具体的描写中,又充满了夸张和反讽,使得我们不得不怀疑作者态度的真诚。”
文本中描写到薛素姐对狄希陈的暴力虐待时往往极尽夸张,甚至有残忍露骨之处令人咂舌,配合富有地域特色的方言表达,让某些桥段读来还会感觉颇有趣味,而不是作者期待的警醒或反思。徐志摩在《〈醒世姻缘传〉序》中说:“这来我一看入港,连病也忘了,天热也忘了,终日看,通宵看,眼酸也不管,还不时打连珠的哈哈。”陆小曼见了这幅景象,着实不解,甚至还因其“不正经”的行为而着恼,但等她亲自看过,便也发现了同样的乐趣。这二人的阅读体验已经代表着相当一部分读者的感受。由此可见,西周生那构造因果报应故事试图警醒世人的意图与后世读者的实际体验之间已是相去甚远,我们完全可以相信,西周生写作的初衷并不是要再创作一部《世说新语》或者《笑林广记》。
西周生认为,对待“恶姻缘”,只要把它当作是前世冤孽,忍让忍受。但细究起来,作者对女性和婚姻并不持狭隘片面态度,其描写也并不是一味以夸张猎奇为目的,他重视的是后天结合的夫妻伦理秩序。不和谐的婚姻中的问题发生时不是只追究某一方的过失。纵观全文,狄希陈的顽劣不堪已是众人皆知,且为人好色薄情,重财轻义,诸多行为皆不是大丈夫行事。偏偏素姐也不是贤妻良母,可谓是一对冤家活宝。
俗语说,开卷有益,文学的社会教化功能是有目共睹的,胸怀抱负的读书人渴望以文字改善时代风气,警醒世人重视起生活中暗藏的危机,引导社会秩序的回归,这是西周生作为知识分子的自觉。只是作家与读者之间的关系是那么复杂微妙,清代的阅读者与民国时期的阅读者与当下的阅读者,捧起这部小说时的阅读体验必定是不同的,赤裸裸地说教令人反感,直白单一的价值输出会损害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这些都是让《醒世姻缘传》在广大读者心中与《红楼梦》《金瓶梅》拉开了差距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